菰米
禾本科菰屬植物
菰是禾本科菰屬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菰米就是菰結的種子。菰生於湖泊中,結的果實像米,稀有。九月抽出莖,開的花像葦。果實長一寸多,秋霜過後採摘,皮呈黑褐色。因雕喜歡吃其種子,古人也叫雕菰米。食用菰米在中國最起碼有3500多年歷史。現代由於美國人工品種的崛起,很多人也稱其為野米。
菰米[菰米]
菰米的蛋白質含量遠超過稻米和粟米,稻米的蛋白質含量約7%~8%,粟米約9%~14%,菰米則達15%以上。
異名
雁膳(《管子》),菰粱(《楚辭》),安胡(《七發》),蔣實(《楚辭》王逸注),茭米(孫炎),黑米(《杜工部集》),雕胡米(《本草圖經》),雕菰(《綱目》),茭白子(《江蘇植葯志》)。茭白俗稱篙筍(湘南地區的叫法)。
菰米
乾燥的果實,呈圓柱形,長1~1.5厘米,直徑1~2毫米,兩端漸尖,表面棕褐色,有1條因稃脈擠壓而形成的溝紋,腹面從基部至中部有一條弧形的因胚體突出而形成的脊紋,脊紋二側微凹下,長至0.6厘米。折斷麵灰白色,富有油質,質堅硬而脆。氣微弱,味微甘。以子粒飽滿、無蛀者為佳。
菰米的來源-菰
①《本草拾遺》:“止渴。”
②《綱目》:“解煩熱,調腸胃。”
菰米
穎果含蛋白質1.2%、脂肪油0.1%、碳水化物2.8%、灰分0.5%。
①《本草拾遺》:“性冷。”
陽澄湖野生菰米植株
《本草撮要》:“入手、足陽明經。”
菰米的花穗
菰米的植株
內服:煎湯,3~5錢。
廣泛分佈於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南、中南部。
中國菰米有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周禮·天官》:“凡會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麥,魚宜菰。”《禮記·內則》:“蝸醢而菰食雉羹。”東漢鄭玄注《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榖”,鄭玄注“六榖:稌、黍、稷、梁、麥、菰。菰,雕胡也。”可見,菰米在我國古代就作為重要的六穀之一,並作糧食食用。
李德裕《思山居一十首·憶種菰時》:“雖有菰園在,無因及種時。”韋莊《贈漁翁》:“滿岸秋風吹枳橘,繞陂煙雨種菰蔣。”《本草綱目·谷部·菰米》“集解”引陳藏器曰:“雕胡是菰蔣草米。古人所貴。”表明,在唐代菰米已受到很高的重視,且出現人工栽培。蘇頌曰:“至秋結實,乃雕胡米也。古人以為美饌。今飢歲,人尤采以當糧食。”可知,到了宋代,菰米食用漸少,多用於飢歲充饑,而且也很少被人工栽種用來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