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記憶
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本書是來自歷史學、傳播學、社會心理學和神經心理學等學科的國際學者跨學科合作的成果,歷史和回憶之間的複雜關係是本書研討的核心,他們提出了“社會記憶”這一概念,作為對文化記憶和溝通記憶的補充,集中研討了無意圖地傳承歷史的形式和實踐。作者們初次嘗試提供一種有關“社會記憶”的理論,為考察進行回憶和忘卻的社會組織打開了一個嶄新的視角。第二部分建構過去6個人回憶的社會形式7在談話中共同製作過去8製造意義:世代之間的回憶是如何形成的?
人的經驗是可以跨代傳遞的,建築、景色、聲響、氣味和觸覺印象等等本身也承載著歷史和回憶。回憶是如何進行的,是如何傳承的?在此過程中,日常的象徵性和社會性實踐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記憶問題的研究,在西方學界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探索。
主編哈拉爾德·韋爾策,德國漢諾威大學心理學學院社會心理學教授,研究領域為記憶與傳承研究、政治心理學等。
論文作者包括:阿萊達·阿斯曼(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簡·阿斯曼(德國海德堡大學)約翰·博蘭(美國班戈威爾士大學)馬克·弗里曼(美國麻省伍斯特聖十字學院)安哥拉·開普勒(德國德累斯頓技術大學)格特魯德·科赫(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多力·勞布(美國耶魯大學)漢斯·馬爾科維奇(比勒菲爾德大學)耶爾恩·呂森(德國埃森文化科學研究所)彼得·塞沙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薩姆·溫伯格(美國華盛頓大學)詹姆斯·揚(美國馬薩諸塞州立大學)摩西·齊默爾曼(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古斯塔夫·亞霍達(英國格拉斯哥大學)
鳴謝
社會記憶(代序)
第一部分 歷史與回憶
1 傳統與對自我和文化的回憶
2 在歷史與回憶之間
3 古代東方如何溝通歷史和代表過去
4 回憶有多真實?
5 感情或效果:圖片有哪些文字所沒有的東西?
第二部分 建構過去
6 個人回憶的社會形式
7 在談話中共同製作過去
8 製造意義:世代之間的回憶是如何形成的?
9 歷史與學校——論傳授和學習歷史過程中意圖與偶然的關係
10 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回憶形式
第三部分 社會回憶與回憶集體
11 納粹大屠殺、回憶、認同
12 圖像的延續:論心目中他人形象的連續性
13 北愛爾蘭的牆上塗畫、遊行和日常文化
14 以色列人日常生活中的迫害神話
15 多產的過去:歷史精神創傷的延續
作者簡介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