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醫藥大學

江西公立大學

江西中醫藥大學(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國家博士學位授權單位,是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教育部指派的對口支援西部的高校,是全國醫藥院校中唯一的“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醫學類碩士研究生(預科)基礎培訓基地”,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江西中醫藥大學歷史溯源於1951年創辦的江西藥科學校和1953年創辦的江西中醫進修學校。1959年成立江西中醫學院;1969年5月,學校與江西醫學院合併為江西醫科大學;197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在江西藥科學校基礎上恢復江西中醫學院;2013年更名為江西中醫藥大學。

2013年8月8日,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批准,江西中醫藥大學被確定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中醫學、中藥學兩個學科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根據2018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校園佔地面積2308畝。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21億元,圖書館紙質藏書137.7萬冊。有全日制在校生22000餘人。有二級教學院(部)15個,直屬附屬醫院2所,非直屬附屬醫院9所。設有本科專業27個,涵蓋醫、理、工、文、經、管、藝等學科門類。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6個,碩士學位授權類別4個,省級示範性碩士點2個。2個學科被列為江西省一流學科。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2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專病)7個,省級“十二五”重點學科3個。擁有3個國家級科研平台,31個省部級科研平台。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動站和工作站各1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4個。

2020年8月1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共建江西中醫藥大學的意見》,這標誌著江西中醫藥大學正式成為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方共建的教育部非直屬高等中醫藥院校。

歷史沿革


• 江西中醫專科學校
1953年,中共江西省委、省人委批准創辦江西中醫進修學校,校址設在南昌市應天寺,這是江西歷史上第一所由國家開辦的中醫學校,使江西中醫教育正式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1958年7月,經江西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更名為江西中醫專科學校,校址設在章江路45號。
• 江西中醫學院
1959年5月19日,經江西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江西中醫學院正式宣告成立,招收中醫本、專科生,學製為五年、三年。
此後,中醫學院在重點發展本科教育的同時,根據社會的需要,先後舉辦過中醫專科班、中醫進修班、師資培訓班、西中班、中醫函授和夜大,並開展科學研究。
1960年3月,學院中醫進修函授部改為中醫函授大學。
• 江西醫科大學
1969年5月,根據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政治部的要求,江西中醫學院與江西醫學院合併為江西醫科大學,江西中醫學院教職工和全部資產一併划入江西醫科大學,校址在原江西醫學院內。
1970年2月,江西醫科大學搬遷至江西吉安地區青原山辦學。
1972年2月,遷回南昌市,在江西醫學院原校址繼續辦學。
• 江西中醫學院
197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江西省革命委員會同意在江西藥科學校基礎上恢復江西中醫學院,屬江西省人民政府領導,校址設在南昌市陽明路校區。恢復后,在改善辦學條件的同時,開設了中醫、藥學和中草藥三個專業,面向全省招收三年制學員,還不定期的舉辦了一些培訓班、進修班和短訓班。
1974年7月,正式恢復函授教育。
1978年2月,江西中醫學院恢復招生,開設了中醫、中藥和藥學三個專業。
1983年4月,經衛生部科教司批准該校具有授予學士學位權。
江西中醫藥大學
江西中醫藥大學
1986年12月,學院增設中醫骨傷專業和針灸專業,與此同時,不斷發展多層次教育,提高函授辦學水平,承擔了基層醫藥單位培訓各種人才的教學任務。
1983年,學院獲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
1984年9月,中藥專業招收首屆碩士學位研究生。
1986年,獲准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1993年,獲得外國留學生和港澳台學生招生資格。
2003年,經教育部批准為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工作單位;
2009年3月,成為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
2001年8月,省發改委、省教育廳同意學院成立“三獨立”二級學院“撫生學院”。
2002年6月,更名為江西中醫學院科技學院,招收本科學生,校址設地南昌市撫生路。
2003年4月,經省政府同意,將“江西中醫藥高級技術學校”併入江西中醫學院。同時,學校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逐步形成了產學研相結合的特色辦學之路,教學、科研、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江西中醫學院製藥廠就是該校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基地。在此基礎上組建的江西江中製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位列全國中藥企業銷售收入50強,擁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江西中醫藥大學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復函江西省人民政府(教發函[2013]60號),同意江西中醫學院更名為“江西中醫藥大學”。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 (贛府字[2013]50號),同意江西中醫學院更名為“江西中醫藥大學”。2013年8月8日,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批准,江西中醫藥大學被確定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中醫學、中藥學兩個學科為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2014年,江西中醫藥大學獲批第3個江西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
2016年5月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簽署共建江西中醫藥大學協議,列入江西省重點支持高校,同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也將江西中醫藥大學列為重點支持高校。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2017年12月,江西中醫藥大學中藥學、中醫學2個學科入選江西省一流學科。
2019年8月,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020年8月1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關於共建江西中醫藥大學的意見》,這標誌著江西中醫藥大學正式成為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方共建的教育部非直屬高等中醫藥院校。

