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義工

泉城義工

“泉城義工在行動”是2005年8月21日正式啟動的。到目前為止,堅持每周日開展的集中主題服務活動累計已達183期,有40萬市民直接受益。泉城義工由第一次活動現場報名的146人發展到註冊人員8萬多人,並且正在迅速增加著。雖然泉城義工的名字誕生才3年多,但是對義工活動的探索和實施卻已經經歷了多年。

目錄

正文


相關活動
作為一張濟南市民自己的報紙,濟南時報自創刊之始就把弘揚社會正氣、關注弱勢群體、熱心公益事業作為新聞報道的核心內容。1996年,時報剛剛創刊,我們在採訪中發現,濟南黃台道口不斷發生行人橫穿道口被火車撞倒的慘劇。在連續報道的同時,我們的部分記者自發到道口義務值勤,主動擔當起“黃台道口的生命守護者”。在時報記者義務值勤的第六天,“死亡道口”終於被關閉。從那時起,濟南時報發起的各類公益性活動陸續進入濟南市民的視野。從“幫助特困大學生回家過年”到“為農民工維權”;從捐建“濟南時報慈善讀者小學”到發起“讓每戶特困家庭春節吃上餃子”,等等等等。這些活動,不僅吸引了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更是得到了濟南市民的交口稱讚。
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不斷探索如何發揮媒體的優勢,為政府排憂、為百姓解難。2002年,濟南周邊農村遭受特大幹旱,時報發起“共建母親糧倉活動”,為災區群眾籌集糧食100多噸,救災款300餘萬元;2003年,農民工討薪問題成為總理關注的焦點問題,我們與市司法局一起啟動“幫農民工討薪行動”,為農民工討回薪酬欠款1600萬元,並在此基礎上開展“千人法律援助活動”,為廣大群眾提供法律援助。2004年春節前夕,針對濟南街頭外地流竄扒手增多的問題,濟南時報與市公安局公交分局開展了“泉城無賊”大型志願者行動,兩萬多人次警民走上街頭維護治安,為泉城人民創造了歡樂祥和的春節環境。“泉城無賊”行動被市公安局列為“創建平安濟南”的重要舉措。2006年,濟南時報與市文明辦、旅遊局、交通局等部門聯合發起的“與文明同行”大型公益活動,受到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中央媒體的高度關注,被市文明委通報表彰。與市慈善總會開展的“雪中送炭”已舉辦了四屆,幫助數千戶特困家庭過冬;與市紅十字協會聯合開展的“家幫家手拉手春天行動”,幫助1000多名單親、無親家庭的孩子籌集到學費。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后,我們感到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應該做得更多,也能夠做得更多。基於此,2005年8月4日,濟南時報聯合市文明辦、團市委共同發起“泉城義工在行動”的倡議,並於8月21日正式啟動。在“展我所長、盡我所能、傾我熱情、回報社會”的理念指引下,泉城義工不斷創新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
一是固定時間主題服務活動。無論嚴寒酷暑,還是颳風下雨,泉城義工始終堅持每周日9點至11點在社區、廣場、學校等公共場所開展環保行動、法律援助、心理諮詢、健康普查等主題活動,這已經成為泉城義工與濟南市民的不變約定。
二是固定項目長期服務活動。在堅持每周日開展主題服務的同時,積極拓寬義工服務渠道,創新服務形式,如放心吧、親情擁抱福寶寶、到十幾所老年公寓開展敬老服務、暑期兒童託管、為民工子女設立愛心藝術課堂等等,就是這種新型的模式。
