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敘一

中國電影譯制事業的開拓者

陳敘一,男,1918年12月出生於湖南長沙,電影譯製片翻譯家、導演藝術家,畢業於上海滬江大學。

代表作有《埋頭苦幹》等。

1徠992年4月25日因喉癌去世。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陳敘一照片
陳敘一照片
1918年12月生於長沙。父親是洋行買辦。家庭的特殊生活環境,使他從小就學習英文,能用英語會話。進入中學后,他又愛上文藝。當時,他在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思想和革命民主思想影響下,愈來愈看不慣自己的家庭生活,同父親發生了矛盾。
1937年,在上海滬江大學讀二年級時,就徑自離家出走,先後在上海英美煙草公司,怡和洋行,怡和輪船公司等處作小職員,開始獨立生活。
抗日戰爭爆發后,陳敘一深感國家衰亡的危險,精神苦悶,拚命讀書,力圖從中獲取思想養料和精神力量。這期間,他有幸得到著名戲劇家黃佐臨的熱心幫助與指導。
1943年,他在借到一本美國奧尼爾的《榆樹下的情慾》的話劇本后,便翻譯和改寫成完全中國化的《田園恨》,由黃佐臨導演,孫景璐主演。這是他從事翻譯工作的處女作。不久,他就參加了黃佐臨等人創辦的進步話劇團體——苦幹劇團,當舞台監督,有時也粉墨登場跑跑龍套。1945年,在黃佐臨的悉心指導下,他第一次導演了話劇《埋頭苦幹》和《一剎那》(丹尼改寫)。其間,他還曾為蘇聯商人在上海經營的私人商業電台寫過廣播劇。抗日戰爭勝利后,陳敘一在黨組織的幫助下,積極投身於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民主運動。
1946年,他經地下黨介紹,從上海到晉察冀解放區,加入了革命隊伍,擔任張家口人民廣播電台顧問。之後,又隨人民解放軍到達晉冀魯豫,在華北人民文工團從事創作活動。天津市解放,他立即被派去參加接管電影院的工作,擔任天津電影服務社副社長。

