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群力

漢語成語

群策群力,漢語成語,拼音是qún cè qún lì,意思是大家共同想辦法,一起出力。形容遇到問題時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出力想辦法。出自漢·揚雄《法言·重黎》。

基本信息


【詞目】群策群力
【拼音】qún cè qún lì

釋義


群:大家,集體;策:謀划,主意,這裡用作動詞,獻計策;力:力量,力氣,這裡用作動詞,出力氣。指發揮群體作用,一起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出處


漢·揚雄《法言·重黎》:“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典故


策:謀划。大家出力想辦法。漢.揚雄《法言.重黎》:“漢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清.龔自珍《對策》:“皇上聖神如堯、舜,亦藉群策群力,士亦許身皋、夔、稷、契而已矣。”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同心協力、集思廣益、博採眾議、共同努力、通力合作、齊心協力

反義詞

獨斷獨行、離心離德、一意孤行、孤掌難鳴、一手遮天、一手包辦、各自為政、朋比為奸、三心二意、獨斷專行、閉門造車、單刀赴會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褒義。

示例


①在與五(1)班的辯論賽中,我們班同學群策群力,終於獲得了勝利。
②至於自強之道,求其在我,禍福無門,唯人自召。群策群力,庶有成功。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四十四回

典故


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揚雄以文章辭賦見長,受到世人的稱讚。後來他轉而研究哲學,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績。他模仿孔子《論語》的形式,寫了《法言》一書,其中《法言 ·重黎》這一篇文章講述了歷史上著名的漢王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爭鬥的情形。在楚漢戰爭中,西楚霸王項羽擁有較強的兵力,但卻被實力相對較弱的漢王劉邦包圍在垓下。項羽奮勇殺出重圍,逃到烏江邊時,隨行的只有28名騎兵了,而身後卻有成千上萬的漢軍追殺過來。項羽知道已經無路可逃,只得感嘆:“這是老天爺要滅我啊!”然後拔劍自殺了。楊雄反對把戰爭的失敗歸結於天命。在《法言 ·重黎》中,他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漢王劉邦善於採納眾人的計策,眾人的計策又增強了大家的力量;而項羽不同,他不虛心接受大家的意見,只依靠自己的勇猛魯莽行事。善於採納眾人的計策就會勝利,而只憑藉個人的勇猛就會失敗。這其實與天命沒有任何關係,項羽的感嘆其實是錯誤的。”

用法搭配


例句

全校師生群策群力,把校園建設得非常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