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陶成章的結果 展開

陶成章

中國近代革命志士、民主革命家

陶成章(1878年1月27日-1912年1月14日),字煥卿,號陶耳山人,漢族,浙江紹興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光復會創始人之一。少有志向,以反清復漢為己任,為提前結束清王朝統治,先後兩次赴京刺殺慈禧太后未果,后隻身東渡日本學習陸軍。第二年回國后,積極參與革命活動,破衣敝屣奔走革命,“四至杭州而不歸”,奔走於浙、閩、皖各地聯絡革命志士。光緒三十年(1904)冬,與龔寶銓等在上海組織光復會,推蔡元培為會長。光緒三十一年(1905),與徐錫麟創辦大通學堂,遍招浙東會黨骨幹入學。次年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三十三年後回國,任教蕪湖中學,聯絡浙皖起義。事敗避走日本,后赴南洋活動。宣統三年(1911),武昌起義,杭州光復,被舉為浙江軍政府總參議,參與江浙聯軍攻克南京之役。中華民國創立后,力辭接任浙江都督,積極準備北伐,設北伐籌餉局、光復軍司令部,任總司令。

徠1912年1月14日凌晨,被陳其美指使的蔣介石、王竹卿暗殺於上海廣慈醫院,年僅34歲。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878-01-27

出生

1878年1月27日出生於浙江紹興。

1903

參與革命活動

1903年,“拒俄運動”爆發,留日學生組織“軍國民教育會”,陶成章結識該會會員龔寶銓、魏蘭等人,參與商議革命活動。

1904

創辦學堂,建立據點

1904年初(光緒三十年),陶成章偕魏蘭深入浙江內地聯絡各地會黨,在雲和創辦先志學堂,建立據點。

1904-10

創立光復會

1904年10月,陶成章與蔡元培、龔寶銓等在上海創立光復會,推蔡元培任會長,陶成章任副會長,並擔負聯絡蘇、浙、閩、皖、贛5省會黨之重任。光復會以入會誓詞“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16字為宗旨。

1906

成立光復軍,做起義準備

1906年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任留日會員浙江分會會長,兼《民報》編輯。不久回國,聯絡閩、皖各省,成立光復軍,被推為5省大都督,與徐錫麟、秋瑾加緊皖浙起義準備。

成立光復軍,做起義準備
1910

建立光復會總部

1910年(宣統二年),在日本東京建立光復會總部,舉章太炎為會長,陶成章為副會長,南洋建立執行總部。

1912-01-14

逝世

1912年1月14日(民國元年)凌晨二時許,陶成章(陳其美攬權起殺機,欲置其死地而後快)被受陳其美指使的蔣介石、王竹卿(幫凶、光復會叛徒)暗殺於上海廣慈醫院,槍彈從左頰入腦,年僅34歲。

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陶成章舊照
陶成章舊照
陶成章幼時雖家境貧寒,然天資聰穎,過目成誦,曾受到良好的舊學教育。六歲入本村陶氏義塾讀書,十五歲便在家鄉設館任塾師,著有《中國民族權力消長史》和《浙案記略》等書,他的活動對辛亥革命的成功有著很大的貢獻。
陶成章經常以麻繩束腰,腳穿芒鞋,奔走於浙江各地“每日步行一百一十里,不辭勞苦”。杭州離他家僅一水之隔,他卻“四至杭州而不歸”。有一次,抵達杭州時已經是臘月二十六,魏蘭勸他回家過年,他答:“幸老父猶健,家計無憂,一至故鄉,恐被人情牽累,不能復出矣!既以身為國奔走,豈尚能以家繫念耶!”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直抵京師,陶成章欲乘亂殲那拉氏於頤和園,未成。赴奉天、蒙古等地察看地勢,以為進行之計。歸途中,道經徐州,經費缺乏,步行七晝夜,幾至餓斃。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再次北上謀刺,亦未果。八月,得蔡元培之助,東渡日本,入清華學校,數月後轉入成城學校,在陸軍班中勤奮砥礪,成績優異。留學生監督探知其有反清之志,設計削去學籍。
陶成章開始接觸新學書籍,思想逐漸轉變。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激發了他挽救民族危亡的愛國意識,與“推翻君主體制,建立民主共和”的民主主義思想逐漸合拍,他漸萌革命思想,欲改革封建專制。父陶品三懼禍,多次告誡之,然其志不變。
早徠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后,陶成章憂心如焚,即定下從戎之心。義和團運動爆發后,他曾兩次赴京擬刺殺慈禧未果。

