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之龍

教授,皮膚病專家

翁之龍(1896-1963年),字叔泉,教授,皮膚病專家。是兩代帝師翁同龢的後裔。1922年獲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繼在該大學和勃雷斯勞大學任研究員。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中央大學教授、上海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教授兼附屬醫院院長,同濟大學校長兼上海市立醫院院長。著有《皮膚病學總論》及《皮膚病學各論》等。

人物生平


1896年10月出生於常熟虞山鎮,1920年畢業於上海同濟醫工專門學校,后即赴德國留學,在法蘭克福大學、勃雷斯勞大學深造,專攻皮膚科,研修皮膚病學,1922年獲德國法蘭克福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爾後在法蘭克福大學、勃雷斯大學皮膚科任研究員。1927年回國后,開始在學校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先任北京大學講師,次年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兼附屬第一醫院院長。
1932年,日寇發動“一·二八”事變之後,國難深重,民心浮動,因學校校舍被炸,師生陷入惶惶不安之中。翁之龍於此刻從前任胡庶華手中,接任國立同濟大學第十任校長之職。翁到職后,迅即立即著手投入力量興復校舍,強化國人治校權,並根據當時形勢需要增設理學院等,屢有興革,同時公開支持愛國學生的正義行動。抗戰爆發后,他親自率領全體師生跋涉千里,輾轉遷校於浙江金華、江西吉安、贛縣、廣西賀縣八步鎮,后抵雲南昆明。在艱難轉輾中,他一面籌劃著如何保護好全校師生和設備、儀器、資料,一面鼓勵和安撫師生員工堅定抗戰必勝的信心。同濟大學在他的帶領下歷盡艱難,最終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
翁之龍
翁之龍
1939年2月,他因健康原因辭去了校長之職,推薦他的同鄉趙士卿接任。在休養了一段時間之後,又於1941年赴重慶中央大學任醫科教授兼附屬醫院院長,后升任校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川西第二醫院、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皮膚科主任、主任醫師。併當選為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協委員、科協理事、中華醫學會成都分會理事等。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
1963年7月,翁之龍在成都去世,享年67歲。有一子翁集慶、一女翁若梅。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翁同龢,字叔平,常熟人。咸豐六年考取狀元。授修撰。先後擔任陝西學政、內閣學士、刑部尚書、工部尚書、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銜。翁同龢的祖父翁咸封,是乾隆時期舉人,嘉慶三年起在海州擔任學正。時逢黃河淮河的水道入海,海州受災嚴重。翁咸封到任后,積極賑災,他總是親手將救濟的財物發放給災民。有一次他深入災區,不幸掉進水裡,差一點被淹死。又據《清稗類鈔》記載:“海州學正翁咸封之夫人,文端公母也。學正嘗奉檄查賑,海州牧某欲更饑民冊,饋重金於夫人,請補印,夫人竣卻之”。翁咸封為了發展地方教育事業,向當地士紳募集錢財,創辦了石室書院。今天遺留下來的海州文廟,也是翁咸封主持修建的。翁咸豐為人奉公守法,辦事勤勤懇懇。他去世以後,海州人民非常懷念他的道德功績,紛紛要求將他的名字列入海州名宦祠。但按照清代的規矩,“學正”這樣的小官不能入祀名宦祠,因而海州人多次請求均被駁回。道光十三年,在海州百姓請求之下,時任兩江總督的陶澍與江蘇巡撫林則徐,聯名上奏,終獲道光皇帝批准,此一件事足見翁咸封在海州地方上深得民心。翁咸封的兒子翁心存,道光二年考取進士,官至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其孫翁同爵,官至湖北巡撫,翁同龢更是狀元宰相,兩朝帝師。常熟翁家後人,近現代有翁之龍,當代有翁飛等。翁之龍,畢業於法蘭克福大學,擔任過國立同濟大學校長。翁飛,畢業於復旦大學安徽省社會科學院學者,鳳凰衛視世紀大講堂主講。

主要成就


在醫學科研上,他對皮膚病防治有較深研究,對於複發性皮炎的病因研究頗深。曾首先發現稻田接觸性皮炎,后被命名為“翁之龍皮炎”,他的著作《皮膚病學》一書,長期作為高校教材,一直沿用至今。撰有《嬰兒眼口唇及臀部複發性皮炎四十一例的觀察報告》等論文,專著有《皮膚病學總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