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多聞天王

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

多聞天王,為佛教護法之大神,是四天尊王之一。據民間傳說,此尊王為古代印度婆羅門教中的天神,早在印度古代史詩《摩訶婆羅多》等書中就已出現過。

簡介


梵文:Vaisramana。又名毗沙門,”多聞”以福,德知名聞於四方。住須彌山水晶埵,身為綠色,穿甲冑,右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卧神鼠-銀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人民財富。又名施財天,是古印度的財神,在唐代他曾幫唐明皇退蕃兵的圍困,轟動一時,唐明皇為感恩,特命”諸道州府城西北及營寨並設其相”供養,佛也特設別院供養。是『二十諸天』中的第三天王。

來歷


四大天王之多聞天王
四大天王之多聞天王
毗沙門天王——毗沙門是梵文,直譯為‘多聞天王’。因傳說他常去聽釋迦說法,所以稱‘多聞’。他率領夜叉、羅剎等守護著北方郁單越洲。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身綠色,穿甲胄,右手持寶傘(又稱寶幡)左手握神鼠——銀鼠。“毗沙門”梵文譯音,意即“多聞"。“多聞”比喻福、德,聞於四方。他住須彌山水昌盛,手持寶傘,用以制服魔眾,護持眾生財物。
他與吉祥天是兄妹,在印度神話中又是施福護財的善神。另外他又名兜跋毗沙門天王,兜跋是古代西域的國家,後來誤解為刀八,又進一步誤解為八支刀。因此多聞天王在日本就成為了鎮守國土,拒退怨敵的神將。
作為“三士道護法”之一的毗沙門護法,是護持中士道的護法,他同時又是一位財神護法。身居金剛手的凈土——北方柳葉宮,與金剛手有頗深的淵源。屬於金剛手的部屬.
毗沙門護法也是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大師所供奉的護法。在宗喀巴大師的傳記中,就記載著毗沙門賜予財富、協助宗大師修建寺院的神奇故事。
毗沙門護法,按照儀軌來說,是八地菩薩示現的護法身,也是北方多寶佛的化現,因此是僧寶、出世間護法。在本質上,雖然與四大天王中的北方多聞天王是一體,但由於示現不同,我們也不能簡單將他們混淆為一。因為四大天王屬於世間護法,不在皈依境範疇內,而毗沙門護法,則示現為出世間護法,屬於皈依境內的皈依對象。
毗沙門有四位王妃,四位兒子,還有成就事業八大葯叉,賜予財寶八大龍王,以及無盡的天龍八部、各路神祗等眷屬。毗沙門護法,身色如旃檀黃金,一面二臂。右手豎立把持各種珍寶鑲嵌裝飾之幢,左手捉持能變吐無盡寶藏之吐寶鼠。面色微怒,和他掌管著分配世間財富、福祿的職能相配。
他的裝扮十分華麗。頭戴飾有黃金和寶石的寶冠,赤裸的上身被珍貴的珠寶綴滿,身後兩條飄逸的綠絲綢帛帶蜿蜒至蓮花座上。他右手持著標誌性的勝幢,象徵他帶給人們的財富和滿足,以及風調雨順中不可缺少的珍貴雨露。左手托著一隻雪白吐寶鼠,象徵能賜無盡財寶。他的坐騎是一隻紅鬃白獅子,獅口大張,不但可以講說佛法,且能吐出各種珍寶財物,解救一切貧窮困苦眾生。
毗沙門威光赫奕,猶如十萬太陽所出光芒。可以變化各種身相,應修持者需要,而能賜予財寶以及降伏仇敵等各種成就。若能如法供奉及修持毗沙門護法、念誦讚辭及咒語,不但可以增財旺運、招財進寶,還可以消除來自各方面的障礙和不順,滿足眾生一切願望。
有大福德,專門守護眾生的財富。如果能供奉依止,並精進持誦其咒語,長行慈悲喜舍善行利樂一切眾生,藉由本尊財寶天王的大力加持,可事業順利鴻圖大展,求財滿願,速能相應。同時若想消災解厄、求取財富、增進福祉,只要誠心祈求毗沙門天王,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用法器


