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糟民

食糟民

徠《食糟民》是北宋著名詩人歐陽修所題寫的一首詩作。該詩描寫了詩人對腐敗官吏的痛恨以及對百姓的同情體恤之情,渲染出了社會的黑暗,體現出詩人傲立同群的高尚人格。本詩句法極盡變化,所抒發的感慨以議論為詩,而不露痕迹,可謂開宋詩新風。

作品原文


食 糟 民
田家種糯官釀酒,榷利秋毫升與斗。
酒沽得錢糟棄物,大屋經年堆欲朽。
酒醅瀺灂如沸湯,東風吹來酒瓮香。
累累罌與瓶,惟恐不得嘗。
官沽味醲村酒薄,日飲官酒誠可樂,
不見田中種糯人,釜無糜粥度冬春?
歐陽修坐姿像
歐陽修坐姿像
還來就官買糟食,官吏散糟以為德。
嗟彼官吏者,其職稱長民,
衣食不蠶耕,所學義與仁,
仁當養人義適宜,言可聞達力可施。
上不能寬國之利,下不能飽民之飢。
我飲酒,爾食糟。
爾雖不我責,我責何由逃!

現代譯文


農民辛苦種糯稻,官府把酒釀造,壟斷賣酒,與民爭利至分毫。賣酒得錢,酒糟成為廢棄物,大屋子常年堆積漸漸爛掉。官酒味濃,村酒淡薄,天天有官酒喝當然快樂。哪裡知道種植糯谷的人,鍋里無粥,日子怎麼過?還得向官府買糟當飯吃,官吏賣糟,還認為是為民造福。可嘆那為官作宦的人,被稱為萬民之長,吃穿不靠自已養蠶種桑,仁與義是他們學習的治國之方。仁,應讓百姓能夠活命,義,應該讓百姓享受安康。手握權柄可行使政令,還可以向皇上反映情況。可他們上不能使國家富強,下不能使百姓免遭飢荒。我在這裡喝酒,你在那裡吃糟,即使你不譴責我,自我譴責縈心上。

詩歌註釋


糟:酒糟。釀酒剩下的渣滓。
糯:即糯稻。是釀米酒的好原料。
榷徠利:指官方釀酒專賣取利。《宋史·食貨志》記載:北宋時官方釀酒賣酒,各州各鄉設酒務。偏僻之地或許民釀,但須納稅。秋毫:鳥獸在秋天新長的細毛。這裡比喻極微薄的利。
沽(gū):賣酒。
酒醅(pēi):已經釀成但尚未過濾的酒。瀺灂(chánzhuó):水聲。這裡指濾酒的聲音。
累累:形容很多的樣子。
官沽:官家賣的酒。醲(nóng):酒味醇厚。
糜(mí)粥:即粥。
就:向。
德:恩德。
長(zhǎng)民:為民之上。
養人:指愛人。讓人民過上好的生活。適宜:行事正當。
聞達:使上面了解下面的實際情況。力:能力,魄力。
“上不能”二句:上不能擴大國家的利益,下不能使老百姓吃飽肚皮。
我:我們。泛指官吏。因作者是官吏的一員,故用第一人稱。
不我責:不責備我們。
我責何由逃:我們的罪責是沒有理由可以逃脫的。

作品鑒賞


此詩開頭至“官吏散糟以為德”寫官民生活的對比。作者用冷峻的寫實筆法,一方面揭示官府既借釀酒專賣取利,又終日飲酒作樂,另一方面描述種田的百姓無米下鍋,只得買糟食度日。兩相對比,官府只知盤剝百姓,腐敗享樂的無“德”,百姓遭遇的悲慘表露無遺。“嗟彼官吏者”八句對官吏雖為民之上卻不耕而食、離棄仁義、上不能為國謀利、下不能為民造福的行為嚴加痛責,義正詞嚴,對腐敗官吏的痛恨、對百姓的同情體恤之情躍然紙上。結尾四句,作者表明,包括自已在內的封建官吏都應對百姓的悲慘遭遇負責,這既是對不良官吏的當頭棒喝,也體現出詩人傲立同群的高尚人格。
歐陽修曾長期任地方官,每至一地,都關心民眾,頗多德政,深得當地百姓愛戴,這首詩所表露的為政思想可說是其從政的重要準則,這在封建社會是特別難能可貴的。

作者簡介


歐陽修像
歐陽修像
歐陽修出生於四川綿州(今四川綿陽涪城區內),祖籍:江西永豐,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 人。字永叔,謚 號文忠,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
歐陽修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宋詞《踏莎行》。並著作著名的《醉翁亭記》。歐陽文忠公近體樂府:詞集名。北宋歐陽修作。三卷。南宋羅泌編次。收入《歐陽文忠公文集》,又有影宋刻單行本。明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改題《六一詞》,僅一卷,據前本而有所刪節。另有影宋本《醉翁琴趣外編》六卷,多有《近體樂府》未收之詞。公集三代以來金石刻為一千卷。代表作有《醉翁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