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良鵠
中山大學教授
屈良鵠教授,男,生化與分子生物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 授。198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生物系生化專業;1986年獲法國分子生物學國家博士學位,同年任法國圖盧茲Paul sabatier 大學講師;1987年回 國任中山大學生物工程中心副教授,現為中山大學教授(1989-), 博士生導師(1993-),基因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任中山大學學 術委員會委員,
中科院上海生化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分子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中科院武漢水生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 術委員,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細胞與分子進化開放實驗室學術委員,《科學通報》特邀編輯,國際RNA學會會員,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 城鄉建設和環境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曾兼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開放實驗室客座研究員,中科院微生物所真菌及地衣開放實驗室第三屆學 術委員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教委第三屆科技委員會生物學科組成員,曾被聘為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客座研究員,法國圖盧茲第三大學客座教授。
1983年以來,一直從事RNA的結構功能及進化研究,主持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19項;中美 和中法國際合作項目3項。曾創立大分子rRNA快速測序和高級結構直接測定的原理和方法,極大地推動了RNA分子生物學與生物系統演化等學科 的交叉和發展。1993年以來,發現U21,U23,U24等12種新的內含子snoRNA,參與了snoRNA功能研究的重要突破--闡明box C/D snoRNA指導rRNA 核糖甲基化修飾的功能和分子機制。
1999年任中山大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開展功能RNA基因與RNA技術研究,建立起RNA組研究的技術體系,在哺乳動物、植物和酵 母等真核模式生物中發現和鑒定出了一大批新的小分子RNA基因,開展了植物RNA組學研究,在植物RNA基因組織及表達方式、snoRNA基因結構與 功能多樣性以及採用rRNA技術研究特殊生態系統中生物資源的多樣性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任聘三年間,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42篇,被SCI收錄16篇(影響因子為45點)。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先後獲首屆霍英東基金優秀 青年教師獎(1987),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89)、國家教委和國家人事部頒發的“在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出 了突出貢獻的留學回國人員”(1991), 國家人事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994),第三屆“中國青年科學家”生命科學提名獎(1996),香 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青年學者獎”(1997)和 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2000),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優秀團隊(2001) ,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個人特等獎(2001),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劃”優秀研究團隊(2002)等榮譽獎。現為國家教 育部和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
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建立起RNA組研究的技術體系,在哺乳動物、植物和酵母等真核模式生物中發現和鑒定了一大批新的小分子RNA基 因。2)開展植物RNA組學研究,在植物RNA基因組織及表達方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擬南芥11個新的snoRNA基因簇,發現水稻基因內含子中的RNA基因簇這一新的基因組織,揭示了植物snoRNA基因以基因簇為主體的特殊組織形式及其表達機制。應邀參與規範 國際植物snoRNA系統命名體系和國際植物snoRNA資料庫構建。3)在snoRNA基因結構與功能多樣性研究中取得了重要進展:發現和鑒定了釀酒 酵母中由7個新的snoRNA基因組成的第一號基因簇的結構及功能,闡明了該基因簇轉錄和加工的新機制。在粟酒裂殖酵母中發現和鑒定了一類 能夠修飾U6snRNA的snoRNA新基因,採用基因敲除技術,首次為snoRNA指導U6snRNA 轉錄后修飾提供遺傳學證據,並揭示了粟酒裂殖酵母 U6snRNA前體轉錄后在細胞核中的運輸過程以及U6snRNA前體內含子剪接與分子內核糖甲基化的時序。4)採用rRNA技術研究特殊生態系統中的 生物資源,如海洋微藻與赤潮監控,複合真菌蟲草屬的基因鑒定,垃圾填埋場滲濾液中的厭氧微生物關鍵類群的多樣性等均取得重要成果。任 聘三年間,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42篇,被SCI收錄16篇(影響因子為45點)。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
2015年7月31日,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