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偏好
專業術語
用戶偏好,專業術語,是指用戶在考量商品和服務的時候所做出的理性的具有傾向性的選擇,是用戶認知、心理感受及理性的經濟學權衡的綜合結果。
從哲學角度來看,最早的對偏好理論方面的描述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他將偏好定義為主體在比較兩種現象或狀態相互之間的關係時所表現出的傾向性。而完整的偏好邏輯系統方面的理論則是由S. Hallden及G.H. Wright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建立並發展起來的。在哲學領域所研究的偏好基本上是建立在認知主體充分理性的基礎上的,對偏好的研究一直是哲學研究領域的重點。
偏好是現代微觀經濟學價值理論及消費者行為理論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在這裡偏好表現為表現傾向性的消費選擇的次序關係。顯然的,偏好是主觀的,也是相對的概念。偏好有明顯的個體差異,也呈現出群體特徵。偏好實際是潛藏在人們內心的一種情感和傾向,它是非直觀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於理性因素。但是經濟學中的經典消費者行為理論要求消費者是純粹理性的,所做出的偏好選擇也是理性的。通常情況下,偏好決定了作為個體的用戶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所採取的行為和選擇。
對理性的定義和認識是研究用戶偏好的一個關鍵。不同的學科多理性有著不同的定義和解讀。心理學家將理性定義為“認知的過程”和“理智分析和判斷的過程”,而將非理性定義為依靠感情及感性機製做出的選擇;邏輯學中將理性定義為“推理的特定思考及決策過程”;精神病學將理性定義為“在神經系統和精神狀態正常的情況下的思維方式”。而在經濟學中對理性的認知一般包括兩個層面:
1、偏好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和有序性;
2、決策過程遵從個人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