例如,在濟南市社會福利院,泉城義工組建了愛心父母團,如今固定報名參加此項活動的泉城義工有300多名,每天上午都會有8-12人來到濟南市社會福利院,來做這些孤兒的爸爸、媽媽,用父母親情來溫暖孩子。在泉城義工的幫助下,這些孩子也都有了明顯的好轉,像如今已經2歲的濤濤,他是家中煤氣中毒,父母雙亡後送到福利院的。泉城義工剛來到福利院時,孩子的手還是緊攥著,表情看上去也有些呆板,當時,工作人員都在擔心這個孩子長大後會不會痴獃。經過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和泉城義工的共同努力,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如今濤濤已經和正常孩子沒有什麼兩樣了。目前,泉城義工照顧過的孤兒已經有60多名,在這些泉城義工愛心父母的呵護下,孩子們正在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是專題月服務活動。每逢母親節、重陽節、六一兒童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泉城義工都要開展相應的活動。“關愛父親母親”專題月、“呵護孩子”專題月等系列活動,都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四是特色主題服務活動。圍繞扶貧、支教等特色主題開展志願服務活動。2005年2月,泉城義工遠赴貴州支教。此外,泉城義工還開展了“聽兒女叫一聲爸媽”——為100位特困老人免費佩帶助聽器活動、“清涼一夏”——給身邊熟悉的陌生人送綠豆湯等系列活動。在2006年冬季,各區房管局的600多名泉城義工為1500戶老年人家庭檢測維修用電線路,讓老人們過了一個踏實的冬天。
到目前,泉城義工已包含了醫生、律師、大學生、公務員、私企員工、記者、主持人、下崗職工、離退休專家等各行各業的人員,很多由於一人參加帶動而成為義工家庭、義工班級、義工單位。泉城義工細化出醫療保健服務團、法律服務團、家電維修服務團、關愛父親母親服務團、藝術團、助殘服務團、少年團等32支專業服務隊伍,從7歲的少年義工到90多歲的老年義工,他們都在“泉城義工在行動”這個公益平台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濟南時報每周一設有固定的“泉城義工”專版,日常在重要版面對泉城義工的活動進行預告和跟蹤報道。泉城義工不僅關注弱勢群體的生活,也關注著全市社會文明的建設。每年,泉城義工都會開展“創城”專題月活動,推出“清泉”、“凈山”、“愛護母親河”等系列主題活動。五一、十一期間,開展“和諧手拉手,與文明同行”系列活動。現在,泉城義工各團體除了日常常規的活動形式外,更加註重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開展一些公益活動。比如,奧運期間“和諧交通宣傳員”,泉城義工出動了近2000人參與,山東文博會上,210名泉城義工作為文博會志願者為文博會提供了優質服務,獲得了領導、參展商和觀眾的高度評價。在前一段剿滅美國白蛾行動中,泉城義工出動了5000人的隊伍,與各區、縣園林部門一道並肩作戰,參與了噴葯、扎草把子誘蛹、捉蟲等各個環節,並且獻計獻策,為滅蛾出了不少好點子。
泉城義工不僅為濟南的市民提供各類公益服務,泉城義工的目光還放眼全國,隨時做好突發事情的組織服務工作。
今年5月,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的第一時間,泉城義工迅速投身到抗震救災的特殊戰鬥中。在餘震不斷、山石飛濺的震后災區,100多名“泉城義工”不顧個人安危,生死突擊災區最前線,第一時間參與被困群眾救援和傷員救治、搶修通信設施、搬運物資、從事消毒等工作;在千里之外的泉城濟南,6萬多名“泉城義工”火速集結,開展了獻血捐款、義演義賣等活動。抗震救災第二天,6萬泉城義工積極行動起來,開始了“血援同胞”的義務獻血活動。短短一天,就讓市血站以及省血液中心的血庫全面飽和。泉城義工開展的“泉城義工義賣專櫃”、“義賣大集”等各種義賣活動,遍布濟南的大街小巷,據統計,泉城義工向市慈善總會和市紅十字會捐款超過170萬元,通過濟南時報泉城義工聯絡站接收的83.49萬元讀者捐款中,大部分為泉城義工捐獻。
中央公布了山東對口支援綿陽的消息后,泉城義工聯絡站一天之內募集到4大卡車價值38.5萬元的緊缺物資,連夜裝車,賑災車隊星夜兼程趕往綿陽,成為對口支援后最先到達災區的賑災車隊。之後第二批價值11多萬元的物資又緊急發往綿陽。
