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啟

裴啟

裴啟,字榮期。東晉河東聞喜人。處士。以一部《語林》蜚聲文壇,遂有風靡一時的“裴氏學”。主要作品《語林》。

介紹


魏晉是一個動蕩的年代,也是佛教、道教大行其道的年代,為逃避紛紜繁雜的社會現實,一些知識分子或遁人空門,或清淡避世,這就是所謂的魏晉風度。逃世、清淡之下,於是產生了一批批大談鬼神怪異的志怪小說,《列異傳》、《博物志》便是其中的代表。由於對社會現狀的不滿,起初的志怪小說都有著深刻的寓意和無可奈何的情緒蘊涵其中。但凡事都有個度,正所謂物極必反,如果整整一個社會都趨之若鶩,勢必走向反面。志怪小說後來的千篇一律、陳陳相因就說明了這一點。正是在這個時候,裴啟站了出來,他特立獨行,以一部標新立異的志人小說《語林》投向文壇。由於《語林》的別開生面,遂令世人耳目一新,時流年少,無不傳寫,形成了風靡一。時的“裴氏學”。

著作


裴啟《語林》是一部漢魏以來迄於兩晉的知名人物精彩應對的記錄。魏晉時期,品評人物之風是其源源不竭的資料寶庫。該書真實地反映了魏晉之際的時代特點和社會風貌,生動具體,意味雋永。在裴啟筆下,人物惟妙惟肖,鮮活畢現,很好地把握住了那個時代的精神實質。比如寫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他以二人對談,將其品性活靈活現地展示出來:王孝伯問王大(忱),阮籍何如司馬相如?王大說,阮籍胸中塊壘,故須以酒澆之。竹林七賢嗜酒成性、放蕩不羈的情態躍然紙上。《語林》還生動地論述了魏晉名士的才情風貌。有朝中人去見太尉王衍,同時見到了王戎王敦、王導、王詡、王澄,出門后對人說:“今日之行,觸目皆琳琅珠玉”,表現了琅琊王氏人才薈萃的昌盛景象。同時,《語林》也緊貼現實,記錄下了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大將軍王敦等人在西晉滅亡之際,閉戶共為謀生之計,這時王曠(世宏)來,在門外,諸人不讓其入;王曠乃鑿壁而窺,大喝:“天下大亂,諸君欲何所圖謀屍將欲告發,眾人遂延納入座,遂共建江左之策。這條重要史料,揭示了琅琊王氏決定輔佐元帝在江東即位,建立東晉王朝,成就江左偏安之局的內幕。總之,《語林》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知識性、可讀性都很強。
《語林》風行不久,就遭到了來自權相謝安方面的打擊。說來也莫明其妙,裴啟曾與謝安同席飲宴,《語林》中有兩處提及謝安,且都是好話。謝安卻矢口否認:“都無此二語,裴自為此辭耳。”難道同宰相一道吃過飯、說過話這樣的事實也可以捏造嗎?當然,這只是借口,最重要的可能是《語林》上所載王王旬的一首詩。這王詢曾是謝安的女婿,因事與謝安反目成仇,以至絕婚。醋意大發的謝安,恨烏及屋,由王王旬而遷怒於裴啟,遷怒於《語林》,遂利用手中強權,使風靡一時的“裴氏學”戛然而止。
《語林》雖遭封殺,但它卻以另一種形式而永存,它裡面一些重要內容和精彩條文在後來的許多書中一再被引用。除大量採用《語林》內容的《世說新語》一書外,後世的許多大型類書如《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太平廣記》等都屢屢引用。魯迅先生更是不辭辛勞,將散見於各類書中的《語林》文字搜集整理成《裴子語林》一書。雖屬吉光片羽,但彌足珍貴,從中我們依稀可以想見當年何以有風靡一時的“裴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