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回鍋肉的結果 展開
- 一種四川傳統菜式
- 網路詞語
回鍋肉
一種四川傳統菜式
回鍋肉(Twice-cooked pork slices),是一種四川傳統菜式,屬於川菜系列。製作原料主要有豬肉、青椒、蒜苗等,口味獨特,色澤紅亮,肥而不膩。
回鍋肉起源四川農村地區。古代時期稱作油爆鍋,四川地區大部分家庭都會製作。所謂回鍋,就是再次烹調的意思。回鍋肉在川菜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回鍋肉一直被認為是川菜之首,川菜之化身,提到川菜必然想到回鍋肉。
回鍋肉色香味俱全,是下飯菜中大部分人會選的菜。配料各有不同,除了蒜苗(青蒜)還可以用彩椒,洋蔥,韭菜,鍋盔等來製作回鍋肉,每家都有自己的秘方。
2018年9月10日,“中國菜”正式發布,“四川回鍋肉“被評為“中國菜”四川十大經典名菜。
回鍋肉
如果說目前還不能斷定宋朝爆肉與回鍋肉是否相同;那麼,明代的油爆豬則清晰地呈現出回鍋肉的基本特徵。明人宋翊《竹嶼房雜部》這樣記載:“油爆豬,取熟肉細切膾(切片),投熱油中爆香,以少醬油、酒澆,加花椒、蔥,宜和生竹筍絲、茭白絲同爆之。”
用料
食材 | 用量 |
五花肉 | 150克 |
蒜苗 | 5根 |
料酒 | 1勺 |
生抽 | 1勺 |
老抽 | 1勺 |
冰糖 | 2顆 |
豆瓣醬 | 1勺 |
黃豆醬 | 半勺 |
花椒 | 10粒 |
干辣椒 | 5-6個 |
生薑 | 1塊 |
大蒜 | 3-4瓣 |
豆豉 | 5g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準備食材:五花肉,蒜苗,生薑,大蒜,黃豆醬,干辣椒,豆瓣醬,花椒 |
步驟二 | 步驟二 | 五花肉冷水下鍋煮 |
步驟三 | 步驟三 | 洗凈蒜苗 |
步驟四 | 步驟四 | 生薑切絲,大蒜拍碎,干辣椒對半切開 |
步驟五 | 步驟五 | 豆豉和豆瓣醬剁碎 |
步驟六 | 步驟六 | 開鍋后打去血沫,加一勺料酒和兩個八角,一坨拍碎的生薑,繼續煮15分鐘左右 |
步驟七 | 步驟七 | 蒜苗拍一下,斜刀切斷 |
步驟八 | 步驟八 | 撈出五花肉待冷卻后切片 |
步驟九 | 步驟九 | 鍋內熱油3g左右下冰糖小火化開 |
步驟十 | 步驟十 | 倒入五花肉翻炒出油 |
步驟十一 | 步驟十一 | 加干辣椒花椒和薑絲 |
步驟十二 | 步驟十二 | 再下豆瓣醬炒出紅油接著下黃豆醬料酒老抽熱生抽 |
步驟十三 | 步驟十三 | 再下蒜苗翻炒(先下蒜苗白再下蒜苗葉) |
步驟十四 | 步驟十四 | 翻炒30秒左右即可出鍋 |
步驟十五 | 步驟十五 | 成品 你細品 |
用料
食材 | 用量 |
五花肉 | 150克 |
洋蔥 | 1個(中等個頭) |
螺絲椒 | 3個 |
郫縣豆瓣醬 | 1大勺 |
生抽 | 1勺 |
老抽 | 0.5勺 |
薑片 | 8片(煮肉用一半) |
蒜 | 4瓣 |
大蔥 | 1小段 |
白酒 | 少許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先來生料大集合 |
步驟二 | 步驟二 | 五花肉涼水下鍋,加薑片、白酒煮沸后再煮10分鐘 |
步驟三 | 步驟三 | 煮好的五花肉切片,洋蔥和螺絲椒切片備用準備蔥姜蒜、豆瓣醬、生抽老抽汁兒備用 |
步驟四 | 步驟四 | 蔥姜蒜在菜油鍋內爆香 |
步驟五 | 步驟五 | 倒入郫縣豆瓣醬爆香 |
步驟六 | 步驟六 | 倒入切好的五花肉片兒,烹入幾滴白酒,大火翻炒幾分鐘 |
步驟七 | 步驟七 | 至肉微微焦黃,倒入清水煮沸,再轉中小火煮。(注意水剛剛沒過肉即可) |
步驟八 | 步驟八 | 看鍋內水差多收到圖片的程度,再倒入生抽老抽汁兒繼續煮。 |
步驟九 | 步驟九 | 汁完全收幹了,肉有點焦邊兒 |
步驟十 | 步驟十 | 這時候倒入洋蔥和螺絲椒繼續翻炒 |
步驟十一 | 步驟十一 | 至螺絲椒皮微焦、洋蔥變軟,就可以出鍋了。 |
步驟十二 | 步驟十二 | 咬一口,軟軟糯糯,肉皮部分還有一些Q彈,口感和味道都好極了! |
用料
食材 | 用量 |
五花肉 | 400克 |
洋蔥 | 300克 |
青椒 | 100克 |
郫縣豆瓣醬 | 2勺 |
生抽 | 一勺 |
花椒 | 十幾粒 |
鹽糖 | 適量 |
生薑 | 一小塊 |
料酒 | 兩勺 |
詳細步驟
步驟 | 圖片 | 說明 |