投身革命

陶成章人物畫像
陶成章人物畫像
1902年,陶成章隻身至日本留學,後轉入成城學校學習軍事。1903年,“拒俄運動”爆發,留日學生組織“軍國民教育會”,陶成章結識該會會員龔寶銓、魏蘭等人,參與商議革命活動。1904年,陶成章歸國。(另有資料稱,因陶成章倡言革命,言辭激烈,為清政府駐日公使所忌。1903年被誑歸國,取消其留日學籍,然其革命之志愈堅。)1904年初(光緒三十年),陶成章偕魏蘭深入浙江內地聯絡各地會黨,在雲和創辦先志學堂,建立據點。1904年10月,陶成章與蔡元培、龔寶銓等在上海創立光復會,推蔡元培任會長,陶成章任副會長,並擔負聯絡蘇、浙、閩、皖、贛5省會黨之重任。光復會以入會誓詞“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16字為宗旨。1904年底,陶成章前往日本,在東京成立了光復會分部,許壽裳和魯迅就是在這時加入光復會的。少有志向,以反清復漢為己任,為提前結束清王朝統治,先後兩次赴京刺殺慈禧太后未果,后隻身東渡日本學習陸軍。第二年回國后,積極參與革命活動,破衣敝屣奔走革命,“四至杭州而不歸”,奔走於浙、閩、皖各地聯絡革命志士。光緒三十年(1904)冬,與龔寶銓等在上海組織光復會,推蔡元培為會長。光緒三十一年(1905),與徐錫麟創辦大通學堂,遍招浙東會黨骨幹入學。次年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三十三年回國,任教蕪湖中學,聯絡浙皖起義。事敗避走日本,后赴南洋活動。宣統三年(1911),武昌起義,杭州光復,被舉為浙江軍政府總參議,參與江浙聯軍攻克南京之役。中華民國創立后,力辭接任浙江都督,積極準備北伐,設北伐籌餉局、光復軍司令部,任總司令。
光復會成員積極地宣揚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提出朦朧的社會經濟改革要求,但是各自的思想成分很紛雜。不過,“在各種成分中,反對滿州貴族統治,反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建立共和政治的宣傳,仍然佔據著主導地位。”光復會成立后,徐錫麟、秋瑾等先後加入,革命形勢有了迅速發展。
1905年8月(光緒三十一年),陶成章與徐錫麟等在紹興創辦大通學堂,為浙江會黨培訓骨幹。是年冬復去日本,謀入聯隊,振武學校學軍事,均未成。1906年在東京加入中國同盟會,任留日會員浙江分會會長,兼《民報》編輯。不久回國,聯絡閩、皖各省,成立光復軍,被推為5省大都督,與徐錫麟、秋瑾加緊皖浙起義準備。
1906年間,蔣介石離開浙江鄉下到了日本,在東京初次遇到陳其美。蔣介石遇到陳其美后,便長期受到了陳的影響。陳其美剛到日本時進入了警察學校學習,後來轉學軍事,他們二人所學相近,又意氣相投。陳其美的江湖作風,及其在幫會中的地位,尤其使蔣介石折服。1908年春,蔣介石再次東渡日本,經陳其美介紹加入了同盟會。1910年5月,又經陳其美介紹,受到孫中山的單獨接見。因此,蔣介石視陳其美為良師益友,一直稱陳其美為“大哥”。
1907年7月,安慶起義失敗,徐錫麟、秋瑾相繼殉難,陶成章悲痛欲絕,因遭清廷通緝,國內無法立足,再度亡命日本,1908年轉赴南洋,幾遍南洋群島。主持新加坡《南洋日報》及仰光《光華日報》筆政,宣傳民主革命,捐款資助國內革命。由於籌款受阻,決計在爪哇一帶建立光復會組織,但名義仍附屬同盟會總部。
1910年(宣統二年),在日本東京建立光復會總部,舉章太炎為會長,陶成章為副會長,南洋建立執行總部。宣統三年,由南洋回上海活動,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后,建立光復會秘密機關“銳俊學社”,后又重返南洋籌集經費。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后回國,往來於淞滬間,號召舊部以為犄角,積極籌劃光復會員光復杭州、南京。浙江光復后,被舉為省臨時參議會議長。
陶成章在東京編輯的《民報》
陶成章在東京編輯的《民報》
1911年10月30日,蔣介石由日本回到上海,投入陳其美麾下,任滬軍第5團團長,隸屬於其把兄、師長黃郛的滬軍第二師。陳、黃、蔣三位盟兄弟,在上海灘互為依存,蔣介石對陳其美素懷知遇之恩。同時,因為辛亥革命時,蔣介石遠在日本、未建寸功。奉召回滬后,因在革命黨內仍是無名小卒,他常常為壯志未酬、才華難展而夜不能寐。
當時的蔣介石,雖然身在革命陣營之中,但實際上對革命的認識卻是模糊不清的。在他心目中,所謂革命就是狹義的“打天下”。因此,當時的他可以說毫無政治立場可言,而是滿腦子江湖思想-既然崇拜幫會首領人物陳其美,又同陳“義結金蘭”,那麼就一切惟陳其美之馬首是瞻。因此,蔣介石之殺陶成章,純粹是一種江湖行為,與所謂政治理由完全無關。就個人關係而論,蔣介石與陶成章素無恩怨,他完全是以他的“大哥”的恩怨為恩怨的。