科學研究


研究平台學校校門
學校校門
截至2015年底,學校擁有3個國家級科研平台,其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1個;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31個省部級科研平台。 [1]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名單不全):中藥固體製劑製造技術國際工程研究中心 [15]
國家企業重點實驗室:創新藥物與高效節能降耗製藥設備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 [16]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代中藥製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15]
江西省重點實驗室:江西省現代中藥製劑及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江西省中醫病因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15]
江西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醫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5]
江西省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省創新藥物與高效節能製藥設備2011協同創新中心、江西民族傳統葯現代科技與產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灸療研究與臨床轉化協同創新中心 [1]
建設成果
• 科研概況
截至2015年底,學校近5年共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463項,年均科研經費6004.92萬元;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56項、計算機軟體著作權3項;有28項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 [1]
• 中醫藥傳承
20世80年代,該校針灸學家魏稼教授首創“各家針灸學說”和“無創痛穴療學”。1993年,陳奇教授主編出版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反映中藥藥理實驗研究方法的專著《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獲得國家圖書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該校中藥藥劑學科先後形成了中藥復方釋葯、中藥固體製劑等12項核心技術,其中《中藥大片、異形片為核心的中藥片劑現代產業化關鍵技術》項目研究突破了中藥生產的系列關鍵技術,自主研製的高速壓片機每年生產200億片,是中國片劑最大生產規模,獲得專利14項,被同仁堂等100多家製藥企業採用,2011年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陳日新教授帶領的醫療科研團隊歷經20多年的研究,提出了“腧穴敏化”新理念,創立了熱敏灸新技術,開創了內源性熱敏調控治療疾病的新途徑。2008年,該成果獲得江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學校創立了全球首家熱敏灸醫院;研究成果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為中醫院行業建設標準,成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重點推廣的傳統醫療技術。 [17]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16年1月學校圖書館官網信息顯示,該校圖書館館藏紙本圖書達120餘萬冊,購置和自建電子資源資料庫40餘個。師生讀者通過網路可隨時查閱館藏信息,遠程在線使用各類資料庫資源。 [18]
• 學術期刊
《江西中醫藥》創刊於1951 年,由江西省中醫藥學會、江西中醫學院主辦,是第一批進入中文核心期刊的中國醫藥類核心期刊;並被被《中文科技資料目錄》、《中國醫學文摘》、《中國藥學文摘》等多家檢索刊物及萬方資料庫、中國期刊網等數庫收錄,有部分文章被美國《SCI》收錄。
《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為華東地區優秀期刊、全國高等醫藥院校優秀學報、江西省優秀期刊。設有名家論叢、百家爭鳴、中醫文化研究、道教醫學研究、醫史文獻研究、中藥現代化、中藥資源、新生代論壇等欄目。 [19]
附屬醫院
截至2015年底,學校擁有直屬附屬醫院2所,非直屬附屬醫院9所;其中學校直屬附屬醫院——江西省中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於一體的綜合性醫院,是江西省首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截至2015年底,該院擁有編製床位1600多張,有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中醫項目5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學科3個、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2個,主持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灸療熱敏規律及科學基礎研究”,實現了江西省醫療界國家973課題立項零的突破。先後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單位”、“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衛生系統行風建設先進集體”。 [1]