步驟一 | 步驟一 | 五花肉冷水下鍋,鍋中加料酒,大火煮開后煮15分鐘左右。 |
步驟二 | 步驟二 | 筷子能順利插進肉里就可以關火了。取出過冷水,至不燙手。 |
步驟三 | 步驟三 | 切均勻的盡量薄的片,全部切完,備用。 |
步驟四 | 步驟四 | 洋蔥切塊。備用。 |
步驟五 | 步驟五 | 青椒切塊。備用。 |
步驟六 | 步驟六 | 姜切粗絲,備用。 |
步驟七 | 步驟七 | 熱鍋冷油,小火爆香花椒后取出花椒,棄之不用。 |
步驟八 | 步驟八 | 加入肉片,盡量鋪平,中小火。 |
步驟九 | 步驟九 | 炒到肉有點焦,肉皮有點打卷的狀態。 |
步驟十 | 步驟十 | 把肉推向一邊,鍋側過來,改成小火。下郫縣豆瓣醬。炒出紅油后和肉片炒均勻。 |
步驟十一 | 步驟十一 | 加入洋蔥,翻炒到略略變軟。 |
步驟十二 | 步驟十二 | 加鹽糖,生抽,蚝油。 |
步驟十三 | 步驟十三 | 加入青椒塊兒,翻炒一下。 |
步驟十四 | 步驟十四 | 沿著鍋邊倒一勺醋。翻炒均勻就可以裝盤啦! |
回鍋肉
回鍋肉
青椒果實中含有極其豐富的營養,維C含量比茄子、番茄都高,其中芬芳辛辣的辣椒素,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含有的抗氧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增強人的體力,緩解因工作生活壓力造成的疲勞。其中還有豐富的維生素K,可以防治壞血病,對牙齦出血、貧血、血管脆弱有輔助治療作用。其特有的味道和所含的辣椒素有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的作用,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
青蒜中含有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等營養成分。它的辣味主要來自於其含有的辣素,這種辣素具有醒脾氣、消積食的作用。還有良好的殺菌、抑菌作用,能有效預防流感,腸炎等因環境污染引起的疾病。青蒜對於心腦血管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可預防血栓的形成,同時還能保護肝臟,誘導肝細胞脫毒酶的活性,可以阻斷亞硝胺致癌物質的合成,對預防癌症有一定的作用。
回鍋肉
2.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之功效
3.主治熱病傷津、消渴羸瘦、腎虛體弱、產後血虛、燥咳、便秘、補虛、滋陰、潤燥、滋肝陰,潤肌膚,利二便和止消渴。
4.豬肉煮湯飲下可急補由於津液不足引起的煩躁、乾咳、便秘和難產。
5.回鍋肉中所用的豬肉油脂含量高,甜麵醬及豆瓣醬均含鈉,故高血壓患者不宜多吃
牛奶與瘦肉不合適同食,因為牛奶里含有大量的鈣,而瘦肉里則含磷,這兩種營養素不能同時吸收,國外醫學界稱之為磷鈣相剋。鈣磷最佳比為1:1到1:1.5之間,此時互相促進吸收。
熱鍋中油到四成溫燙,就可放肉煎熬。切好的肉,放了一陣子,肉片就會粘連在一起,若要炒散,容易使肥瘦分離,若讓肉片待粘連的油化開,自己分散,又容易造成下焦上膩,煎熬不均勻,因此,煮肉的湯要保持一定溫度,肉片下鍋前,用漏瓢將肉在湯中氽散,再入鍋煎熬,這樣,肥瘦不斷,而且,肉片上一定的水分,還可保持肉的嫩軟。四川人把回鍋肉又叫做熬鍋肉,烹飪技藝中,沒有“熬”法,它是將炒、爆、煸、炸四法融為一體,使烹制的菜具有由四法而得的風味特點。
一些在家裡主廚的人,習慣冷鍋放油,還習慣直接放生油熬熟后做菜,一般來講,這都是烹飪之忌。冷鍋熱到勁起,油溫過高,生油熬熟,油煙太重,熗入菜中,大敗菜的本味。因此,應該待鍋熱后,放入已經熬熟的油,做回鍋肉也要先放一點油,最好是熬熟的菜油,菜油與肉中的豬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應該待鍋熱后,放入已經熬熟的油,菜油與肉中的豬油融合,更有煎熬的香味,當今城裡人,已很少用菜油的,況且,市面上也很少能買著質地清醇的菜油,那就只好用調和油了。還有人怕油太重,乾脆不放油,直接將切好的豬肉放入鍋中煎熬,這樣做,油是不重了,但肉也干焦了,入口難以化渣,全無了回鍋肉乾香中徐徐而來的細軟。其實,嫌油太重,下配料和作料前,倒出一些就是。
回鍋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