北方多聞天王手上拿一把傘;傘是遮蓋。在千變萬化的世界里,有種種染污,所以要預防,不要被污染。在廣學多聞的同時,要保護自己的清凈心,不要受染污。對現實社會要能夠完全、理智的理解,才有智慧、有能力,知道應該用什麼態度、方法去應付、處理(無論是對人、對事、對物),才能做到盡善盡美。

文物


年代:十五世紀
地區:西藏
通高:26厘米
質地:銅鎏金
多聞天王乃四大天王之一,居於須彌山之北水晶岩,為世界北方的守護神。他有大福德,專門保護眾生的財富。
世尊釋迦牟尼佛示現涅盤時,囑咐四大天王,在未來世上有邪見王毀滅佛法時必須護持佛法。當時財寶天王頂禮佛前,應允率領眷屬,保護北方的佛門弟子,使正法久住世間。
多聞天王一身金黃色,一頭兩臂,右手持寶傘,左手持吐各種珍寶之鼠吐寶獸,坐於伏地白獅子上;頭戴寶冠,寶貝瓔珞布滿全身,兩肩右日左月,象徵財寶無數之天庫,為其所有。其屬下有八駿財神,各司八方天庫,聽令濟度缺資財之學佛行者,使其免於窮困。
此尊多聞天王臉部表情生動,與漢地造像風格相近,身上穿的鎖子甲、戰靴亦與明清以來漢地繪畫作品中的武士形象相同,精雕細刻,工藝精美,多處鑲嵌綠松石,吐寶獸吐出的成串珍寶上,鑲嵌兩顆大的紅寶石,顯得色彩艷麗華貴,為西藏造像的特徵。此像為明代西藏金銅造像的精品之一。

靈感事迹


彩繪北方多聞天王
彩繪北方多聞天王
在唐不空譯《北方毗沙門天王隨君護法儀軌》中還記述說:天寶元年(742年),安西城被蕃軍圍困,毗沙門天王於城北門樓上出現,大放光明。並有"金鼠"咬斷敵軍弓弦,三五百名神兵穿金甲擊鼓聲震三百里,地動山崩,蕃軍大潰,安西表奏,玄宗大悅,令諸道州府於城樓西北隅置天王像供養。一時毗沙門天王聲威大震,香火極盛。
《多聞天王贊》
財寶天王身金色,
執持寶幢與銀鼠。
威力制服夜叉眾,
頂燈多聞大天王。
敬祈上師身安康,
弘揚佛法業永昌。
願大家都來供養頂禮財寶天王,陳克鳴題.

天王信仰


多聞天王(毗沙門天)信仰在中國唐朝,唐明皇曾經因多聞天王的庇佑,才得以平定多次亂事,故特令供奉之,唐朝軍隊之中,皆以多聞天王形象繪製旗幟,號曰“天王旗”,以保佑武運昌隆。
佛教傳入日本后,日本戰國時代許多武將篤信佛教,也出現了著名的“毗沙門天降主”—越后的軍神上杉謙信,自詡為毗沙門天的化身。他的軍旗就有“毘”(“毗”之異體字)的字樣。
毗沙門天也被納入了日本民間信仰的“七福神”之一。日本民間傳說,曾有一間供奉“毗沙門天”的寺廟,寺中僧侶只要將空缽拋向空中,就可以獲得食物。
多聞天王原形象為右手托寶塔,左手持三叉戟。在後期的中國,為了配合“風調雨順”的吉祥意義,一般將其塑像手上的塔、戟,改為代表“雨”的“雨傘”。多聞天王有許多兒子,一子名獨健,一子名哪吒(一說哪吒是多聞天王的孫子),都是佛教的重要護法神。
很多人認為,封神榜與西遊記中的托塔李天王李靖,形象即從“多聞天王”而來。

基本介紹


在佛教中的多聞天王
多聞天王是北方的守護神,與東方的持國天王(即多羅吒)、南方的增長天王(即毗琉璃)、西方的廣目天王(即毗留博叉)合稱“四大天王”,多聞天同時也是四大天王的首領。
相傳,多聞天王經常護持如來道場,因此有緣時常聽聞如來說法,故名多聞天,是知識之神。
多聞天是佛教天龍八部中的護法天神之一,與人、鬼、畜生居住於佛教三界中最低一界—“欲界”中的第一重天“四天王天”。

