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國為堯帝的後代建立的諸侯國,因位於楚國的荊山之北而得名。老河口古為陰國,春秋時絕,為楚屬地。秦為陰縣,唐改陰城縣為陰城鎮,宋以陰城鎮建光化軍,設乾德縣。
陰國在
老河口市,陰國都城,古城遺址位於今老河口市袁沖鄉杜家莊村古城水庫淹沒區。據《
襄陽府志》、明清《
光化縣誌》載春秋“楚陰”;《
路史》載:“周,陰仍為國,后入於楚”。
老河口歷史沿革,春秋時期為楚屬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實行
郡縣制,設贊、陰二縣。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封
蕭何為贊候,"
食邑八千戶於此"。東漢光武帝封
鄧禹為贊候,"食邑萬戶於此"。
建安十三年(208年),
曹魏得
荊州,以
南陽西為
南鄉郡,轄八縣,贊、陰在內。南鄉郡城臨
漢水,在縣境內。
西晉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改南鄉郡為
順陽郡,轄贊、陰、筑陽三縣,郡治設於贊城。
南北朝戰爭頻仍,郡、縣設置多有變遷。唐初置贊州,旋廢,改陰城縣為陰城鎮,入
谷城縣。
宋以陰城鎮建光化軍,設乾德縣。元十四年(1277年),廢光化軍,改乾德縣為
光化縣,歷明、清、中華民國未再變改。建國后,老河口曾三度設市,1983年市、縣合併,撤銷光化縣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