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上村

威海初村鎮院上村

元代高姓由海陽縣徽村遷來定居。院上村村名的由來,主要因村西有座廟名石嶺院故名院上。

地理位置


院上村位於初村鎮政府駐地西南4公里,東與乜家莊、西與龍口庵相連,東南與院下村接壤,北與輦子村為鄰。全村佔地面積約1平方公里。

隸屬沿革


建村以來長期屬文登縣管,1960年劃歸威海市,1964年又劃歸文登縣,1994年劃歸威海市環翠區,2003年劃歸威海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然環境


全村地形北高南低,地勢向東傾斜,西南有平塘、河流、陡沿山,正西有水庫、西北山,北有交頂石,東有水庫。

自然資源


村北石資源豐富,有花崗石、青石等。另外還有松、槐、楊、柳等林木資源。有兔、野雞、狸及鳥類、昆蟲類、爬蟲類等動物資源。藥材資源有土元、黃芩、沙參、酸棗等幾十種。

人口姓氏


建國前,全村28戶,人口100人左右,共有7個姓氏,主要有高、王、孫三大姓。2009年末,全村共有60戶,總人口144人,均為漢族。高、王、孫三大姓佔總人口的90%。

基層組織建設


1946年,成立院上村第一屆黨支部,高升順第一個加入黨組織,並擔任第一任黨支部書記,
歷任黨支部書記
高升順1946.3~1958.10
王日豐1958.10~1960.11
孫守仲1960.11~1965.3
王振忠1965.3~1972.3
孫守仲1972.3~1974.12
孫法清1974.12~1981.12
於國生1981.12~1985.11
王永慶1985.11~2001.9
王振忠2001.9~2005.5
2009.8——2011.4由鎮經管站站長苑聖飛掛職村支部書記。
2008年末,全村共有黨員16人,設2個黨小組
歷任負責人(村長、大隊長、村委會主任)
於連保 1944.2~1951.11
孫守慶 1951.11~1964.11
孫守仲 1964.11~1972.3
孫守慶 1972.3~1974.11
孫守仲 1974.11~1978.3
孫法文 1978.3~1978.12
孫守慶 1978.12~1980.12
孫法文 1980.12~1983.6
孫守慶 1983.6~1984.12
高平安 1984.12~1995.9
王永慶 1995.9~2001.9
王振忠 2001.9~2005.5
孫法洋 2007.8至今

經濟狀況


院上村建村后,便開始了以農業為主的小農經濟。建國后,人們有了自己的土地,激發了勞動積極性,發展生產,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后,收入增加,經濟繁榮。2008年,全村總收入達到179萬元,人均生活水平達到3400元。
1984~2008年經濟狀況簡表
年份全村總收入(萬元)人均分配(元)
198414530
198516610
198619690
198724750
198829780
198932900
199037950
1991391030
1992451150
1993671530
1994881750
19951022250
19961522950
19971683349
19981663215
19991703120
20001753050
20011783080
20021803100
20031793090
20041813082
20051793100
20061823290
20071803340
20081793400
20091813700
20101843900

農業


院上村地處丘陵,適宜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地瓜等作物。舊社會人們終日勞作,不得溫飽。新中國農業合作化后,農業生產得到進一步發展。尤其在80年代,引進新品種,實行科學管理,使農業產量連年增加。1988年,40畝花生豐產方平均畝產達600斤,獲文登縣花生高產二等獎,並被評為縣級農業生產先進單位。
1984~2008年糧油產量增減表
年份畝數總產量(萬斤)
糧田油料糧食油料
1984230110224
1985240100244
1986232105234
198723590243
198822895233
198923092224
199022098225
199122595234
199222389224
199322688214
199422290225
199522392235
199622885234
199721986224
199822288234
199924078243
200023875243
200123279233
200223081224
200323282234
200423583244
200523181234
200623575243
200723080235
200822482235
200922083245
201022281255
林業 全村約有山嵐300畝,松、刺槐、柞為主要樹種。

