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錫慶
劉錫慶
1938年10月生,河南滑縣人。1956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60年畢業留校任教,退休前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歷任北師大中文系寫作、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系學術、學位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顧問,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作家協會理事、文學評論委員會主任,魯迅文學獎散文獎評委,老舍文學獎徠評委,“新概念”作文大賽評委,教育部中小學語文教材審查委員。200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2017年1月15日13點40分,劉錫慶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珠海與世長辭,享年79歲。
劉錫慶,男,1938年10月生,河南滑縣人。1956年由西安市四中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60年畢業留校。先後任寫作、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系學術、學位委員會委員,教授、博導。中國寫作學會前副會長、顧問,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作家協會理事、文學評論委員會主任、魯迅文學獎散文獎評委、“新概念”作文大賽評委、教育部中小學語文教材審查委員。
在“寫作學”研究上處於全國領先地位。1979年的《寫作基礎知識》,成為新時期第一本教育部頒定的“文科統編教材”。1982年電大成立后,即任“寫作”主講教師,《寫作通論》、《諸體述要》等影響廣遠。1985年率先推出第一本稱“學”的寫作著作《基礎寫作學》,被認為是當代寫作學研究的開山之作。主編的著述還有《中國寫作理論輯評》(全五冊)、《中國寫作理論史》、《寫作學辭典》、《作文辭海》等。
1987年後轉入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曾參編統編教材《中國當代文學史初稿》(負責散文、報告文學部分);《中華文學通史》(10卷本,8-10為當代卷,編委,負責散文、報告文學部分);《新中國文學五十年》(負責散文),並選編《魯迅散文精粹》、《氛圍小說(蕭紅)》等,主編《新中國文學史略》、《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經典》(散文卷)、《精讀文萃》、《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大學語文》等。他力主凈化散文文體,提升散文藝術品味,在當代漢語散文的理論建設上有較大影響。
劉錫慶教授以“寫作學”研究及散文、報告文學研究蜚聲國內學界。《寫作基礎知識》、《寫作通論》、《諸體述要》等著作影響廣遠。1985年出版的《基礎寫作學》,被認為是當代寫作學研究的開山之作,被多所高校列為寫作學教材,多次重印仍供不應求。後轉入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多年來致力於散文文體問題研究,力主規範、辨析和凈化散文文體,令散文真正“棄類成體”。其博大嚴密的理論體系和“藝術散文”等相關理論對寫作學和散文的研究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主編有《中國寫作理論輯評》(全五冊)、《中國寫作理論史》、《寫作學辭典》、《作文辭海》、《新中國文學史略》等,參編《新中國文學五十年》等,另有《劉錫慶自選集(勵耘文庫)》、《散文新思維》等著作行世,此外尚有多篇論文被各大學術刊物和媒體刊載。退休后應北師大校方邀請,與李正榮教授等一批知名學者創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中文系,任系主任;后中文系撤系改院,任文學院教授、名譽院長,執教“基礎寫作學”、“20世紀中國散文名家名篇賞析”等多門課程,均獲好評。劉先生學養深厚,師德高尚,年過古稀仍誨人不倦,杏壇執鞭50載,深得北師大及北師大珠海分校師生敬愛,於2007年被評為北師大珠海分校“教學名師”。2010年正式退休。
如何才能寫就一手打動人心、“形散神不散”的優秀散文?劉錫慶教授提出了一個明確的口號,他說:散文的主角就是你自己,好的散文必須要“以我為主”,是個性和心靈的赤裸,是自我心靈生命和人格魅力的藝術外現。兩個小時的講座,劉教授緊緊圍繞著一個“我”字,一再強調著散文必須袒露自我真性情,盡情表現自己。
說到散文的特徵,劉教授認為可以用自我性、向內性、表現性三點來概括。與其他文體相比,散文的自我性更為突出。英國的散文名家蘭姆就曾提出:我寫的就是我自己。郁達夫曾說,五四以前的散文大多強調文以載道,可以是文章裡面沒有一個活著的“我”,五四運動的最大好處就是向內發現了自我,每一個作家在其寫就的每一篇文章裡面表現的個性都要比以前的散文來得強。至於向內性即萬物內化,散文的特長在於表現內心,關注的是人類的“內宇宙”,一切事物都要經過心靈的過濾、沉澱,再吐出來,即所謂“吐納英華,莫非情性”。最後一個特徵表現性與前兩點相通,散文永遠都不可能是反映現實的再現。