被刺身亡

1912年1月14日(民國元年)凌晨二時許,陶成章(陳其美攬權起殺機,欲置其死地而後快)被受陳其美指使的蔣介石、王竹卿(幫凶、光復會叛徒)暗殺於上海廣慈醫院,槍彈從左頰入腦,年僅34歲。
該案件一向是國民黨當局諱莫如深、嚴禁談論的史實,是“國統區”史學家們的“禁區”。所以,幾十年來,凡有關陶成章生平事迹的史料,在“國統區”以至今日的台灣島皆一律橫遭封鎖、湮沒,偶或出現,也必遭歪曲和篡改。

個人作品


陶成章不但是辛亥革命時期傑出的革命活動家,而且還是一位頗有成就的歷史學家。但他在史學上的成就,鮮為人所議。本文擬就陶成章的史學實踐、史學特點略作敘論,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陶成章主要著作有《龍華會章程》《中國民族權力消長史》《浙案紀略》《陶成章集》(中華書局1986年4月第一版)。紹興東湖建有陶社以紀念先烈,紹興陶堰陶成章故居列為文保單位。

後世紀念


人物故居

陶成章故居為清末磚木結構建築,坐北朝南,二進三開間,中隔天井,東有側廂,佔地面積407平方米。第二進座樓曾毀於火災,1916年陶成章父親陶正用政府發給撫恤金重建。九十年代末全面整修並對外開放。
陶成章故居為紹興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第一進平屋,明間台門鬥上懸掛全國政協副主席孫孚凌題的“陶成章故居”楷書橫匾。儀門上掛有陶成章半身像,兩側輓聯為“皖變是先驅,九死完成光復志;越賢為傑出,萬流憑弔廣慈魂。”總結了陶成章革命的一生。遺像前蒼柏簇擁,象徵了烈士不朽的愛國精神。東次間為灶間和雜物間。東廂房平屋四間,南首第一間為陶成章生前書房。
第二進座樓。樓下闢為陶成章生平事迹陳列,通過翔實的圖片、實物介紹了陶成章革命實幹家的一生。真像孫中山對陶成章評價的那樣:“陶君抱革命宗旨十餘年,奔走革命不遺餘力,光復之際,陶君實有巨功。”樓上按原狀布置,供人們瞻仰。中間為烈士婚後卧室,東次間為陶成章父母寢室,西次間為陶成章遺物陳設,包括陶成章聯絡會黨、奔走革命時用過的小皮箱及與友人之間的來往書信等。

人物墓址

陶成章塑像
陶成章塑像
陶成章之墓,位於風篁嶺南天竺(原位於杭州西泠橋畔鳳林寺邊)。
民國元年(1912年)1月14日,陶成章在上海廣濟醫院被刺身亡。同年1月22日,烈士靈柩由上海紹興會館遷來杭州西泠橋畔鳳林寺前安葬。陶成章之墓(兩側為楊哲商、沈由智附葬墓)用青石板構築,呈長方形墓體,前置供桌,碑文刻在墓體前石體上,簡潔端莊。
1964年,陶成章之墓被遷到雞籠山,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毀。1981年9月,再遷至今址。安葬時另換骨罈,中置硯石一方,上刻:“陶成章墓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雞籠山遷至南天竺”字樣。今陶墓在徐錫麟墓西側,墓仍按原樣修復,呈矩形,陶墓居中,楊哲商、沈由智附葬左右。墓高1.5米,寬2米,用青石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