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百里

軍事理論家

蔣百里(1882年—1938年11月4日),名方震,字百里,以字行,浙江杭州府海寧州硤石鎮(今嘉興市海寧市硤石鎮)人。民國時期著名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1901年,在日留學。1906年,留學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19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13年,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1937年,出版了軍事論著集《國防論》,是國民黨將領中的第一人,並在日後一定程度的影響了白崇禧等人。

1938年11月4日,病逝於廣西宜山(今廣西河池市宜州區)。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882

出生

1882年出生

1901

留學日本

1901年留學日本

留學日本
1906

留學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1906年,留學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留學德國,回國先後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及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1912

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19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1913

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

1913年,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

1937

出版了軍事論著集《國防論》

1937年,出版了軍事論著集《國防論》,是國民黨將領中的第一人,並在日後一定程度的影響了白崇禧等人

出版了軍事論著集《國防論》
1938-11-04

病逝於廣西宜山

1938年11月4日,病逝於廣西宜山

人物生平


蔣百里老照片
蔣百里老照片
蔣百里為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學家,與廣東李浴日、雲南楊傑同為中國軍事學巨擘,馳名海內外。晚清浙江杭州府海寧州硤石鎮(今嘉興市海寧市硤石鎮)人。以字行,晚號澹寧,筆名飛生、餘一。名字出自《周易·震卦》“震驚百里”。
祖父蔣光煦(號沐公)是著名的藏書家、刻書家,建“別下齋”藏書樓一座,貯書10萬冊,刻印《別下齋叢書》《涉聞梓舊》等多種書籍流傳於世。父親蔣學烺(號壺隱),因生下來缺左臂,沐公不喜歡他,送他到寺廟出家做小沙彌。長大還俗學醫,懸壺濟世,娶浙江海鹽秀才、名醫楊笛舟的獨生女楊鎮和為妻。楊氏是賢妻良母,又通文墨,成為蔣百里的啟蒙老師。
蔣百里13歲時父親亡故,與母親相依為命。出家人不能歸族,其父未得到遺產,家庭生活困苦。其時蔣百里的叔父蔣世一延請老秀才倪勤叔給自己的孩子授業。喜歡讀書的蔣百里經常溜到書房裡去聽講,倪勤叔見他聰慧,頓生愛才之心,知道他家境清寒,就對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是可造之才,我願教百里讀書,不收‘束脩’(按當時的習俗,未做詩文的學生每年6元至8元大洋,已開筆的8元至12元)。”從此窮學生就從倪勤叔讀書,學習詩文。蔣百里過目不忘,除了能熟背四書五經,課餘還讀《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古典小說,爬上茶館茶桌,手舞足蹈,繪聲繪色地講上述故事給茶客聽,被譽為“神童”。
