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陽鎮

雲南省紅河州彌勒市下轄鎮

彌陽街道位於東經103°27’,北緯24°25’,是彌勒市人民政府駐地,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街道國土面積388平方千米。境內最高海拔2217米,最低海拔1260米。全年日照時數1784.3小時,無霜期326天,降雨量約860.3毫米,平均氣溫17.9℃,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常住人口216466人(2020年)。

2019年10月,原彌陽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1年2月22日,雲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彌勒市撤銷彌陽鎮,設立彌陽街道,以原彌陽鎮行政區域為彌陽街道行政區域,彌陽街道辦事處駐錦屏路80號。

地理環境


彌陽鎮
彌陽鎮
彌陽鎮位於東經103°27’,北緯24°25’,是縣人民政府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轄城東、城西、城關、古城、鋪田、溫泉、紅煙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大樹、吉山、溫泉、祿豐、牛背、瓦草、雨舍、太平、佔馬、新村、阿烏、丫普龍、盤龍、彌東、菜花、章保、中以則、衛瀘、誇西、小塘、當甸、母乃22個村民委員會,有207個村(居)民小組,其中:村民小組185個(160個自然村),居民小組22個。全鎮國土面積389.4平方千米,2006年實有耕地面積74650畝。境內最高海拔2217米,最低海拔1260米。
2006年日照時數1784.3小時,無霜期326天,降雨量約860.3毫米,平均氣溫17.9℃,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自然資源


水文及水資源衛生

彌陽鎮
彌陽鎮
水利條件優越,全鎮水資源總量為17820萬立方米。坐落有致的洗洒水庫、太平水庫、雨補水庫、白臘園水庫等4座中型水庫是生產生活的重要水源,確保東水西調,並與縱橫交錯的花口河、大樹龍潭河、白馬河、甸溪河、雨補大溝,形成了能排、能灌、能機耕的立體農業格局。

礦產資源

彌陽鎮轄區主要礦藏有煤、鐵、鉛、鋅、粘土、建築石料用灰岩、砂,其中:煤主要分佈在鋪田、雨舍、瓦草、母乃四個村委會(社區);鐵主要分佈雨舍、瓦草、祿豐三個村委會;鉛、鋅主要分佈在母乃村委會;粘土在各個村委會(社區)都有分佈;建築石料用灰岩主要分佈在中以則、丫普龍、阿烏、佔馬、雨舍、瓦草、大樹、誇西八個村委會;砂主要分佈在小塘、當甸、母乃、衛瀘、誇西、菜花六個村委。

旅遊資源

彌勒縣彌陽鎮,一塊“人傑地靈,文化璀璨”的南滇福地,古滇名士、大觀樓長聯作者孫髯翁最終也長眠於這塊熱土;湖泉生態園、慶來公園、大樹龍潭、玉皇閣等自然景觀引人入勝,美不勝收,以慈雲洞、綠崖廟、禹門寺、建國樓為代表的文物古迹,積澱著深厚燦爛的彌勒文化。

人文環境

彌陽鎮地處彌勒縣城區,2005年榮獲“省級園林城市”榮譽稱號;2006年,縣城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縣城建成區面積達15.2平方公里,縣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96%,城鎮化水平達37.1%。

人口民族


2006年末全鎮農村總戶數25167戶,總人口132016人,其中:男66812人,佔50.6%;女65204人,佔49.4%。農業人口98595人,非農業人口33421人。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17281人,佔13%。年內出生人口1283人,人口自然增長率5.86‰。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39人。
彌陽街道常住人口158269人(2017年)。
2021年7月,彌勒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彌陽鎮常住人口216466人。