工副業


院上村歷史上是以農業為主。70年代,有木匠鋪、鐵匠爐、採石場、代銷店、磨坊、編製業等。80年代以後,隨著改革開放,土地由農戶經營,至今沒有其他工副業項目,仍以農業為主。

文教衛生教育


院上村民國時期就有學校,屬縣辦學校,學制五年。建國后,成立了院上村中心小學,學制六年。1972年,成立了院上聯中,1985年改為院上小學。到1997年,學校全部搬上東石嶺學校。

衛生


建國前缺醫少葯,衛生條件差,嚴重影響了人民的健康。建國后,黨和人民政府重視衛生工作,經常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進行“五滅一捕”。使全村衛生面貌大為改觀。1965年村建起了衛生合作醫療室,1983年衛生室實行責任制,藥費自理。2003年全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村民每年都由鎮醫院進行免費普查。

計劃生育


從1965年實行計劃生育。1987年村設有計劃生育協會,定期檢查,定期發放葯具,多年來無一例計劃外生育,無早婚早育現象。

文化生活


村中在冬閑時節,都要排練節目,在春節、元宵節互相串村表演。2009年村建立娛樂活動場所1處,並參加鎮組織的各項文體活動。

村民生活


建國后,人民的生活條件逐步得到了改善。特別是1980年代中後期,村民無論是吃的、用的、穿的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大米白面成為主食。飯菜花色多,腥葷調配得當,講究營養和口味,各種副食品名目繁多。家用器具電氣化。

人物革命烈士


高升福1924年生,在抗擊日寇的戰鬥中攻打漢亭犧牲。
高升吉1930年生,在解放戰爭中攻打雲南犧牲。
王日海1928年生,1948年淮海戰役中犧牲。

人物名錄


孫守林,原新疆建設兵團農七師政委,已退休。
孫法富,濟南軍區後勤部某部師長。
王 濤,空軍後勤部蓬萊分部副營長。

榮譽


1988年,獲文登縣花生高產二等獎,並被評為縣級農業生產先進單位。
1998年,初村鎮產業結構調整先進單位。
2007年,初村鎮計劃生育先進單位。
2008年,初村鎮平安建設先進單位。
2009年,初村鎮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古遺址


壽峰寺坐落於村西,是明朝所建。廟房有前殿、後殿、大殿三幢,特別是中間的大殿,寬大高矗,屋頂屋檐禽獸林立,姿態各異,步入迴廊更是富麗堂皇,迴廊下兩根石柱承托,牆壁上畫工的藝術,橫樑上木工的雕刻,就足以證明古代我們的祖先高超的才藝和智慧。廟內那些泥塑的關公、小鬼、判官個個姿勢嚴肅雄壯,面容生動逼真。除此三座大殿外,還建有寢閣、庫、館二十多間,所佔地面積1800平方公尺。1950年改為學堂,今僅剩遺址可見。
廟院正中有一棵周長約五米粗的核桃樹,那高大的樹頭,可遮蓋半個廟院,每年秋後,樹上的核桃累累,壓滿枝頭,每逢酷暑,樹下能容幾百人乘涼,當時算是本地一美景。可惜這棵樹生長幾百年的古樹,在抗日戰爭初期,被縣裡的當權者以造槍托為名砍伐搬走。
廟南有一大廣場,約1750平方公尺。廣場南端建築有戲台一座,專供唱戲所用。山會之日,周圍村莊男女老少,身穿新衣,前來趕山會、聽戲,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大事記


1981年,全村戶戶用上電燈。
1982年,修建平塘一座,解決灌溉問題。
1983年,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口糧田分田到戶,果菜園實行個人承包經營。
1989年,自來水配套工程竣工,家家戶戶通上自來水。
1992年,全村安上直撥電話1部。
1997年,全村安上程式控制電話
2005年,全村安上閉路電視
2009年,全村硬化主要街道25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