教育教學


師資隊伍

截至2019年10月,學校專任教師889人。擁有“國醫大師”1人、全國名中醫3人、全國優秀教師8人、“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支持計劃(岐黃學者)”1人,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63人次,第十屆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5人,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85人次,省院士後備人選1人,“井岡學者”特聘教授2人,江西“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14人,江西省“雙千計劃”人選3人。 
國醫大師:洪廣祥
全國優秀教師(名單不全):龔千鋒、羅永明、蔣小敏、陳奇
國家級教學團隊:中藥炮製學國家級教學團隊(帶頭人:龔千鋒)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底,學校有二級教學院(部)15個,直屬附屬醫院2所,非直屬附屬醫院9所;設有本科專業26個,涵蓋醫、理、工、文、經、管、藝等學科門類。
院系專業
學院專業層次學制
江西中醫藥大學藥學院藥學本科4
中藥學本科4
中藥資源與開發本科4
製藥工程本科4
中藥製藥本科4
藥物製劑本科4
應用化學本科4
環境科學本科4
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4
中藥學(中外合作)本科4
藥物製劑技術高職專科3
藥學高職專科3
中藥高職專科
江西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中醫學本科5
中醫學(骨傷)本科5
中醫學(文科班)本科5
中西醫臨床醫學本科5
江西中醫藥大學灸學院針灸推拿學本科5
針灸推拿學(康復)本科5
針灸推拿高職專科3
江西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工程(生物製藥)本科4
江西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學本科4
護理高職專科3
醫療美容技術高職專科3
江西中醫藥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醫藥軟體工程)本科4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醫藥信息系統)本科4
生物醫學工程(醫學影像技術)本科4
生物醫學工程(醫療電子儀器)本科4
江西中醫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保險學(健康保險)本科4
藥學(醫藥營銷)本科4
公共事業管理(衛生管理)本科4
公共事業管理(衛生法學)本科4
市場營銷本科4
市場營銷(中外合作)本科4
醫藥營銷高職專科3
江西中醫藥大學人文學院英語(醫藥)本科4
應用心理學本科4
音樂學(音樂治療)本科4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底,學校擁有博士后工作站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2個,擁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6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34個,省級示範性碩士點2個,專業學位碩士授予點2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8個、江西省一級學科高水平學科與“十二五”重點學科5個。
博士后工作站:江中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中醫學、中藥學
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中醫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中醫學、中藥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公共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省級示範性碩士點:中醫學、中藥學
專業學位碩士授予點:臨床醫學、中藥學
江西省一流學科:中藥學、中醫學
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學科:中醫學、中藥學
江西省重點學科:藥學、中西醫結合、公共管理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底,學校擁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雙語示範課程1門,兩項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分別於2001年、2009年獲得教育部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014年,學校劉紅寧教授牽頭主持的“新時期高等中醫藥院校‘基礎素質’教育理論創新與‘雙惟模式’實踐”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率先在江西省高等院校中實現該獎項零的突破。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產學研結合培養高素質複合型中藥人才模式創新研究與實踐”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家級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藥學類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中藥產業鏈關鍵環節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江西中醫藥大學—九江市中醫醫院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
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藥學
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中藥學、藥學、針灸推拿學
國家精品課程:中藥炮製學、中醫診斷學
國家雙語示範課程:中醫診斷學示範課程

合作交流


截至2015年底,學校創建並發展了品牌價值76.49億元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江中(製藥)集團;累計為全國企業提供技術服務200餘項,研發中藥及相關產品70餘個,先後有16個產品實現了單品種年銷售額超億元。與此同時,學校依靠校辦企業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建設了新校園。“十一五”以來,學校相繼與匯仁、濟民可信、天齊堂、貴州益佰等大型中藥生產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

