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教育

情緒教育

情緒教育就是指培養個人體驗他人情緒、控制和表達自身情緒的能力,這樣才有利於更好地保護自己。

正文


情緒教育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一種教育觀念,主張教育不應只重視理性知識的傳授,也應當培養學生感受他人情緒、正確表達個人情緒的能力。

現狀分析


(圖)情緒教育
(圖)情緒教育
中國的情緒教育尚處於起步階段,較歐美發達國家、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由於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國的情緒教育體現出明顯的特點:從顯性教育到隱性教育的轉變。所謂顯性教育是指情緒教育以具體的課堂形式、課堂內容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小學的情緒教育帶有明顯的顯性教育特徵);隱性教育則是指情緒教育內化甚至淡化在正常的課堂教學中,而不以具體的課堂形式、課堂內容體現在教學過程中(中學、大學的情緒教育就屬於隱性教育)。這種情緒教育方式的轉變具有現實意義,對於這種轉變的分析和探討,有助於更好的開展情緒教育。
情緒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份,人一出生便走向死亡,情緒就像死亡,是人性的一部份,也是生命的一部份,是無法規避的。
情緒可分建設性的和破壞性的,怨恨、嫉妒、憤怒、偏見都是對己對人非常不好的情緒,放縱這些情緒去發展會變成不可收拾局面,現在腦部磁振造影等技術已經讓人們看到心理與生理的關係。

發展歷程


對於情緒教育的看法,其實也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中世紀的經院教育試圖將人培養成神權和王權的附庸,帶有明顯的階級性和等級性;中國的封建教育,其主要目的也是為國家培養官吏,國家通過對教育的把持,使人們忠於封建主。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崇尚個人,以人為中心”成為了人文主義的口號,教育家維多里諾最先指出了情緒在教學中的重要性。20世紀以來,在杜威、凱洛夫、贊可夫等人的努力下,“個性的全面發展”成為了教育的主要理論,強調教育不應只注重理性知識的傳播,也應重視培養學生感受、表達情緒的能力,情緒教育成為教育界熱點問題之一。

教育方法


(圖)向同學進行情緒教育
(圖)向同學進行情緒教育
“情緒教育”就是訓練人的本質中最深層的動機,使人的知識、品德和意志都能朝著崇高的目標發展,使人的情感、慾望建立在美好心靈和健全人格的基礎上。愛的訓練與體察,是心情成長的營養素。在這方面,父母、老師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國家,“情緒教育”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了。
其實大家都知道情緒和認知是相互制約的,認知參與情緒的產生,情緒影響認知的種類和進程。但是,在這種相互制約的關係中,情緒對認知的制導作用顯得更為重要。
(一)小學情緒教育
小學的情緒教育是一種顯性教育,教師通過具體的課程、活動、遊戲來達到教育目的,台灣學者對情緒的課堂教育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均證明了課堂情緒教育的可行性。
(二)中學情緒教育
進入中學以後,學生迎來發展的又一個關鍵時期——青春期。情緒教育首先就要求教師能夠更好的與學生接觸、交流,給予學生一種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並讓自己成為一名很好的情緒管理者,成為學生的榜樣,營造寬鬆緩和的情緒氛圍,良好的人際關係,使學生能在交往的過程中完成相互的情緒教育。其次,教師應當在適當的情境中,對學生給予引導,讓他們學習理解和表達情緒的正確方式。最後學校還應定期或不定期舉行一些全體學生參加的情緒教育講座,或組織少量活動,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認識情緒的心理意義。
(三)大學的情緒教育
大學生更多的時候不需要正式的情緒教育課程,同時,由於任課教師的不斷變動,同學與老師建立良好關係的難度加大,將情緒教育內化到教學活動中的難度也變的非常大,情緒教育逐漸從課堂中淡化,這就決定了大學情緒教育以糾正為主的特點。當然以情緒教育為主題的講座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很難持久;此外,一些老師的人格魅力也會對學生的情緒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影響面卻非常有限。所以更多的時候是當不良情緒產生的時候、學生意識到存在問題的時候,才會去專門的機構(如心理諮詢中心等)或與輔導員老師進行溝通,進行問題的解決,從而認清和改變不合理信念,培養正確知覺、理解和表達情緒的能力。

教育意義


(圖)情緒教育繪本─《我好難過》.
(圖)情緒教育繪本─《我好難過》.
情緒教育是近些年才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一種新興的教育形式,但情緒教育的重要性卻是得到共識的。由於中國特有的社會狀況和教育體制以及輿論導向,使得中國的情緒教育在學校教育中逐漸淡化,體現出一種從顯性教育到隱性教育的轉變,研究者認為這種情緒教育方式在當前仍是適應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情緒是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中小學時期是個體情緒發展的重要時期。這時期孩子的情緒反應、情感內容不斷豐富,情緒體驗不斷加深,但情緒情感遠不成熟,情緒指標不穩定,控制力差。因此加強對他們的情緒訓練十分必要。學校設計實施多種情緒訓練活動,是想交給學生情緒訓練的基本方法,培養樂觀、健康的情感,形成對人、對己、對事、對物的正確態度;教給他們一定的預防和調節不良情緒的方法,掌握對情緒的自我調控;教會學生知道面對現實,在憤怒的時候懂得如何制怒和寬容,在悲傷的時候懂得如何轉移和發泄,在焦慮的時候懂得如何排遣和分散……
“情緒教育”以道德觀念為基礎,引導人們理解“真愛”,學會關愛他人,讓真誠的愛在人與人之間流動。在國外,面對學校忽視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輕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現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許多學校設置了有導向性的、以“情緒教育”為核心的人格、素質教育課程。
情緒教育”對社會發展很重要。一個情緒好的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感情,並且激勵自己,有著完善的行為能力。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表情——無論是面部表情、聲調錶情或身體姿態,來進行觀察,也可以從學生的思想、言語流露中去設想,看他在某種情境中去做什麼或不去做什麼,傾向什麼或拒絕什麼。

參考資料


[1]南方報業網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nfrb/200905220045.asp
[2]公文易 http://www.govyi.com/lunwen/2008/200811/2710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