演藝經歷

年輕的陳敘一
年輕的陳敘一
1949年夏,上海解放后,他被指定為上影廠翻譯片組組長。從此,他就踏上了建設和發展上海電影譯制事業的艱苦歷程。舊中國儘管市場上充斥著外國影片,但沒有我們自己的電影譯制事業。當時上映的外國片不是原版對話,就是打上一些半文不白的字幕,即使偶爾在一些影院也搞上“譯意風”,但仍不能滿足觀眾的需要。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全國解放后,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為了更好的為人民服務,首先通過演員的配音,譯制出第一部翻譯配音的蘇聯故事片《普通一兵》。陳敘一得悉后,就帶了三位同伴去東影參觀學習。回到上海,陳敘一即借調了十一個人,憑著一個舊話筒,一部報廢的錄音機,一台不帶銀幕的皮包機(放映時牆上掛白紙),在一間僅有二十平米的小車間里,完成了上海譯制的第一部外國影片蘇聯故事片《團的兒子》。如何提高劇本的翻譯質量,使之符合配音的口語要求;膠片從什麼地方分段,演員怎樣對口型,等等,他們都是在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而後不斷改進的。陳敘一和十餘名譯制人員就是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三年時間內先後完成了三十一部蘇聯和東歐國家影片的譯制。不久之後,上海電影譯制廠正式成立了。陳敘一先後任副廠長,廠長,一直肩負著譯製片創作生產的領導工作。三十多年來,他們已經譯制了三十都個國家的五百多部故事片,還把一部分國產科教片,美術片和個別故事片,配音譯成英語,法語版,出口到非洲以及歐美國家去。另外,譯製片廠還經常接受兄弟廠新拍攝的影片的配音任務。他們譯制的影片,因語音清晰,語言準確,形神兼備而受到觀眾的讚揚。無疑,這是和陳敘一在業務上嚴格要求有著直接的關係。
陳敘一在抓譯製片的質量時,主要在三個環節入手:首先是把本子關,他強調翻譯要忠於原著,堅持質量第一。他的英文底子好,凡是遇到英文本,他總是嚴格查對原文,斟字酌句。對其他語種的劇本,他又常從分析戲的內容和角色著手,同翻譯一起充分討論。碰到問題時,還親自查閱字典,逐字逐句的推敲。在口語化的問題上,他更是下足了苦功夫,只要碰到不太順口的句子,他都一一加以修改,力求每個翻譯劇本都能做到語言流暢,絲絲入扣。各種語言的翻譯本在他的精心修改下,語言質量都得到顯著提高,為影片的譯制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其次,他非常重視配音演員隊伍的建設。他認為一部譯製片質量高低,主要靠演員來體現。在組建隊伍的過程中,他採取先特約,試用,然後根據需要有計劃的把各種行當——猶如京戲里的生,旦,凈,末,丑,逐個配齊。如邱岳峰(已故)、李梓、畢克、尚華、趙慎之、劉廣寧、童自榮、丁建華和喬榛等人各具特色的音色,就獲得了廣大觀眾的讚賞。
陳敘一1
陳敘一1
他們在譯制過程中,有時碰到要求高,難度大的譯製片,還經常邀請上影廠的著名電影演員參加配音。例如舒綉文在《鄉村女教師》里配的女教師,孫道臨在《白痴》中配的梅什金公爵和在《王子復仇記》里配的王子,張伐在《列寧在1918》里配的列寧,等等,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陳敘一在抓配音質量上也是一絲不苟的,配音質量過不了關,影片決不出廠門。如1980年,正當他去美國訪問期間,廠里譯制完成了西德影片《古堡幽靈》,他回來審查時,發現有幾場戲在風格掌握上與原片有差異,於是立即推倒重來,直到合乎要求,才予通過。第三,他在緊張的工作中,身體力行,逐漸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工作制度。每天早晨七點三刻之前,他一定會騎著他那輛舊自行車出現在廠區,開始例行的巡視,檢查各個部門工作是否到位,以保證八點鐘一到實錄棚可亮起紅燈準時開工。不論什麼生產任務,他都親臨生產第一線,和職工同甘共苦。在他的帶動下,譯製片廠逐步形成了一個講效率,能苦幹的好廠風。
陳敘一與動畫大師特偉(右)
陳敘一與動畫大師特偉(右)
1960年8月,他們僅用五天,如期譯制出有二十大本的日本故事片《松川事件》。這部影片的譯制,是周總理親自下達的任務。如果按一般譯製程序,《松川事件》的完成至少需要四十天時間,而這次陳敘一就是這樣帶領全廠職工,奮戰一百零八個小時,保質保量的完成了任務。正是從這部影片開始,凡是遇上需要趕時間的譯制任務,總是交由上譯廠突擊完成。
陳敘一生前翻譯的最後一部作品是美國電視連續劇:《黑暗的公正》,此時,他已患喉癌,剛做了聲帶切除手術。儘管無法言語,但陳敘一翻譯好交到導演手中的劇本,每一頁稿紙四邊的空白處,都寫滿了有關台詞的註解,甚至還會註明:影片中的人在玩什麼牌,怎麼個玩法,演員們應該怎麼叫牌。
1992年4月24日,陳敘一先生因病去世,享年75歲。他並沒有像自己曾經立下的誓言一樣“倒在話筒前”,卻是在床上看劇本時突然昏迷。彌留之際,女兒依然看見,他的手指還在床沿上一下下敲著數音節。
上海電視台主持人貝倩妮(貝貝)為其孫女。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1徠992年4月24日,陳敘一先生因病去世,享年75歲。

個人作品


陳敘一2
陳敘一2
陳敘一不僅僅是個優秀的翻譯家,而且也是一名卓有成就的譯製片導演。他自1953年翻譯了第一個電影劇本《蕭邦的青年時代》后,接著又翻譯了《匹克威克外傳》《偷自行車的人》《王子復仇記》《孤星血淚》《霧都孤兒》《簡·愛》等數十部外國電影劇本。他導演的影片有《綁架》《華沙一條街》《王子復仇記》《白痴》《白夜》《可尊敬的妓女》等四五十部。他不論從事翻譯,導演的英國故事片《王子復仇記》,為了儘力保持莎士比亞原著獨特的語言特色,並忠實於影片演員和導演的藝術風格,在著手翻譯前他就找來了國內有關《王子復仇記》的各種版本,包括這部影片的拍攝資料,以及影評,劇評和演員的生平介紹,藝術創作手記等,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並做了大量的筆記。他正是在充分掌握資料的基礎上,然後對配音演員進行介紹和啟發,並提出自己的要求的。這樣,終於出色的完成了這部名片的譯制工作。

人物評價


陳敘一與夫人的墓地
陳敘一與夫人的墓地
多年後,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的工作人員深情地回憶道:1992年4月25日清晨,陳敘一同志停止了呼吸,但是他的精神和貢獻將永遠留在上海電影譯制廠同仁們的心裡。這位享年75歲的老廠長,是上海譯製片事業的奠基人,是我們譯制廠的瑰寶!當前面臨著改革開放的時刻,我們是多麼地需要他啊!我們知道他也捨不得離開這個陣地。他在聲帶被切除、頑強抵禦癌症病魔的同時,仍然時刻關心著廠里譯製片的藝術質量,並逐字逐句地為譯出的劇本潤飾台詞,支撐著病體來廠里參加鑒定每部影片實錄完成的配音質量,提出很關鍵的修改意見。在他看到演員們把戲配得神韻恰到好處,而抿緊嘴唇露出一絲欣慰笑意的臉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對譯製片事業的愛有多麼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