資料補充


把守北俱盧洲的,是多聞天王朗梯色,是一位黃色的大神,手握吐寶神獸,為人間布下無窮財富。
北方多聞天王朗梯色不僅僅是天界的守護神,也是人間的財富之神,被稱為財神朗色。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他在雪域藏土的影響和知名度,遠遠超過其他三位天王。朗色天王是黃色的,如同金子般燦爛輝煌。
從他的身上,放射出萬道光芒。頭戴綴滿珠寶的王冠,黃金的盔甲上套著華貴的絲綢天衣,圓睜兩眼,滿鬢鬍鬚,騎一匹咆哮著的綠鬃白獅。他的右手不停地轉動著一柄神奇的寶傘,這樣能源源不斷地散布財富;他的左手抱著一隻吐寶貓鼬,據說從鼬的嘴裡能吐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珍寶。
在他的周圍,還有八位司財富的神,被稱為“八馬財神”。這八位司財富的神,緊緊環繞在財神朗色的周圍,他們和朗色的容貌十分相似,威武而不猙獰,右手都持一件法器,左手抱一隻吐寶神鼬
關於八馬財神的名號和形象,在內貝斯基撰寫的、謝繼勝先生翻譯的《西藏的神靈和鬼怪》一書中,說每個神的胯下都有一匹神馬,奔騰叫嘯,勇武非凡,這也許是叫八馬財神的原因吧!東方的財神為“寶藏神”,是一位黃色神,手持珍寶;南方的財神為“康瓦桑布雪山神”,他也是黃色的,手持珍寶盒;西方的財神為“羅布桑波神”,他是白色的神靈,手持珍寶;北方的財神為“丑身”,他是黑色的神靈,右手揮舞利劍;東南方的財神為“羊達協”,他是黃色的,右手揮舞寶劍;西南方的財神為“措聶”,是白色的神,右手持紅矛;西北方的財神為“阿丹”,黃白色,手捧春培天杖;東北方的財神為“瞻布欽波”,白色,手舞利劍。
還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財神叫“羅堅瑪”,漢語稱財源仙女,她細腰豐乳,美麗端莊,人們從許多寺院的神壇上,都能一睹她的風采。
-----陳克鳴居士編輯願眾生都能獲得無邊之福樂,並能利益終生.

業因及職司


(摘錄自《經律異相》卷一)
四天王居須彌四埵,皆高四萬二千由旬。東方天王,名提頭賴吒,城號上賢。南方天王,名毗婁勒,城號善見。西方天王,名毗婁博叉,城號周羅。北方天王,名毗沙門。凡住三城。一號可畏,二名天敬,三名眾歸。
四王身長皆半由旬。衣長一由旬,廣半由旬,其重二分。天壽五百歲,少出多減,以人間五十歲為天一日一夜,亦三十日為一月,十二月為一歲也。食凈摶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男娶女嫁,身行陰陽,一同人間。
以昔三業善,今生為天。自然化現在天膝上,形之大小如人間兩歲。兒生未久便自知飢,七寶妙器盛百味食。若福多者飯色自白,若福中者飯色自青,若福少者飯色自赤。
兒食消化,化后若渴,寶器甘露如食之色。飲不留停,如酥投火。身體長大便與天等入池沐浴,詣香樹下枝條垂曲,取香塗身,衣莊嚴具。華鬘、寶器、果實、樂器,各有樹出,遍往詣之,隨意所取。入諸園林無數天女鼓樂弦歌,語笑相向。深生染著,視西忘東,當其戲樂忘其初生所念識知。承先世善得生天上,池沼清澄,華果榮茂。其城七重,皆廣六千由旬。欄楯、羅網、宮牆、行樹皆悉七重。
毗沙門王,常有五大鬼神,一名那闍婁,二名檀陀羅,三名醯摩拔陀,四名提偈羅,五名修逸路摩,常隨侍側。半月三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四天王常以八日敕諸使者︰‘汝等案行世間觀察人民,孝父母敬沙門及婆羅門長老,受持齋戒布施者不?’
使者奉教,具啟善惡。聞惡不悅,言善則喜。十四日,四王常遣太子案行天下。十五日,四天躬自履歷,然後詣善法殿,具啟帝釋。聞惡則憂,言善則樂。說偈嘆受持齋戒人與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