中日甲午戰爭,深深地刺激了蔣百里。15歲時他經常手捧《普天忠憤集》,挑燈夜讀,讀至熱血沸騰處,放聲痛哭,淚如雨下,立誓為國效命。1898年,戊戌變法,16歲的蔣百里考中秀才。受維新思想的影響,渴望讀到新書。恰逢雙山學院購進了四大櫥經、史、子、集和時務策論、算學、格致等書。聽到這個消息,蔣百里真如窮人得著了寶藏,請求老師早一二小時放學,讓他到雙山書院中看書。蔣百里如饑似渴地吸吮知識,以研讀文學一類為多。
1900年春,蔣百里18歲時,應同邑橋鎮孫氏之請,聘為塾師。不久在方雨亭縣令的介紹下,蔣百里到林迪臣創辦的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就讀深造,同學中有錢學森之父錢均夫等人。1901年,方縣令、林知府、陳監院(陳仲恕)3人共同出資,送蔣百里東渡日本留學。光緒卅一年(1905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科第三期畢業班畢業,輕鬆奪魁,在所有日本畢業生面前把代表第一名的日本天皇佩劍帶走。
1902年,中國留日學生已達3000人左右,大多思想激進,傾向革命。同年,蔣百里當選為中國留日學生大會幹事,並組織“浙江同鄉會”,又於1903年2月創辦大型綜合性、知識性雜誌《浙江潮》。該雜誌32開本,月刊,每期約8萬字,行銷國內,魯迅先生積極支持《浙江潮》,每期都寄回國內讓親友閱讀,他的第一批作品《斯巴達之魂》等,即發表於《浙江潮》。身繫上海獄中的章太炎先生的詩文也在該刊登載,《獄中贈鄒容》一詩萬人爭誦。
百里將軍對日本人的軍事評價不高,但是他後半生和日本結緣不少。他是國民政府對日作戰計劃的主要設計者,他編著的《國防論》成為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軍隊的戰略指導依據。在這部讓蔣百里耗盡心血的千鈞之作的扉頁上,將軍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字句:“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八年抗戰的戰場上,無數百里將軍在保定軍官學校、在陸軍大學帶出來的國防軍子弟浴血沙場,成為中國軍隊高層指揮官的柱石。
蔣百里為《浙江潮》所寫的發刊詞,情文並茂,傳誦一時。他又以飛生、餘一等筆名,發表《國魂篇》、《民族主義論》等長篇論文連載,宣揚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立論獨到,條理清晰,文辭流暢,感情奔放,頗類梁啟超文筆;而他傾向革命,又不同於梁啟超的改良主義,頗受讀者注意。
蔣百里先生像
蔣百里先生像
1906年留學德國。武昌起義后,任浙江都督府總參議。1912年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13年,任袁世凱總統府一等參議。1917年,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蔣百里正與梁啟超等一起去歐洲考察。次年春回國,正值國內提倡新文化,一時如風起雲湧。梁啟超深感於歐洲的文藝復興,決心放棄政治生涯,全力從事新文化運動,蔣百里積極參與,成了梁氏最得力的助手,號稱“智囊”。他不僅出主意,更著書立說,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戰將。1923年同胡適組織新月社。1925年任吳佩孚部總參謀長。1933年赴日考察,認為中日大戰不可避免,擬定多種國防計劃.呼籲國民政府備戰。1935年,任軍事委員會高等顧問。1936年赴歐美考察,回國后倡議發展空軍。1937年9月,他以蔣中正特使身份出訪意、德等國,回國后發表《日本人》及《抗戰基本觀念》,斷定日本必敗,中國必勝。1938年8月代理陸軍大學校長。
