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

步兵第8軍軍長

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俄語:Антон Иванович Деникин,1872年12月16日-1947年8月8日),男,俄國步兵中將,出生在華沙郊區,先後畢業於基輔步兵士官學校和總參學院,步兵第8軍軍長。

參加過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歷任旅長、師長。1916年秋任羅馬尼亞方面軍步兵第8軍軍長。1917年二月革命后,出任俄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最高統帥參謀長、西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司令,輔佐三任總司令。

人物生平


出生於波蘭華沙附近的一個小城,後進入基輔軍校學習,1892年和1899年先後畢業於基輔步兵士官學校和總參學院。
1905年參與日俄戰爭。
1914年一戰爆發時,鄧尼金已經晉陞為基輔地區駐軍司令,后前往加里西亞指揮作戰。
1916年指揮第八集團軍發動了對羅馬尼亞的進攻。
1917年二月革命后,出任俄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最高統帥參謀長、西方面軍西南方面軍司令,輔佐三任總司令。在科爾尼洛夫叛亂后,鄧也受到牽連,於1917年9月同科爾尼諾夫一同被捕。十月革命后,獄逃往俄國南部,與科爾尼洛夫等在北高加索組織了一支由一部分黑海艦隊、“士官生”、頓河哥薩克、高加索各地區、烏克蘭軍區白軍組成的“志願軍”進行反對蘇聯共產黨的軍事行動。
1918年4月成為這支軍隊的指揮官(即任“志願軍”司令)。同年秋,在協約國扶持下擔任“南俄武裝力量”總司令,在其盤踞地區建立地主資產階級軍事獨裁統治,率領白衛軍從頓河出發由南方北上,大舉進犯莫斯科,並幾乎攻佔莫斯科,但10~11月被紅軍擊潰。進攻莫斯科失敗和北高加索白衛軍被粉碎后,率部退入克里米亞半島,他的領導地位也被迫交給彼得·尼古拉耶維奇·弗蘭格爾
1920年4月5日攜家人來到英國,8月來到比利時,開始編寫五卷本著作《俄國內亂史》。
1926年定居法國繼續從事寫作。
1936年主辦一份名為《志願軍》的報紙,被視為世界各地200萬白俄流亡者的精神領袖。當時正值希特勒上台,鄧尼金多次發表演說和文章,譴責希特勒的罪惡行徑,稱其為“俄國最險惡的敵人”。除了號召旅居歐洲的白俄為遭受苦難的西班牙平民募捐外,還默許蘇聯(1922年蘇俄改稱蘇聯)情報部門秘密組織在法國生活無著的白俄參加國際縱隊,到西班牙與法西斯作戰。
1939年9月1日二戰全面爆發,開始撰寫《俄國軍官之路》,該書被認為是《俄國內戰史》的續集。
1940年6月22日法國維希政府納粹德國投降,再次開始流亡生活,並在法國小城布爾歇完成了《俄國軍官之路》。
鄧尼金和女兒瑪琳娜·安東諾夫娜·鄧尼金娜
鄧尼金和女兒瑪琳娜·安東諾夫娜·鄧尼金娜
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偷襲蘇聯,衛國戰爭爆發。以個人名義呼籲全球的俄羅斯人團結起來,為民族而戰。為此,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歷史教科書中開始改變對鄧尼金的看法,出現了“愛國將領”的字眼。
1945年二戰結束后,多次致信盟軍司令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呼籲停止向蘇聯移交前俄國軍官,停止與蘇聯政府的合作。此後,移居美國。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1947年8月8日病逝於美國,卒年75歲。

相關事件


十月革命后在北高加索頓河流域南部掀起了叛亂,1919年春當亞歷山大·高爾察克向蘇維埃政權發動進攻時,鄧尼金也同時呼應。高爾察克失敗后,協約國給鄧尼金大量的人力物力援助,幫助鄧尼金訓練15萬軍隊。6月鄧尼金兵分三路向北進犯,佔領塞瓦斯托波爾和察里津。7月3日發布進攻莫斯科的命令。8月底佔領基輔和烏克蘭大部分地區。9月3日再次發出進攻莫斯科的命令。20日佔領庫爾斯克。10月中旬佔領奧廖爾,庫圖拉,離莫斯科只有200多公里。
在這緊急關頭,俄黨中央於1919年7月9日發布列寧起草的公開信《大家都去與鄧尼金作鬥爭!》,並於1919年9月26日開始徵收黨員周活動,有20多萬名優秀工農分子入黨並大部奔赴前線。南方戰線司令員葉戈羅夫和軍事委員斯大林日夜籌劃反擊。10月11日紅軍集中優勢兵力轉入全線反攻。至11月紅軍解放奧廖爾庫爾斯克哈爾科夫基輔
1920年初,米哈伊爾·圖哈切夫斯基指揮高加索戰線紅軍擊潰鄧尼金主力,進入北高加索。鄧尼金逃往國外,其殘部由弗蘭格爾率領逃到克里木半島。協約國組織的以鄧尼金為主力的對蘇維埃俄國的第二次進攻終於徹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