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皓東
民主革命家
陸皓東(1868年9月30日—1895年11月7日),本名陸中桂,字獻香,號皓東,廣東香山縣翠亨村人(今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者。
1883年秋在香港與孫中山一起加入了基督教。1886年赴上海入電報學堂學習,23歲畢業后在上海電報局任譯報員。任蕪湖電報局領班旋又返粵居,常與孫中山談論推翻清朝統治,義甚洽,風雨同床,起居相共。1895年協助孫中山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並決定武裝起義襲取廣州為革命根據地。
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義,時年僅27歲。
父親陸曉帆一向在上海經商,家境富裕。陸皓東是獨子,9歲時,父親病逝。
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同鄉、幼年的同學。兩家相距不遠,兩人年齡相近,性情相似,都好對世俗表示反抗,從小便成為摯友。
1883年秋孫中山由美國檀香山回國返里,陸皓東從孫中山那裡接受許多歐美科學文化知識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
1885年陸皓東進入上海電報學堂學習,畢業後任職於蕪湖電報局。由於勤奮好學,工作認真,很快升任領班。
1890年陸皓東滿懷改革現狀之志,毅然辭職返回廣東。
1892年陸皓東與孫中山等人在翠亨村村口試驗炸藥的威力,至今閘門上“瑞接長庚”四個大字仍留有裂痕,這是孫中山、陸皓東等人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歷史見證。孫中山曾滿懷感激之情說道:“得到皓東這位知己,亦是終生無憾矣。”
1894年陸皓東隨同孫中山經上海往天津向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上書,要求學習西方,改革政治、經濟、教育制度,以求國家富強。這時正值日本侵略朝鮮,他們深受震動,從此放棄依賴清政府改良的幻想,堅定了推翻清王朝統治、創建民主共和國的決心。
1895年1月陸皓東接到孫中山回國的消息,立即與其他革命志士趕赴香港同孫中山會合,商討舉義大計;2月21日他參加了孫中山組織的香港興中會總部,成為孫中山忠誠的戰友和得力助手;3月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戰敗求和,民情激憤,興中會總部決定利用這一有利時機,發動武裝起義,襲取廣州作為革命根據地。陸皓東在興中會總部召開的幹部會議上指出,起義勢在必行,不能再有絲毫動搖。會議決定“分道攻城”之策,約定時期,召各地民團會黨,分順德、香山、北江三路,會集廣州,同時舉事。他通宵達旦地思考,終於設計出了青天白日旗(即後來的國民黨黨旗)。這面軍旗,成為發動廣州起義的標誌。
起義方針既定,陸皓東與鄭士良等隨同孫中山到廣州。他們在雙門底的王家祠設革命總機關,以“農學會”名義作掩護,由陸皓東主持,暗中積極進行起義的籌備工作。經過半年多的準備,聯絡了三元里的團防,北江、西江、汕頭、香山、順德一帶的會黨,以及城內外防營、水師的部分官兵,一切布置就緒,孫中山決定乘全國人民對簽訂喪權失地的《馬關條約》十分憤慨之機舉行起義,日期選定10月26日(舊曆九月初九),以便利用重陽節四鄉群眾結隊到省城祭祖掃墓的風俗,乘機運械聚合。革命總機關決定由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協助孫中山在廣州指揮調度,楊衢雲在香港集合會黨,於起義當日清晨直攻廣州城內各重要官署,其他各路分途響應。起義的當日清晨,各路首領均往總機關領取命令口號,唯獨充作主力的香港隊伍未到,等了兩個小時,始得港電通知,須推遲兩天。起義計劃被全盤打亂。
等到起義時,情況突然發生變化。因運送槍械不慎,被海關搜獲手槍600餘支。兩廣總督譚鍾麟又先後接到密探的報告和興中會叛徒的告密,急調兵千餘回城防範,並派大批軍警四齣搜捕革命黨人。陸皓東得悉消息,立刻安排同志們轉移,自己也和孫中山避往別處。他離開機關后,忽然想起黨員名冊不知是否已由經管同志帶走,隨即決定獨自一人返回察看處理。周圍同志以形勢危險極力勸阻,他卻說:“黨員名冊最重要,若被搜去,清吏按著名冊株連,我黨豈尚有餘類。我個人冒生命危險,去保全多數同志,實份內事。”言畢毅然前往。到了機關,暗探跟蹤而至,大批軍警立即將機關嚴密包圍。陸皓東迅速緊閉大門,取出黨員名冊燒毀,待軍警破門而入時,名冊已成為灰燼,陸皓東則被捕。被捕后解至南海縣受審,被囚禁死牢天,又嚴刑審問次,終未屈服。后聞革命黨人準備聚集劫獄,李微庸大為恐慌,連忙報請譚鍾麟批准即刻行刑;11月7日陸皓東與朱貴全、邱四等一起被綁赴刑場,在敵人屠刀下毫無懼色,英勇就義。
設計青天白日旗
青天白日旗
陸皓東展示其設計的青天白日旗
吾姓陸,名中桂,號皓東,香山翠亨鄉人,年二十九歲。向居外處,今始返粵。與同鄉孫文同慣異族政府之腐敗專制、官吏之貪污庸懦、外人之陰謀窺伺,憑弔中原,荊榛滿目。每一念後,真不知涕淚何從也。
居滬多年,恰遇孫君,客寓過訪,遠別故人,風雨連床,暢談竟夕。吾方以外患之日迫,欲治其標,孫則主滿仇之必報,思治其本。連日辯駁,宗旨逐定,此為孫君與吾倡行排滿之始。
蓋務求驚醒黃魂,光復漢族。無奈貪官污吏,劣紳腐儒,靦顏鮮恥,甘心事仇,不曰本朝深仁厚澤,即曰我輩踐土食毛。詎知滿清以建州賊種,入中國,奪我土地,殺我祖宗,擄我子女玉帛。試思誰食誰之毛,誰踐誰之土?楊州十日,嘉定三屠,與夫兩王入粵,殘殺我漢人之歷史尤多,聞而知之,而謂此為恩澤乎?
要之今日,非廢滅滿清,決不足以光復漢族,非誅除滿奸,又不足以廢滅滿清,故吾等尤欲誅一二狗官,以為我漢人當頭一棒。
今事難不成,此心甚慰。但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盡殺。公羊既歿,九世含冤,異人歸楚,五說自驗。吾言盡矣,請速行刑。
陸皓東
1989年6月29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陸皓東墓,又稱陸皓東烈士墳場。位於翠亨村犁頭尖山腰,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建於1937年,坐北向南,墓地面積350平方米,墓前建有石牌坊,橫額上書“陸皓東烈士墳場”,為民國時中山縣縣長楊子毅題。沿墓道東邊建有花崗岩石四柱方頂涼亭,亭內三面有花崗岩石櫈,中間有圓石台;西邊是花棚架,主墓道矗立著陸皓東烈士石雕塑像,像基座刻烈士碑記。墳場最後是圓頂墓穴。2008年11月18日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孫中山在日本獲知陸皓東死難之事,萬分悲痛、放聲大哭。孫中山讚譽陸皓東為“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者之第一人”。並深切懷念道:“死節之烈,浩氣英風,實是為後死者之模範。每一今及,仰止無窮,二公(此處指陸皓東和史堅如)雖死,其精靈之縈繞吾懷者,無日或間也”。
時間 | 劇名 | 飾演者 |
1992年 | 《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 姜大衛 |
2003年 | 《走向共和》 | 鄭春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