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工業大學研究生學院

1979年在遼寧創建的學校

學校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99年成為“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單位,2001年、2009年及2014年分別成為工程碩士、藝術碩士及農業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2010年獲得“推薦優秀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2013年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14年獲批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019年獲“直博生”資格,擬從2020年開始在三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招收直博生。

學院簡介


學校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6年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1999年成為“在職人員以研究生畢業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單位,2001年、2009年及2014年分別成為工程碩士、藝術碩士及農業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單位,2010年獲得“推薦優秀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2013年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2014年獲批食品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校研究生教育框架日趨完整和成熟。
經過30多年的研究生教育積澱,學校逐漸形成層次分明、特色突出的研究生教育學科體系。現有食品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紡織科學與工程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分佈在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4大學科門類。具有具有電子信息、機械、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生物與醫藥5個工程類別以及藝術碩士、農業碩士、風景園林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

研究生教育


學校推進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確立“創新能力較高、職業能力較強、具有一定國際視野”的研究生培養目標,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為主線,建立和完善以提高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培養體系、以滿足培養目標為導向的質量保證和監督體系。
學校擁有國家海洋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海洋活性多糖開發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生物催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6個部級實驗室及工程研究中心;2個中國輕工業重點實驗室;2個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研究基地,1個遼寧省協同創新中心,1個遼寧省產業共性技術創新平台,8個遼寧省重點實驗室,4個遼寧省高校重點實驗室,10個遼寧省工程研究中心;16個大連市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3個大連市社科聯社科研究基地。
近五年共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國家藝術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62項;發表研究論文4099篇,其中被3大檢索收錄1350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594件;獲得國家、省(部)、市級科技獎48項,其中2003、2005年分別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008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09年獲得大連市科學技術功勛獎,2010、2015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8年再次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也是我校第四次以第一完成單位榮獲國家三大獎,受到國務院及省、市政府表彰。
學校現有5個遼寧省重點學科,其中,紡織科學與工程、輕工技術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3個學科被評為遼寧省高校一流特色學科。在2012年一級學科評估中,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全國排名第8;輕工技術與工程學科全國排名第7;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全國排名第16。學校設計學學科在2016-2017年研究生教育分一級學科排行榜中位列第6名。
導師隊伍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現學校現有專任教師84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及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教授、副教授400餘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430餘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7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遼寧省高校“攀登學者”2人,遼寧省領軍人才1人,遼寧省優秀專家6人,遼寧省特聘教授14人,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3人,遼寧省普通高等學校專業帶頭人5人,遼寧省教學名師13人,遼寧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進工程”百人層次1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23人。
學校有40個本科專業,21個高職專業,其中14個專業為遼寧省特色專業,1個專業為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藝術設計兩個專業同時被評為A﹢級專業,進入全國相同專業前5%領先行列。學校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現有在校全日制本專科學生近20000人,研究生1445人,每年招收外國留學生近400人。

教育綜合改革


深入貫徹國家《關於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類型結構,建立健全科學公正的招生選拔機制,完善招生選拔辦法。完善以提高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建立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加強課程建設,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加大考核與淘汰力度。強化導師責任,提升導師指導能力。加強研究生培養條件和能力建設。加強學校與科研院所和行業企業的戰略合作,完善校所、校企協同創新和聯合培養機制。
優化學科結構,充分發揮優勢學科的輻射和牽動作用,自主設置“食品機械”、“纖維複合材料”、“生物質能源與材料”三個目錄外二級學科,促進學科協同發展。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招生宣傳工作,穩步提高生源數量和質量。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鼓勵研究生科研立項,積極參與教育創新計劃競賽項目,增強團隊精神、提升實踐能力。“十二五”期間共獲批省教育創新項目17項,其中包括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研究項目2項,研究生精品課程3門,高等學校高端學術會議支持項目3項,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8項,研究生創新與交流中心項目1項。
研究生教育踐行“立德樹人”,加強學風建設,建立學術道德與學術規範的長效管理機制。營建良好地學術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研究生全面發展。截止目前,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近1800人,累計為社會培養碩士畢業生5000餘人,他們中的大多數已成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的骨幹力量,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學術交流合作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鼓勵研究生參與學術論壇、國際會議等學術交流活動,支持研究生開展各種形式的校際交流與學分互認,鼓勵研究生在國內外高水平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為研究生提供開放的培養平台,從2005年中法研究生合作項目開始,先後與英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的高校開展2+1研究生聯合培養項目,拓寬了國際合作與對外交流的渠道。
學校充分利用“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政府獎學金”、“遼寧省政府獎學金”等平台“走出去、請進來”擴大研究生教育國際交流,拓展研究生國際視野。2014年學校首次獲得“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申報資格,近年來,已有多名碩士研究生獲得項目資助到國外高水平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學校作為實施“國家政府獎學金項目”和“遼寧省政府獎學金項目”單位,開始招收外國博士研究生和外國碩士研究生,其中1名韓國碩士研究生已通過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獲得我校碩士學位。
在新的歷史階段,學校研究生教育將繼續以提升培養質量為核心,加強內涵建設,改革創新,為建設特色突出的高水平研究應用型大學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