5月下旬,當泉城義工們得知四川綿陽49名傷員轉移到濟南市中心醫院治療后,泉城義工立刻組織了“傷員陪護團”,先後有86名泉城義工三班倒日夜陪護傷員,直至三個月後傷員康復出院。在這些日夜陪護災區傷員的泉城義工當中,發生了許多平凡細微卻令人感動的事迹。泉城義工牛俊英今年52歲,她和丈夫都是下崗職工,平日靠賣早點維持生活。雖然自己的生活本身就很困難,但是牛俊英還是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去陪護災區傷員。在這期間,牛俊英每天早上不到5點就來到大街上擺起早點攤。每天忙碌四五個小時后,牛俊英收拾完早點攤,匆忙趕回家吃幾口飯,然後從她居住的國棉一廠宿舍騎40多分鐘的自行車趕往濟南市中心醫院,陪護災區傷員。據了解,牛俊英每次都會在上午11點半準時趕到災區傷員的病房,自己都顧不上吃午飯,就去照顧傷員吃午飯,就這樣一直陪護到下午4點半才回家。每天中午,當牛俊英趕到醫院時,我們的另一名泉城義工吳季春正匆忙趕往K52路公交車站牌。吳季春家住六里山南路,她得爭取12:30之前趕回去,為當時正準備參加高考的兒子做午飯。據了解,為了準時到達陪護病房,吳季香每天早上6點左右就離開家,連早飯也顧不上為兒子準備。她的值班時間是從上午6點半到11點半。雖然當時她的兒子正面臨高考,但丈夫和兒子都對她當陪護員表示支持。她說:“其實,我那段時間也有點擔心因為照顧不周而影響兒子高考,但災區傷員也需要人照顧啊。”有很多次,當吳季香乘K52路公交車從市中心醫院往家趕時,上完夜班不久的泉城義工陪護員鄭潔卻正好乘另一輛K52路公交車來到市中心醫院,她每次要轉兩路公交車才能趕過去。鄭潔在濟南市社會福利院工作,每天要照顧十多個孩子的飲食起居,不同的是,在醫院她陪護的是來自災區的孩子。為了陪護傷員,鄭潔經常上完夜班后睡不到兩個小時,就要趕往市中心醫院,一直陪護傷員到下午4點半。
5月底,當得知災區群眾生活得到安置,災區孩子們缺少圖書的消息后,廣大泉城義工和市民捐獻圖書3萬餘冊,7月初,泉城義工愛心圖書車奔赴綿陽,在北川花荄平武安縣等重災區建立了十所“泉城義工愛心圖書室”。7月底,泉城義工將9名聾兒接到濟南,開展為期兩個月的過渡性康復訓練。聾兒在濟南期間,不僅衣食無憂,而且得到了泉城義工愛心父母的親情呵護。
在端午、中秋等節日前夕,泉城義工還組織了向來濟南康復治療的傷員、復學的學生近兩千人送家鄉粽子、愛心月餅等慰問活動,泉城義工在幾家愛心企業的支持下,向災區傷員學生贈送了價值達16萬多元的粽子和月餅。
泉城義工還組織了援川創業行動,有50多家中小企業參與了援川項目,該活動現正在進行中。寒冬即將來臨,10月份起,泉城義工們又正忙著為北川的父老鄉親捐贈棉衣棉被。泉城義工還將計劃,利用各種活動形式,在災區的重建中盡一份力量。
泉城義工在抗震救災中的表現也受到了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褒獎。6月,山東省委組織部授予濟南時報泉城義工抗震救災前線臨時黨支部為“支援抗震救災先進基層黨組織”,授予泉城義工趙言民為“支援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9月,濟南時報泉城義工聯絡站被中共濟南市委、濟南市人民政府授予英雄集體稱號,聯絡站副站長李長運被授予山東省抗震救災模範榮譽稱號,另有四名泉城義工獲得了濟南市抗震救災先進個人的榮譽。
泉城義工在行動在短短的三年多的時間裡,在濟南市大街小巷家喻戶曉,成為濟南市的公益名片,為泉城贏得了榮譽。 2006年4月,濟南時報泉城義工志願服務聯絡站被團中央和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聯合授予第六屆“中國十大傑出志願服務集體”榮譽稱號,這也是自此項活動評選以來,第一個由新聞媒體組織的志願集體獲此殊榮。 2006年11月,濟南時報被評選為山東省著名商標,這也是全省新聞媒體中唯一的一家。2007、2008連續兩年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重大宣傳典型,並因在抗震救災中的突出表現,被列入“抗震救災英雄譜”。
