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祁家村的結果 展開
祁家村
浙江省台州市三門縣海潤街道下轄村
祁家村位於三門縣城東南4公里,原屬海游鎮,今屬海潤街道。它東鄰葫蘆嶴村,東南毗許家塘村,西為馬鞍鳥頭村,北與王家村接壤,系丘陵地區。全村有394戶,1235人,以祁姓為主。村內祁文豹故居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出三門縣城,沿著海晏公路往東,一會就到了青山綠水簇擁著的海潤街道祁家村。沿著進村的溪邊公路向前,可以看到一座拱形小橋,橫跨在流水潺潺的小溪上,溪的另一邊緊依著一條彎彎的小路。小路的盡頭,一座古宅靜靜地坐落在村口,青堂瓦舍,庭院深深,似乎時間的流逝並沒有在此留下幾許痕迹。
據當地《祁氏宗譜》記載:宋朝,祝、施、羅、祁四姓從福建遷居於此。唯獨祁姓興旺,故村名祁家。時至今日,這裡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迹,如祁家祠堂、王家祠堂、祁家庵、王家庵等古建築。清光緒二年重修的祁家祠堂內,懸掛清光緒翰林章一山的“要觀結場”金字匾。走進村子,隨處可見青石鋪地的巷道,縱橫連接的飛檐走脊,錯落有致的照壁、門巷、祠堂、廟宇,散發著古樸典雅的風韻,讓人追憶那早已逝去的繁華和榮耀。
繁榮之時,村裡出了一個名人,他叫祁文豹。祁文豹(1878-1927),字蔚生。自幼聰敏好學,初入私塾,後由晚清翰林章梫先生介紹入江南陸師學堂學習。光緒二十九年(1903)三月,以南洋官費保送至當時日本最著名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三期炮科班,與高爾登、蔣百里、蔡鍔等同學。期間,他結識了光復會領袖章太炎、陶成章先生,並加入光復會。祁文豹回國後任江南將弁炮兵學堂教官、陸軍第九鎮炮隊教練官、管帶、輜重營管帶和炮隊統帶官。宣統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發,祁文豹積極投入到推翻帝制的滾滾洪流中去。民國后,祁文豹因參與革命時與章太炎、陶成章交往甚好,受到國民黨當權者排擠,心灰意冷,辭職回家。
祁文豹宦海沉浮,回家后樂善好施,交遊廣泛,窮一生積蓄,興建了祁家大宅。大宅建成以後,祁文豹的三個弟弟也搬到大宅與他同住,祁家人丁興旺,賓客絡繹不絕,這個時期成了祁家大宅最為鼎盛時期。
在眾多古建築之中,祁文豹故居規模最為雄偉,保存也最為完整。祁文豹故居,始建於清宣統元年(1909),歷經十年才完工。建築佔地面積1990平方米,坐北朝南,東面為緩緩流淌的溪坑,其餘三面皆為民居。一踏進古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然矗峙在大院前左角的炮樓。整個建筑前后兩進,內有天井、迴廊、串樓、廂房、閨房、花園。青瓦粉牆的小樓彼此相連,飛檐翹角的正門高聳在正中。站在正門前仰頭細觀,額題已模糊不清,東、西門的題額分別為“樓枕嶼山”和“門迎湫水”的兩幅字。正門對面的圍牆上鑲嵌著一塊天然奇石“星月石”,暗紅色的蛇蟠石中間一塊渾圓的白圈,仿若滿天寒星簇擁著一輪皎潔的月亮,側邊長長一道是遙遠的銀河,寓意“如月中天”。
主樓為傳統木結構四合院,硬山頂穿斗式磚木結構,二層七開間帶一弄,明間梁架五柱七檁,中柱落地帶前後雙步和前後廊,次間同明間。庭院開闊,平鋪石板,左角有一水井。左右為兩層廂房,硬山頂梁架穿斗結構。其後則是狹長的大跨院,稱後院,也稱小姐樓,名曰“順雨樓”。向左、右各行十幾步,可以穿過小門,進入主樓兩邊的廂房。廂房有九個明堂,九個跨院,門上方亦各有扇形字刻,一字一句,散發著濃郁的耕讀傳家文化思想,承載著悠悠的古趣詩韻。廂房前也有狹長的大跨院,供長工、傭人居住。在後院的兩側各建有耳房,用牆與小姐樓隔開。最後面是花園,依稀可見往日花木錦簇、盆景迥異的情形。
整個建築群落布局嚴謹,圍牆高聳,氣勢恢宏,顯得穩實牢固,封閉性極強,是一個安全、寧靜、舒適的居住處所。建築四周築有高高圍牆和影壁,東南角建有炮樓,呈方形,攢尖式頂,高近十米,四周建有瞭望孔和射擊孔,如警惕的眼睛,炯炯有神。建築的整體設計,可感受到明顯的防衛意識,這不但證明了它是一座自衛式的民宅,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清晚期至民國初年社會處於動蕩的狀態。
土改時,祁文豹故居被分給祁家後人及當地百姓居住。不久,當時的葛嶴鄉人民政府把主樓作為政府辦公場所;現在它成了原海游鎮葛嶴片的辦公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