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楊城

木楊城

木楊城,清末天地會引眾入會時,以竹插地,糊紙作門,稱為“木楊城”。

基本介紹


木楊城
木楊城南門
木楊城南門
清兵入關濫殺的消息引起漢人的不滿,當地群起響應萬禮和鄭成功的抗清行動,加建土樓及訓練義軍,官陂長林山下有麒麟寨建成,樓寨與北面的鳳凰樓相對而立,鳳凰配麒麟寓意五穀豐收。從順治七年(1650)到順治十年(1653)長林與麒麟寨多收編義軍兩千多人。為了方便練兵,鄭成功建議萬禮在海邊建營,銅山為當時最理想的地方之一,銅陵為一古鎮,就近海邊,接應、補給都比較方便,十二弟楊虎是附近村民,所以萬禮和道宗被領到離銅陵以西大概五公里一個叫康美和美山的地方。由兩條分別姓楊和姓林的鄉村組成。道宗勘察完當地地形后假藉以“秤土”的方法來選點,其實以風水格局算,地勢較高、人數較多和易於防守的康美村建軍營比較適合,為了維持兩村人和睦,軍營改名為“木楊城”,表示軍營為兩姓村民共有。城的西面斜上山崗,房子全部朝東而西面沒門,稍為鞏固便可,南面建了小門,門樓高兩丈,闊一丈,設了兩個炮口,寫了“南標銅表”四字,寓東漢馬援出征,在疆界標了兩支銅柱之意。北門和南門一樣高兩丈,闊一丈,同是設了兩個炮口,刻有“北勒石碣”四字,是指道宗在其家鄉平和小溪勒石之意。門匾的左邊雕一隻麒和右邊雕一隻麟,木楊城不四正,北門反時針偏向西面,剛好和西北方大陸,官陂的麒麟寨一命相連,左邊麒上端添上了紅日而右邊麟上端又添了了明月,代表日月和合,反清復明。東門是正門,朝向東北及銅山,城門高三丈,闊六丈,設了五個炮口及刻了“東盪蠻夷”四字,寓意鮮明。長林和麒麟寨的軍需、人馬等一點一點的調到木楊城,與鄭成功大軍沿海配合,差不多同一時間萬五道宗將長林山頭改建成為長林寺院並在順治十一年(1654)建成,自此,長林寺只燒香禮佛,不再屯兵。
木楊城北門
木楊城北門
1661年,鄭成功攻佔台灣之際,木楊城鎮將郭義、蔡祿和道宗(達宗)降清,道宗授江西督糧道一職但辭不赴任,為保護當地村民和一眾兄弟,萬姓集團兄弟先將東門拆毀,再將有用物資移至八尺門附近,為保當時守將張進,他們設計了一個張進引火自焚,粉身碎骨的故事,(可由道宗日後自由出入木楊城及在木楊城主持天地會儀式引證)。
包衣詩
包衣詩
1674年道宗在木楊城舉行過一場天地會儀式,詩句“本弟出身松柏林,包衣放落桃李根,達公聞穢來拾起,九層寶塔中心層”。由於南門門樓上有松柏和桃李,估計此人出身當地或可能姓林但在1661年隨蔡祿降清成為包衣阿哈去了,直到蔡祿給朝廷斬殺后逃回木楊城參加天地會(有待考證)。無論如何,今天幫會大部分文化是由這個人流傳下來的。
問姓名詩
問姓名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