1913年6月18日凌晨5點,天剛灰亮,保定軍校校長蔣百里就召集全校兩千餘名師生緊急訓話。他身著黃呢軍服,腰掛長柄佩刀,足蹬鋥亮馬靴,站在尚武堂石階上一臉沉痛:“初到該校,我曾宣誓,我要你們做的事,你們必須辦到;你們希望我做的事,我也必須辦到。你們辦不到,我要責罰你們;我辦不到,我也要責罰我自己。現在看來,我未能盡責……你們要鼓起勇氣擔當中國未來的大任!”。隨後,蔣百里掏出手槍,瞄準自己胸部偏左的地方猛開一槍。
奇人必有奇運,蔣百里竟奇迹般生還,並與養病期間看護他的日本女子佐藤屋登相好,後者最終成為百里第二任妻子,改名蔣左梅。
蔣百里此次自殺的緣由眾說紛紜,有說是憤于軍校學風浮躁,有說是向陸軍部請求撥款未果,也有說是對中國當時軍界、政界之絕望。
留日期間,蔣百里還參與創辦《浙江潮》,親筆撰寫發刊詞。魯迅當時同是留日熱血青年,曾向此刊物投稿。也是在此期間,蔣百里結識了戊戌后亡命日本的梁啟超,並執弟子禮。
1906年,蔣百里應清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聘為東北新軍督練公所總參議,籌建新軍。趙曾專摺奏保蔣為“特異人才,可以大用”。隨後,蔣百里被公派德國研習軍事,成為興登堡將軍(後為德國總統)下面的連長。1910年,他回國任京都禁衛軍管帶,在瀋陽“以二品頂戴任用”。這一年,他不過28歲,在同齡人中卻已鋒芒畢露,聲望無兩。
武昌起義后,蔣百里潛回南方,任浙江都督府參謀長。民國成立,又調任陸軍部高等顧問,以及袁世凱的總統府軍事參議。1912年,他出任保定軍校校長,不久即上演了文初的那一幕。
1916年袁稱帝,蔣百里入川佐老同學蔡鍔討袁。袁世凱死去之後,又陪蔡鍔去日本就醫,旋即為之料理喪事。1917年回國,任黎元洪總統府顧問,開始首次撰寫軍事論著《孫子新釋》、《軍事常識》等,出版后成為軍校教輔。
此後蔣百里道路一轉,竟有點兒偃武修文之意。1918年至1919年,他隨梁啟超赴歐洲考察,歸國後主持“讀書俱樂部”、“共學社”等團體。1920年,他當選浙江省議會議員,參與浙江、湖南省憲起草工作,支持“聯省自治”。又主編《改造》雜誌,其影響力僅次於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期間,蔣百里寫了不少關於聯省自治與社會主義的文章。毛澤東當時也致力倡導“湖南省自治”,也許正受其影響。
1921年,蔣百里將歐洲考察的成果寫成一本《歐洲文藝復興史》,梁啟超為之作序,下筆不能自休,竟寫了5萬多字,跟原書的字數都差不多了,梁氏只好另作短序。後來梁將這篇長序改寫、充實,取名《清代學術概論》,反過來又請蔣百里作序。可算民國學術界一大佳話。
1923年,蔣百里心血來潮,又與胡適一起創辦了新月社,並同徐志摩結為至交。幾年後百里被蔣介石關進監獄,感情充沛、容易激動的志摩還背起鋪蓋,喊著要進去陪他坐牢。
如果順著這個方向發展,中國也許會多一個文人、學者、政論家,但少一個傑出的軍事學家。很顯然,蔣百里並不願意,在日本軍校與德國軍隊里得到的尚武之血,終身都在其身中流淌。我總覺得,有兩個蔣百里,一個文人的蔣百里,愛結社、寫文章、交名流;一個軍人的蔣百里,終身夢想是親手擊敗整個日本軍隊。到最後,軍人蔣百里戰勝了文人蔣百里,雖然,他依靠的只是紙上談兵。
1925年,蔣百里再度出山,任吳佩孚的總參謀長,因吳不“討奉”而辭職,去上海投孫傳芳。1929年,他支持原湘軍將領唐生智起兵“倒蔣”,翌年入獄。稍後,兩個姓蔣的同宗達成和解。1933年,他奉蔣介石之命再赴日本,擬就國防計劃,以備不可避免的中日之戰。1935年,他被聘為軍事委員會高級顧問,翌年赴歐美考察軍事,歸后提出建設空軍的建議。中國最早關於空軍構建的思想,卻是來自陸軍出身的百里。
1937年初,蔣百里最重要軍事論著集《國防論》出版,轟動一時,扉頁題詞是:“萬語千言,只是告訴大家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遺憾的是,蔣百里無法看到自己的理論變成現實。