自我性、向內性、表現性始終是緊扣一個“我”字,與此相應,評判一篇散文的優劣也要從“我”入手,看這篇散文是不是運我的自由之筆、寫我的自得之見、書我的自然之情、顯我的自在之趣。要寫好一篇散文,須得有魂作核、以真情為骨、一氣呵成,不拘泥於外在的語言形式。
劉錫慶還提出了散文寫作的五層面說,其中前四個層面是層層遞進的關係,分別為實生活層面、情感層面、性靈層面、心靈層面、生命體驗層面。生命體驗層面是作者將個人獨特的生命體驗帶入散文中,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即此類佳作,但中國當前的散文頗少這一類作品。如何看待魯迅、80后、余秋雨
如果說劉教授之前的娓娓講述給人以儒雅和善的感覺,在之後的互動環節中,面對觀眾的提問,他觀點鮮明而又妙語連珠的解答又盡顯其機智幽默。
一個男讀者詢問說如何才能讀懂魯迅散文,劉教授首先就魯迅文章為何難懂講起,他認為,史實和文字是我們讀魯迅文章的兩大障礙。魯迅創作後期以雜文為主,大多針砭時弊,結合當時的具體歷史情境而寫,現在的讀者對當時的史實比較陌生,是難懂。此外,魯迅的文字尚未完全白話,還處於文白相雜的階段,這也造成了閱讀障礙。所以,要讀懂魯迅的作品,須藉助於註釋和講解來讀。劉教授笑著說倘若把魯迅全集通讀了一番,恐怕也就不會覺得他的作品難懂了。
對於如何評價80後作家的文學造詣這個問題,劉錫慶說,他很少讀80后的作品,因為沒意思。他一針見血地指出,80後作家是無根的一代,沒有傳統文化的深厚根基,他們在文學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太遠。五四時新文化運動徹底否定文言文帶來了一定的弊病,早有有識之士指出,文言是有生命的,中國文明的偉大復興可能就出現在21世紀。80后缺乏傳統文化這一課,應該好好補課。
至於對公眾心目中的散文大家余秋雨的評價,劉錫慶的觀點更讓人耳目一新。他明確地指出,余秋雨根本就不是什麼散文標兵,他不屬於散文家這個行當,余秋雨寫出的那些作品,根本就不是散文,而是文化隨筆。散文和文化隨筆的根本區別就在於有無以“我”為中心,余秋雨在作品中並未好好地解剖自己的心靈,而是將鏡頭對準了古人。余秋雨將學術的下角料塞入文中,使他的文章就像一部小百科全書,而中國人經過了文化大革命的知識饑渴,所以會追捧他的書。劉錫慶提醒,大家不要迷信余秋雨,他的書不妨一看,因為可以增長知識,了解許多古人古事。他笑言,余秋雨就是一個高級導遊,看他的書還是可以長點見識的。
劉錫慶甚至認為,連冰心的《小桔燈》、何為的《第二次考試》都屬於“偽散文”,因為違反了一個基本原則:散文必須真實,絕不容許虛構。
當有讀者就散文必須真實和“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悖論提出質疑時,劉教授尖銳地說這是典型的本本主義,他笑著說即使你搬出再大的理論我也要堅持這一點:散文必須寫真人真事,違背了這個原則的就不是散文。
掌聲再次響起,人們向這位固執而又可親可敬的“七十老翁”表示了最真摯的尊敬和感謝。□見習記者禹媚□本報記者趙偉
人生七十古來稀,5月24日晚,70歲的北師大文學院教授劉錫慶向市民展示了一個古稀學者特有的風采。他以深入淺出的講解,引領人們在散文世界中遨遊,以精闢獨到的回答,應對著聽眾的一個個提問。雷鳴般的掌聲不時響起,傳遞著人們對這位“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學者的傾慕和欽佩。
劉錫慶老師,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珠海分校教授。1960年參加工作,高校教齡47年。2002年被本部派到珠海分校工作,是分校第一批創業者之一。當時任中文系主任,現為文學院名譽院長,分校教授委員會委員,為分校和中文系的創辦與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在分校建校五周年之際獲學校“突出貢獻”獎。
劉錫慶老師政治立場堅定,關心國家、人民的事業;關心北師大、珠海分校、文學院的發展;關心學生的成長;教風端正,誠信育人,師德高尚,為人師表,深受學生愛戴;事業心強,在教學、科研方面不斷創新、開拓,碩果累累;協作精神強,關心他人,關心中青年教師的發展、成長,具有知名學者的人格魅力和風範,深受老師們的尊敬。
劉錫慶老師長期承擔本科教學任務,堅持講授基礎課程。自2002年至分校任課以來,先後開設了漢語寫作、中國現當代散文專題、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20世紀中國散文名家名篇賞析等多門課程。在教學活動中,劉老師業績突出,在教書育人方面成績顯著。
劉老師教育思想先進,與時俱進,課程內容安排合理、條理性強,符合認知規律;作為寫作學界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界的知名專家,能夠及時把學科最新研究成果與信息引入教學,教學水平高,信息量大。劉老師十分注重教學內容理論聯繫實際,尤其注重學生寫作與閱讀能力等基本功的培養與提高,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實際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在教學中劉老師因材施教,方法靈活有效,尤其注重創新思維的熏陶與培養,能很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劉老師特別注重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經常採取學生討論、學生上講台講課的方式進行教學;組織學生認領專題、準備課件、登台講授;給學生有針對性地布置寫小論文和作品評論提綱的寫作任務,並對學生大量的作業、作文進行一絲不苟地批改、寫評語和詳細記錄每個人的寫作能力情況乃至錯別字情況,從而很好實現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的教育學原則。劉老師積極開展教學法的研究;授課的普通話十分規範。
