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戲曲
傳奇戲曲
傳奇戲曲即在宋元南戲的基礎上﹐吸收北雜劇的優點而發展起來的﹐盛行於明代的中國戲曲形式。“傳奇”一詞﹐含義數變﹐唐代文言小說稱“傳奇”。宋元時期﹐曾用傳奇指稱諸宮調等說唱藝術以及南戲﹑雜劇。明代以後﹐“傳奇”則成為以演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的專稱。它在藝術形式上與宋元南戲大略相同而表現得更加成熟﹑豐富﹑細密和規範化。
“傳奇”一詞﹐含義數變﹐唐代文言小說稱“傳奇”。宋元時期﹐曾用傳奇指稱諸宮調等說唱藝術以及南戲﹑雜劇。明代以後﹐“傳奇”則成為以演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的專稱。
明代傳奇包括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崑山腔和由它們流變而成的各聲腔劇種。自嘉靖﹑隆慶年間魏良輔等改革崑山腔﹑梁辰魚運用新腔撰寫《浣紗記》盛行於時之後﹐傳奇創作步入了一個新的趨於極盛的時期。從萬曆至明末﹐作家輩出﹐名作如林﹐從而使崑山腔的演出和劇作成為明代傳奇的代表﹐今存傳奇劇本亦以崑山腔劇本為主。
明代傳奇不限出數﹐一般都是三﹑五十齣的長篇﹐分出﹑標出目﹔相似於早期南戲的“題目開場”。明代傳奇劇本開端通常有“家門”(一般作為第一出)﹐由副末上場﹐用一二曲述明作劇宗旨和劇情大意﹔早期南戲無嚴格的宮調要求﹐唱曲次序只須用聲相鄰﹐明傳奇以南曲為主﹐兼用北曲﹐曲調也較南戲多有增加﹐並逐步形成了按宮調聯套的南曲體系﹔樂器伴奏發展到蕭管﹑弦索與鼓板相結合﹔角色分工更趨專業化﹐南戲分“生”﹑“旦”﹑“外”﹑“貼(旦)”﹑“丑”﹑“凈”﹑“末”﹐傳奇又分出“小生”﹑“小末”和“小外”﹑“小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