1938年10月,他出任陸軍大學代理校長(原由蔣中正兼),同年11月,在遷校途中,他病逝於廣西宜山,國民黨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
蔣百里半身像
蔣百里半身像
蔣百里終身沒有親自指揮過一次戰役,在30多年的職業生涯里,他先後被趙爾巽、段祺瑞、袁世凱、黎元洪、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聘為參謀長或顧問,只是充當高級幕僚,顛沛於諸侯。他的蓋棺定位,應該是軍事學家,而非軍事家。我們看《大公報》主筆王芸生回憶他的文章,或者曹聚仁的《蔣百里評傳》,都審慎地使用了“軍事學家”一詞。在“老虎總長”章士釗的輓詩里,甚至說他“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或許黃任之的輓聯相對客氣一點:“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
1941年,蔣英從德國柏林音樂大學畢業后,轉入瑞士盧塞恩音樂學院研究生班深造,掌握了大量德國、法國藝術歌曲、傳唱劇、受難曲、彌撒等室內音樂作品,對古典、浪漫時期及近現代歌劇作品有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生活艱苦,她經常在地鐵買個麵包充饑。她有個堅定的信念:“我不能丟中國人的臉!一定要把西方音樂學到手!”。
1946年,蔣英結束了在歐洲長達10年的求學生涯,回到了祖國。她已是一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在蘭心大劇院開了首場獨唱音樂會,受到了觀眾的讚賞。
在日本軍校期間,蔣百里、蔡鍔、張孝准被稱為“中國三傑”,日後也都成為非凡人物。三人生年差不多,死的也都較早。蔡鍔1916年死於日本,年僅34;張孝淮1925年死於飲酒過量,年僅44;蔣百里死於1938年,享年56,是“三傑”中活得最長的,但也只能算中壽。若天假以年,“三傑”最後的結局會怎樣?蔣百里又會不會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真正指揮戰役,甚至勝出?這是有趣的問題,然而歷史不允許假設。
黃炎培先生的輓聯云:
天生兵學家,亦是天生文學家。嗟君歷盡塵海風波,其才略至戰時始顯;
一個中國人,來寫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後結晶文字,有光芒使敵膽為寒。
邵力子先生的輓聯云:
合萬語為一言,信中國必有辦法;
打敗仗也還可,對日本切勿言和。
張宗祥挽蔣百里先生詩:
宵夜病急難求葯,地僻醫遲未處方。
如此人才如此死,旅魂凄絕鶴山傍。
章士釗挽蔣百里先生詩:
文節先生宜水東,千年又致蔣山佣。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
名近士元身得老,論同景略遇終窮。知君最是梁夫子,苦憶端州笑語融。
大公報》總編輯王芸生評蔣百里,說:“百里先生是中國有數的軍事學家,他未曾典兵,而他的學生多是典兵大將;他的軍事著作雖不算多,而片語隻字都可作兵學經典~~百里先生的淹博宏通,實是一位罕有的學者。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人,多是文學修養很好的人。百里先生如果典兵,便是典型的儒將風流。”
1938年將軍病逝后就地斂葬,1947年其好友陳儀等協助遷葬,起棺時竟然屍身不朽。其生前至交竺可楨大哭,曰:“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一時眾人泣不成聲。將軍遺骸火化后遷葬西湖。蔣百里將軍的夫人,日本籍的左梅女士也是一位奇女,自22歲嫁給蔣百里將軍就斷絕了和日本的聯繫。抗戰中她和中國女性一樣為中國傷兵治療裹創,不辭勞苦。將軍去世后,在誤解和懷疑中撫養五個子女,皆以中國文化傳統為教育,不習日語一字,獲得了中國人的普遍尊敬。