劉老師自編、主編過多部高水平、有特色、版本新的教材。寫作課教材《寫作通論》80年代曾作為中央電大教材全國通用,7次再版,印數達320萬冊,獲得普遍讚譽。之後撰寫的《基礎寫作學》在全國率先打出“寫作學”的旗號,影響巨大,是寫作學的奠基之作,印行達上百萬冊,著名詩人、中國寫作學會會長臧克家稱讚這部書為“在社會上普及寫作立了頭功”,被評為北京市首屆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論著獎、中國寫作學會優秀科研成果和優秀教材一等獎。90年代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教材《新中國文學史略》在全國當代文學界受到好評,被一些高校使用十餘年。目前總主編的“新世紀實用寫作叢書”即將作為高校實用寫作課的教材由北師大出版社準備陸續出版,包括《公文寫作》、《事務文書寫作》、《常用經濟文書寫作》、《常用法律文書寫作》、《日常實用文體寫作》等分冊。作為中國20世紀散文專題、寫作學等課程的配套教材,劉老師還主編了《20世紀中國散文經典》、《精讀文萃》、《當代藝術散文精選》等多部散文作品選,同樣是多次再版,獲得好評。此外劉老師還參編過教育部統編教材《中國當代文學史初稿》(上下冊)等的編寫。
作為寫作學、中國當代文學、中國20世紀散文研究的全國知名專家,劉老師主講的漢語寫作、中國現當代散文專題、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20世紀中國散文名家名篇賞析等課程在全國同領域內有較大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而有效的教學風格,在國內起到了示範作用,教學效果好,學生評價優秀。為此,劉老師常常被邀請去各地授課、講學。例如80年代劉老師曾作為中央電大寫作課的主講教師被邀請到上海進行過一次講學,地點設在一個體育場內,聽眾達萬人以上。
劉錫慶老師多年來自覺主動地指導和幫助文學院中青年教師不斷提高授課水平,重視教學隊伍的建設。文學院漢語寫作課、實用寫作課等教學隊伍的形成,與劉老師的努力與貢獻是分不開的。
劉錫慶老師的學術造詣很高,是寫作學、中國當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散文研究的全國知名專家,曾任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目前是中國寫作學會顧問、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小說學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等。劉老師還數次擔任過全國魯迅文學獎的評委和教育部中小學有關教材評審委員會的委員。
劉老師主持和承擔過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如作為惟一的“外邀編委”曾參加了中國社科院文研所的“國家‘十五’社科重點項目”《中華文學通史·當代卷》的撰寫;參加了中國社科院文研所的“國家社科重點項目”《新中國文學50年·散文卷》的撰寫等。目前,劉老師正承擔教育部“211工程”重點項目《中國古今散文通史·當代卷》主編的任務。
劉老師的學術成就豐碩突出,出版過多部高質量的關於寫作學、中國當代文學、中國散文研究的學術專著和科研論文,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除了上述的寫作學、中國當代散文方面的學術成就外,劉老師的論文集《散文新思維》一書在散文理論建設上很有創意與開拓,成一家之言。其中提出的“藝術散文”的新概念,為全國學術界所採用。其中發表在《文學評論》上的一篇論文還曾獲《文學評論》四十周年優秀論文獎。
徠劉老師從2002年至今的5年中,先後給文學院多屆學生上過課,眾多學子也以各種方式表達了對劉老師的感激、尊敬與愛戴之情。這裡摘引幾段:
2002級考上本部碩士研究生的王韡同學於2002年12月30日在賀年卡上寫道:敬愛的劉錫慶教授:文學如人生,我們會在您的教誨之下,學會寫作,也學會做人。我們會扎紮實實地習作,踏踏實實地走好人生路。謝謝您的諄諄教誨!
2003級2班全體同學於2004年新年來臨之際在賀年卡上用詩句寫道:親愛的劉老師:當您在課堂上縱意馳騁的時候/您不會注意到/講台下,多少雙眼睛正閃著/渴慕的光芒望著您。/您是我們心靈的雕塑師/您是獨一無二的引路人。
2005級2班全體同學以紀念冊留言的方式,在2006年歲末劉老師的課程即將結束時,每人給劉老師寫有一段感言。其中黃鈺鵬同學這樣寫道:劉老師:很榮幸在短暫而珍貴的四年大學道路中,有您教導過的一段足跡。真的喜歡和尊敬您。我覺得在兩個學期的學習中,學到的不僅是知識,而是認真、質樸地做人,謹慎、踏實地為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