學校文化


形象標識
• 校名
校名
校名
• 校徽
學校標誌由基本造型、中文標準字體、英文標準字體三部分組合而成。
標誌由江西開頭字母“J”的趨勢線進行變化組合、藝術化處理中醫的頭字母“Z”,指明江西中醫藥大學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專業的特徵;“J”字逐漸衍變成展翅飛翔的大雁。
翻卷的書構成大雁的翅膀,指明中醫藥大學的教育行業特徵;飛翔的大雁體現中醫藥大學志向高遠、開拓進取、求強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
“江中行舟,乘風破浪”,標誌似揚帆遠航的帆船,書海泛舟,索源蓄力,象徵江中人一定能乘勁風、高揚帆,達到理想的彼岸。
標誌上下部分陰陽交互,陰陽太極、生生不息,象徵中國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文化,寓意知識的無窮無盡和學校的美好前景。
標誌色彩採用綠黑兩色,綠展示了成熟與活力,代表自然和希望;黑色有著磐石般的穩重,兩種顏色相互襯托,相映成輝,體現出團結拼搏、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
學校中文校名標準字體為中國元代著名書畫大家趙孟頫書法“江西中醫藥大學”,英文校名標準字體為BaskervilleOldFace字體的“Jiangxi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英文校名的規範簡寫為“JXUTCM”。 精神文化
• 校訓
校訓
校訓
“惟”,《說文》中云:“惟,凡思也。”這裡引申為“注重、崇尚、推崇、依靠”之義,表示經過慎思熟慮之後的一種追求,一種價值觀。同時“惟”作為副詞時還可以用來限定範圍,表示 “只有、只是”,如 《書·舜典》:“惟明克允。”又如唐代的劉禹錫在著名的《陋室銘》中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明江中人把“惟學、惟人”的大學精神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
“學”的基本涵義一是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即效法,鑽研知識,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二是指學習的主體,即學生;三是指學習的環境,即傳授知識的地方。四是指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即需要掌握的知識、學問、學業。五是指教師的教。
“惟學”作為校訓,某種程度它是規範全校學生和教職工行為的準則,要求全體師生員工都要不斷學習、不斷進取、不斷創新,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惟學”既體現了學校的辦學目的、培養目標,又體現了學生的主要任務,突出了教學的中心地位,表明了學校構建學習型和諧校園的辦學理念。
“惟人”體現了學校“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表明了學校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相信師生、依靠師生辦學,並從人的需要出發,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出實踐型、創新型、創業型人才的務實態度。突出學校堅持人才培養“以德為先”,注重塑造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全人格,注重教育引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加強品行的修養,讓學生在實踐中不僅要學會做事,還要學會交往、學會做人。
“求”是“設法得到”之義,即追求、探求、求證、求實、求知、求索,它體現的是一種永不言棄的積極態度,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豪情。“強”和“精”都在強調一種趨於完美的狀態,“強”有強大、強盛、有潛力、有力量、有後勁之義。
• 校歌
校歌
校歌

學校領導


職務姓名
黨委書記徐蘭賓
黨委副書記 朱衛豐
校長 朱衛豐
黨委副書記趙恆伯
副校長朱衛豐、楊明、簡暉、章德林、杜建強、朱根華、劉潛
紀委書記鄒健生 
參考資料:

知名校友


呂愛平: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醫學基礎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王志斌:北京市葯檢所所長
蘭青山:中國藥材集團公司副總經理
胡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藥品審評中心審評一部部長
張聲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
鍾贛生: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方葯系主任
徐志偉: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總經理
陶曉華:北京中醫藥大學人事處處長
黃璐琦: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
謝曉余: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基本藥物制度處處長
喻曉春: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副主任
劉曉庄:江西省政協副主席
鄭小燕:江西省政協副主席
李發昌:江西省政協經濟科技委主任
白波:南昌市人大副主任
易敏之:江中集團常務副總經理
劉理: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任用鑥:江西省醫藥集團副總經理
陶曦:江西省衛生廳原副巡視員
陳斌:江西省南昌市工商聯合會會長

所獲榮譽


2020年9月,江西省文明辦公示了擬推薦全國文明校園名單,該校入圍。
2020年11月20日,入選第二屆全國文明校園名單。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碩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