經濟


彌陽鎮
彌陽鎮
2005年末完成財政收入1239萬元;經濟總收入98896萬元;其中一產業18190萬元;二產業15362萬元;三產業65344萬元;產業比率為:18.4∶15.5∶66.1。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2239元;農業總產值完成18300萬元,鄉鎮企業3039個,從業人員11310人;完成鄉鎮企業總收入80706萬元。2005年末耕地面積38144畝;農作物播種面積91840畝,其中:蔬菜34698畝;糧食46699畝;經濟作物8520畝;糧食單產526公斤,糧食總產量24574噸。烤煙2339畝。大牲畜存欄9793頭,豬存欄46591頭,完成肉類總產量6490噸;牛奶產量3402噸;禽蛋產量191噸。
2006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11450萬元,比上年增長7%;工農業總產值99792萬元,增長6%,其中:工業總產值80503萬元,增長7%,農業總產值19289萬元,增長2%。財政總收入1277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01元,增長11%。
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實現115167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工業總產值90406萬元,比上年增長12.3%,農業總產值24761萬元,比上年增長28%;農村經濟總收入224593萬元,比上年增長6%。糧食總產量3576.6萬公斤。完成財政總收入18670萬元,其中,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485.9萬元,比上年增長33.9%。工業增加值14048萬元,比上年增長17.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30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累計完成稅收18670萬元,占任務數17930萬元的104%,比上年同期增長46.1%。其中,國稅完成8000萬元,占任務數6250萬元的128%,地稅完成10670萬元,占任務數11680萬元的91.3%。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939元,比上年增加238元,增長9%。

產業

彌陽鎮
彌陽鎮
農業生產:2007年,完成水稻良種推廣28241畝,覆蓋率達100%(其中:雲恢290、滇屯502、滇優香3種優勢良種佔26000畝);雜交玉米推廣27396畝,覆蓋率達100%(其中:與縣種子公司協作,在菜花、章保、祿豐等村委會開展雜交玉米制種,親本繁殖4600畝);小麥播種42909畝;蠶豆種植2500畝;烤煙種植12000畝,收購煙葉170.5萬公斤,完成收購任務的100%,均價12元,實現煙農收入2046萬元;肉類產量11361.6噸,與上年同比增長7.55%,禽蛋產量124.8噸,與上年同比增長5.67%,奶類總產358噸,與上年同比增長1.13%,糧、煙、畜等傳統產業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完成蔬菜種植4700畝,草莓525畝,冬早玉米1100畝,四季西瓜200畝。種植蔬菜3000畝、花卉90餘畝。彌東、盤龍、菜花、吉山、大樹等村委會已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開發格局。
林業工作:從機關、站所抽調34人組成林改工作隊,投入縣、鎮、村三級林改工作經費40.6萬元,鎮村兩級參加林改工作人員達360人。通過半年多的努力,完成了23.4萬畝的林權制度改革外業勘查及內業整理工作,占林地總面積的88.6%,確權農戶數6530戶。目前,林權證發證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2007年,完成植樹造林4126畝,占計劃數的156.2%。全年共發生火情8起,查處7起,查處率為88%;發生各種林政案件68件,已查處66件,查處率為97.1%。建成沼氣池116口,占計劃數60口的193%;完成節柴改灶212眼,占計劃數200眼的106%;完成太陽能建設218㎡,占任務數50㎡的436%;完成沼液浸種491畝,占任務數450畝的109%。

畜牧業

畜牧業:2007年,大牲畜存欄18417頭(匹),出欄5368頭(匹);生豬年末存欄70815頭,出欄101500頭;羊年末存欄17028隻,出欄9193隻。完成肉牛凍精改良358頭,豬雜交改良14809胎,仔豬培育125900頭。推廣優質飼料種植180500畝。辦畜牧科技培訓60次,培訓人員達3679人。開展動物防疫、檢疫及疫病防治工作,有效地避免帶病畜進入市場,減少了疫病傳播,促進了活畜市場的發展。

社會


教育

彌陽鎮
彌陽鎮
2007年,菜花小學晉陞為省一級三等示範學校,鋪田小學被評定為省二級一等示範學校,鋪田、彌東等18所小學繼續保持縣級文明學校稱號。2007年春季學期,有1347名學生使用省義務教育免費教科書;從2007年3月起,有1692名學生得到省、州補助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寄宿制學生生活補助費,每月人均25元;全鎮愛心助學捐款1.22萬元,共扶持學生144人。投資57.23萬元對大渡槽村小學等8所學校的教室、微機室、圍牆、大門、廁所和防水等進行了建設、修繕;投資2.29萬元為中以則小學等5所小學購置課桌椅150套,改善、提高辦學條件。2007年,小學畢業班有1050人參加畢業班文化素質測試,語文、數學、思想品德、自然4科總平均分為206.75分,居全縣壩區學校第一。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11日,彌陽鎮入選“2018中國西部鄉鎮綜合競爭力50強”。 
2019年10月,彌陽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