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列
原孫中山總統府顧問
尤列(1866—1936),廣東順德人。自幼博聞強記,在學堂讀書時,就具有強烈的反清革命意識,絕意科舉計進。22歲入廣州算學館,結識孫中山、鄭士良,畢業後任廣東沙田局丈算總目、廣東與圖局測繪生、香港華民政務司署書記。後來,尤列與孫中山、陳少白、楊鶴齡為友,抨擊滿清政府,暢談革命,被滿清政府稱為“四大寇”。他參加了廣州起義,失敗后赴西貢,在南洋發起中和堂,后加入中國同盟會。尤列曾任《圖南日報》名譽總編。辛亥革命爆發后,尤列曾想北上組織北漢軍,由於南北議和,只好作罷。二次革命時東渡日本,閉戶著書,后居香港設皇黨書院講學。1921年,尤列任孫中山總統府顧問。1936年病逝於南京。
尤列
1865年尤列出生於順德杏壇北水新基坊的一個書香世家。尢列從小博聞強記,所讀的書到中年還能背誦半數,孫中山在日本橫濱時曾當面稱他是“石龜肚”(即記憶力特彆強)。尢列在學堂讀書時,他受業師陸蒲泉影響,很早就萌發反清意識,絕意科舉計進。他17歲時在上海參加江門。
尤列作品
1895年與孫中山、陳少白等組織香港興中會,設機關部,對外稱“乾亨行”,準備廣州起義,失敗后逃亡西貢。1897年在九龍成立中和堂,繼續從事革命活動。
1900年惠州三洲田起義(今深圳鹽田與龍崗交界,屬鹽田區管轄)時,去長江流域謀響應,尢列參與惠州起義失敗,遭清政府嚴緝,與孫中山東渡日本,二人同住橫濱市前田町,共議“開導僑界,溝通學界”的行動計劃,並擬定“中華民國”國號。后赴日本及南洋各地,設立中和堂分部,聯絡華僑中工人與小商,並在新加坡出版《圖南日報》。任《圖南日報》名譽總編。辛亥革命后反對袁世凱稱帝,組織救世軍。他參加了廣州起義,失敗后逃往西貢,在南洋發起中和堂。
1906年,受孫中山指派,建立中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募集資金援助國內武裝起義。
1910年,尢列秘密歸國襄助蔡鍔舉義。
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他組織中和堂北伐軍,並策動滇、黔等省兵力東向抗擊清朝殘餘武裝勢力。
1913年春,袁世凱企圖籠絡尢列反孫,尢列堅決拒絕,東渡日本避難。1912年,孫中山策劃督師北伐,派人邀請尢列回廣州任顧問,尢列欣然應聘。但不久與胡漢民、陳少白等人政見不合,赴香港定居。在香港創辦書院,鼓吹孔教倫理救國。1921年,尤列任孫中山總統府顧問。二次革命時東渡日本,閉戶著書,后居香港設皇黨書院講學。
1936年9月,尢列自知不久於人世,扶病到南京謁祭中山陵。同年11月12日,即孫中山冥壽之日,享年七十有一。著有《四書章節易解》《四書新案》等。
孫中山、楊鶴齡、尤列、陳少白,志同道合,在清王朝封建專制高壓之下,竟無所顧忌,“大放厥詞”反清,被時人稱為“四大寇”。
尤列常常對同學談起太平天國的佚事,講述太平天國許多領袖的英雄事迹;尤其推崇洪秀全,把洪秀全稱為“反清第一英雄”,對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極表惋惜。與此同時,他自詡為“洪秀全第二”,表達了要擔負起太平天國英雄未竟事業的強烈願望和巨大決心。
革命活動
由於四個人情趣相同,具有共同的志向抱負,孫中山便提議立約盟誓,以表共同革命的堅定信念。孫中山的提議得到了其他三人的一致贊同。尤列自告奮勇。立即提筆起草,草成後由其餘三人-一看過,都覺滿意。於是再由陳少白用白紙謄正。誓詞的原文如下:宣誓人XXX等精誠宣誓,天地鑒容,驅除滿人,實行大同。四人一心,復國是從,至死不渝,務求成功。此誓。
戊子年九月初五日
尢列,廣東省順德縣人,乙丑正月十七日出生,二十四歲。
孫逸仙,廣東省香山縣人,丙寅十月初六日出生,二十三歲。
楊鶴齡,廣東省香山縣人,戊辰六月初十日出生,二十一歲。
陳少白,廣東省新會縣人,庚午七月十五日出生,十九歲。
宣誓書的簽名,是按年齡大小依次排列的。他們立誓的目的,只想驅除滿人,恢復大漢中華,實行共同理想,還沒有具體的革命綱領。簽過名后,四人整肅衣冠,點燃香燭,同時對天盟誓。儀式雖然簡單,但卻十分嚴肅而隆重。宣誓完畢,四人又到西醫書院拍照留念。
從此,“四大寇”的稱呼就在他們的親戚朋友中傳揚開來。
尤家大宅始建於1837年,上世紀六十年代被破壞。以前尤家大宅佔地幾十畝,有新舊兩個花園。1895年尤列與陸皓東、周昭岳等人回北水創辦"興利"蠶種公司,以經營優良蠶種為掩護,秘密進行革命串聯活動。孫中山多次在此議事,並為書問榜“興利在我,利歸於農”,陸皓東也在此繪出“青天白日旗”的初樣。
人物故居
尢列後人尢迪桓夫婦向杏壇鎮政府捐資10萬港元,用於資助尢列故居的保護和開發。未來3年,區、鎮、村三級還將再投入50萬元對尢列故居作全面修繕,並進一步增加投入,在修繕完畢的故居基礎上開設“尢列紀念館”,繼孫中山、陳少白故居之後,不久,人們將可以看到當年清末“四大寇”尢列故居的原貌。將其打造成為歷史研究和愛國主義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