泉城義工的發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2005年9月17日,在泉城義工開展四期活動后,時任濟南市委書記的姜大明,濟南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良等領導同志對泉城義工的發展做出了重要批示。在泉城義工發展過程中,張高麗、姜大明、焉榮竹、張建國、王良以及團中央書記處書記楊岳、中央文明辦專職副主任王世明等領導,親切慰問泉城義工,並對泉城義工發展寄予厚望。2008年5月,在四川抗震救災前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組織部部長李源潮,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親切接見了泉城義工代表,並給予高度讚揚。在北川擂鼓鎮,中共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建國和濟南市副市長齊建中親自為泉城義工在災區建立的愛心圖書室揭牌。領導們的關心支持對我們全體泉城義工是極大的鼓舞。
“泉城義工”的奉獻精神也吸引了全國多家媒體的關注。今年5月10日,泉城義工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重大宣傳典型。9月14日至16日,由中宣部組織的中央新聞單位採訪團來濟南聯合採訪“泉城義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18家中央級媒體及大眾日報等省級媒體共同聚焦“泉城義工”。9月21日、22日,中央及省級媒體在重要版面和重要時段集中報道了“泉城義工”的事迹,盛讚“泉城義工”讓社會充滿溫情、讓城市更美麗。人民日報在一版重要位置刊登了題目為《泉城義工在行動》的長篇通訊,盛讚“泉城義工像星星之火,溫暖著濟南這座古老的城市;像涓涓細流,滋潤著泉城幾百萬市民的心。”新華社播發了《泉城義工:讓社會充滿溫情》的長篇通訊。文章評價“泉城義工”:“助人是快樂之本。每一名義工都是一顆愛的種子,他們播撒下愛心,收穫著幸福,愛心就這樣在人群中傳導、擴散。因為有了泉城義工,城市變得更加和諧,社會變得更加美好。”,當時,媒體集中刊發有關泉城義工的報道高達700餘篇,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欄目也都予以重點報道。
近幾個月以來,泉城義工的影響迅速擴大,從今年6月份至今,先後有加拿大、盧森堡、英國、德國、美國的300餘名外國朋友、和我國台灣的幾十名來山東學習交流的大學師生,先後參觀體驗了泉城義工的服務活動,泉城義工的活動讓這些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大感驚奇、大呼意外、大受感動。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反響。
與此同時,“泉城義工”這一現象也引起了學術界專家學者的關注,山東省社科聯副主席包心鑒、山東師範大學政法學院院長馬永慶、山東經濟學院和諧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長明、濟南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呂榮斌等就“泉城義工”的社會價值進行了理論探討,形成並發表了理論文章。
泉城義工不是特立獨行者,而是一群普普通通的濟南市民,他們就是我們的鄰居、同事、朋友、親人,就是你,就是我。我們每一個人,只要有一顆愛心,只要願意去溫暖別人,都可以“有需要找義工,有時間做義工”。
正如一位泉城義工網友在泉城義工網站上的留言一樣:這個城市有美麗的泉水,有動人的湖光山色,但更需要我們充滿愛和感恩的行動。讓我們攜起手來關注、關愛、關懷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城市,一起來做義工吧,有你、有我、有他,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美好,生命可以如此精彩。
“掌聲在身後,鮮花在遠方,泉城義工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