個人作品


蔣百里中年像
蔣百里中年像
新民說》《新民廣義》《近時二大學說之評論》《改造》《同一湖談自治》《聯省自治制辨感》《我的社會主義討論》《社會主義怎樣宣傳?》《歐洲文藝復興史》《清代學術概論》《共學社叢書》《宋之外交》《東方文化史與哲學史》《主權階級與輔助階級》《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國防論》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原配 查品珍 由父親包辦。
第二位妻子 佐藤屋 蔣百里的婚姻很是有名,因為他是一個以研究對日戰略著名的中國將領,卻娶了一個日本妻子。其過程早有披露,蓋將軍為保定軍校事心灰意冷而自殺,日本護士佐藤屋登照顧他時兩人產生感情而成眷侶,過程則一波三折,不及詳敘。兩人成親后,佐藤屋登改名蔣佐梅,蓋將軍酷愛梅花。兩人曾在海寧植梅數百株,意將來歸老此地,皆毀於抗日戰爭之中。1978年,夫人病逝,墓碑上篆刻的名字為“蔣佐梅”——一個傳統的中國人妻子的名字。將軍和佐梅夫人生有五女
大女兒 蔣昭 早逝。
二女兒 蔣雍 原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抗戰開始后按照父母的勸導回國參加救護隊,為傷員服務,后定居美國。
三女兒 蔣英 是著名鋼琴家和歌唱家,畢業於柏林國立音樂學院,音域寬廣優美,是德律風根公司的十年唱片簽約歌手。1955年隨丈夫錢學森回到祖國,在中央音樂學院工作。
四女兒 蔣華 定居比利時,曾籌辦歐洲中山學校,為華僑教育做出重大貢獻,在錢學森回國過程中,承擔了重要的穿針引線作用。
五女兒 蔣和 幼年就曾隨父親環遊歐洲,解放后定居北京。“文革”期間,因為她的身份受到嚴格審查。蔣和傲然不屈,在寫交待材料的紙張上寫道——“陳伯達是雜種”,嚇得審問人員張口結舌,不敢將材料上交。
祖父 ——海寧藏書名家,一生風流倜儻,身邊名士雲集。他好交朋友,羅素、鄭振鐸等都受其幫助;蔣經國、唐生智雖為部下卻感情深厚,蔣百里的朋友,也都是大有性格人物。
親族 徐志摩 曾共同組織新月社。在徐志摩經濟最為拮据的時候,蔣百里將自己在北京的寓所交徐志摩出售,幫其渡過難關。1930年蔣百里受牽連入獄,徐志摩竟然扛上行李到南京陪蔣百里坐牢,一時轟動,新月社的名流紛紛效仿南下,一時“隨百里先生坐牢”成了時髦的事情。
三女婿 錢學森 “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
侄兒 金庸 著名武俠小說家。
蔣百里與家人
蔣百里與家人

軼事典故


傳聞在日本軍校,就算蔣百里不拿第一名,日本人仍然拿不到天皇賜刀,因為當時的第二名是蔡鍔。但實情是蔣百里1904年入學,應是第17期。蔡鍔是1904年畢業回國,應是第16期。兩人並非同期。而且陸士優等生賞賜品一開始系望遠鏡,後來換成銀表,未嘗系佩刀,只有陸大前六名畢業生才有天皇賜刀,號稱軍刀組。而進陸大需要陸士前20%的成績和日本部隊推薦,外國人只能是旁聽生,甚少能於日本陸軍大學畢業。
1911年,蔣百里從東北逃亡,張作霖素惡其人,派人追殺至火車上。蔣氏因內急,火車職員打開了洗手間供其使用,在外部替其上鎖(原本火車在發車前不會供人使用洗手間),因而得免。
1913年蔣百里任保定軍校校長時,曾因校務有求於陸軍部被拒,有感失信於學生,集會時在師生面前以手槍自戕,幸有侍從迅速將槍奪下。之後結識日籍看護佐藤屋子,與其結婚,婚後佐藤屋子改名為左梅。二人之女蔣英是著名音樂家,為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之妻。
1937年蔣百里在廬山為中國國民黨高級軍官講學,將其所著結成《國防論》。蔣一生精心研究軍事理論及世界軍事狀況,著作宏富,其軍事著作大部收入《蔣百里先生全集》。其他著作有《孫子新釋》,《歐洲文藝復興史》等。
1938年將軍病逝后就地斂葬。1947年其好友陳儀等協助遷葬,起棺時,竟然屍身不朽。其生前至交竺可楨大哭道:“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國戰勝矣!”一時眾人泣不成聲。遺骸火化后遷葬西湖。

