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善冠
翼善冠
翼善冠是冠的一種,是明朝皇帝、太子、親王、皇室成員等所著之首服,也是朝鮮國王及王世子、安南國王、琉球國王的首服。
翼善冠分為“前屋”、“後山”和“金折角”三個部分,冠上加二龍戲珠。
黑紗翼善冠
與唐代相較,明代翼善冠要簡化得多。此翼善冠分為“前屋”、“後山”和“金折角”三個部分,冠上加二龍戲珠。
定陵出土的那件金絲翼善冠是一件為了給神宗皇帝陪葬而專門定製的冥器。
目前所有的明朝皇帝畫像,無論是正臉的御真標準像還是描繪日常生活場景寫意畫中,均未發現金絲翼善冠出鏡。金絲翼善冠高24厘米,直徑17.5厘米,重826克。而烏紗翼善冠高23.5厘米,徑19厘米,總重量307.5克。可見金絲翼善冠比較沉重,不適合日常穿戴,而且金屬本身吸光導熱性比較好,也不適合在炎熱的夏季穿戴。因此金絲翼善冠只是一件奢侈的工藝品而用作陪葬的冥器。
翼善冠
而常服則是圓領袍搭配展翅的襆頭,俗稱烏紗帽,帽胎或竹或木,或紙,兩片展開的帽翅則是薄黑紗。因而君與王所戴的則是兩翅向上折的,故稱“翼善冠”。明代的皇帝和如朝鮮國王等藩王所戴的翼善冠在外形的尺寸和顏色上有所區別,不得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