人物評價


總評

蔣百里一生是一個職業軍人,他致力於國防軍的建設,並且為此投入了畢生的精力。以他的軍事才華,如果在內戰中施展,飛黃騰達,陞官發財,一將功成都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他沒有去做,他的軍事建設是為國家的,而不是為某個人,或者某個主義服務。他做的軍事教育給中國留下了一個有一定專業素養的高級軍官團。這些人大多沒有蔣百里先生高尚的信仰,卻畢竟學到了專業知識,對中國抵抗外侮的事業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鳳遨遊於千仞兮,非梧不棲。一片名利場中,孤獨的蔣百里是寂寞的,卻是高潔的。
蔣百里也是一員儒將,他代表了中國人“士”的風骨。物以類聚,蔣先生的朋友列出來就夠人一驚,蕭伯納、泰戈爾、徐志摩、林徽因、羅素、杜威……蔣氏祖上是藏書大家,自幼即滿腹經綸,以這樣的骨格,其後融中西於一體,軍事上、書法上、文學上、美術上、外交上,一經手其造就便可比肩一流高手。蔣先生青少年主編的《浙江潮》,其思想之尖銳深邃不亞於《湘江評論》和《新青年》。他所譯的《西方文藝復興史》至今為中央美院教材,誰能想象此書出自陸軍二級上將之手?!可道其深似海。每每想起宋代大儒陸象山粗通圍棋,居臨安時,常如肆觀高手對弈,回家后每每對秤空思,一日間忽然悟出,“此河圖數也”,隨後與臨安第一高手對弈,連勝兩盤。大海有真能容之量,蔣百里先生大致如是。
蔣百里先生的智慧是大聰明。比如對日抗戰,蔣先生很明白上街發傳單是干不掉日本兵的,他的做法是腳踏實地的對日本的社會、軍事、政治各方面進行充分的研究,結合對中國的充分了解,完成專業的對日作戰方略。如果說毛澤東回答了“中國能不能打贏日本?”這個難題,那麼蔣百里就是回答“中國怎樣能打贏日本?”這個題目。
蔣先生不是沒有小聰明,比如西安事變,張學良想派個人去南京接洽停戰,又怕南京不接受,問計於蔣百里先生。先生問:“這裡的人你最討厭誰?”張曰:“蔣鼎文。”先生說:“那就讓他去。”南京很快停火。
如鷹之傲視宇內,一雙慧眼背後是如椽的鐵翼。
蔣百里先生是至情至性之人,大事上軍校辦不好作為校長便飲彈自戧,小事上比如他和左梅夫人的愛情為其家庭所不能接受,便致書曰:“我因你而生,你現在又想置我於死地,好,我馬上就到日本來,要死也死在你的家裡。”作為一名將軍,尤其是一個終生思考對日作戰的愛國將領,這樣的真切情誼令人動容,憐子如何不丈夫?也就是因為將軍是這樣的真情之人,他的朋友也是一樣。北伐之後,蔣介石因百里先生不肯勸弟子唐生智解甲將其囚禁(百里先生認為唐素重情誼,自己去勸說唐必聽從,但政治是政治,情誼是情誼,唐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決定,不當以師長身份壓迫他),徐志摩帶著行李來陪先生坐牢!而先生抗戰開始後到廣西,門生故舊們歡呼勸酒。有人以先生有槍傷不宜多飲相勸,將軍拍案而起,道:“軍人死都不怕,還怕喝酒嗎?”遂縱情豪飲,一座皆驚。

史書評價

《挽百里》:“文節先生宜水東,千年又致蔣山佣。談兵稍帶儒酸氣,入世偏留狷介風。名近士元身得老,論同景略遇終窮。知君最是梁夫子,苦憶端州笑語融。”
關係千萬重》:“1937年在中國被逼作戰,無全盤作戰計劃,無財政準備,無友邦支援。當日的決策,可以說完全依賴前述蔣百里的十四字秘訣。”

歷代評價

李烈鈞:蔣百里“腦袋中裝了四館二院。四館是博物、圖書、歷史、科學;二院是文學、軍事”。
王芸生:“百里先生是中國有數的軍事學家,他未曾典兵,而他的學生多是典兵大將;他的軍事著作雖不算多,而片語隻字都可作兵學經典……百里先生的淹博宏通,實是一位罕有的學者。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人,多是文學修養很好的人。百里先生如果典兵,便是典型的儒將風流。”
陶菊隱:蔣百里“一生以國防為其中心思想,不愧關心國家安危的民族先覺。”他十年留學卻以軍事為本,日後終其生“以建軍工作及軍人精神為其不二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