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羲

寓居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學者

周仲羲,原籍安徽省,潁上縣人。1925年生,1949年肄業於南京大學

人物簡介


姓 名:周仲羲
性 別:男
出生年月:1925-
民 族:回族
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后改為Ahmadiyya
周仲羲譯著作品
周仲羲譯著作品
周仲羲,20世紀50年代初,留學巴基斯坦,在Ahmadiyya大學進修阿拉伯語、烏爾都語,攻讀伊斯蘭教和比較宗教學課程,從此,由伊斯蘭教信仰,改為Ahmadiyya。畢業后,留校研究伊斯蘭文化,並傾心致力於譯註《古蘭經》的準備工作。1986年移居倫敦,並動手翻譯,初稿譯成之後,曾到新加坡和上海旅遊,徵詢對譯文的意見,接觸過一些他所熟悉的學者。譯本以阿、漢對照的形式出版后,主要在海外華僑穆斯林中傳閱,亦有少量流傳到國內。由於新華通訊社主辦的內部刊物《參考消息》曾經刊登過一篇短文評介周譯《古蘭經》,該刊發行量很大,有關周譯《古蘭經》的信息傳播範圍極廣,但大陸內地見到譯本的人數實際並不多。

個人譯著


周譯《古蘭經》
周仲羲
周仲羲
當代漢譯本《古蘭經》之一。譯者周仲羲,經名奧斯曼,系寓居巴基斯坦的華僑穆斯林學者,祖籍安徽。1990年出版,以阿拉伯文、漢文對照形式按章節次序排列。每章(或兩章)前均有引言,主要介紹啟示日期、背景、章名主題及同各章的關係等,每頁均有腳註。譯文用淺顯易懂的白話語體,文從字順,為連貫語勢而增補之字樣改排斜體字以示與正文相區別。譯本的主要特點是對《古蘭經》中意義隱晦的經文(Mutashabihat),參照註疏家揣測性解釋進行翻譯,如第36章的章首字母“雅·希尼”,漢譯為“完善的領導者”,將第20章首節“塔·哈”兩個字母譯為“具有完全力量的男子啊”等等,均有章節附註說明所依據的資料來源。有些專門辭彙,譯文也與眾不同,如對第72章首節及章名中的“精靈”(Jinn,亦譯為“神類”,與“人類”並舉)一詞,除章名音譯為“精納”外,譯文中譯為“陌生人”,而在第46章第29節和第114章第6節中出現的這個辭彙,又譯為“大人物”,其章節附註中則註明指的是“納西賓Nasibin的猶太人”,或“莫塞爾Mousai的猶太人”,或“伊拉克的尼維維Niveveh人”。此外,腳註也有其特色,內容大都采自艾哈邁迪耶教派學者馬立克·歐拉姆·沙里德的英文本《古蘭經譯釋》。周譯本之風格,以第103章《時光》為例,以見一斑:“我以飛逝的時光作證,人確是在損失的狀態中,只有那些信仰、行善、以真理相促、堅定相勉的人例外”。全書譯文均用簡化漢字橫排,釋文中引用阿拉伯文語彙均改排為拉丁字母拼音,書末附有《索引》等資料。1990年由英國伊斯蘭教國際出版社出版,新加坡佳藝彩印公司刊印。

作品特點


周譯《古蘭經》的優點是:
(一)對“含義隱晦“的經文,一律在正文中用直接意譯的方式表達,而在腳註中補述其依據來由。在處理上,與諸譯家只以音譯為主、註釋為輔的情況正好相反。
周仲羲
周仲羲
(二)對個別辭彙(主要是稱謂名詞),譯文也獨樹異幟,不僅與眾不同,甚至連譯者自己也不盡一致。
(三)某些譯句雖與諸漢譯略有差異,但不矢為獨到的體會,頗有可取的價值。
周譯《古蘭經》的爭議是,全面的Ahmadiyya思想,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反對默罕默德是伊斯蘭教最後的先知、使者(信使)。(伊斯蘭教認為默罕默德是最後的聖人,此後只有賢者,沒有聖人。聖人包括:先知、使者)
2、真主(安拉)是存在,為“真主再次降臨啟示”提供理論依據,即:只要是“存在”就一定有跡象,並被認知。(“伊斯蘭”的英文 Islam 一詞的本意是哲學名詞“唯心實在論”,現代伊斯蘭教哲學,有三種主流觀點,即:真主不是存在、真主不存在、真主是永恆所以是唯一的實在)
3、承認基督教的《引支勒》,即《新約聖經》,從而為 Ahmadiyya 組織的教主(教宗、教皇)提供轉世依據和證明。(Ahmadiyya 教宗與梵蒂岡天主教教皇、莫斯科東正教大主教、達賴喇嘛並稱世界四大“教皇”,伊斯蘭教禁止宗教領袖的存在,不允許個人凌駕於大眾之上,要求“眾議即為真主之道”,不承認“聖人轉世”,即便是什葉派也不把“伊瑪目”稱為“宗教領袖”)
由此,周仲羲譯《古蘭經》在華人穆斯林中,尤其是海外華人中,引起巨大爭議和激烈反對,此書沒有大量進入大陸地區。
周仲羲
周仲羲
周仲羲翻譯的《古蘭經》引發的巨大爭議,周仲羲本人把支持意見和反對意見,均彙編起來,印製成冊出版。
周仲羲
周仲羲
周仲羲在50年代負責重印漢譯《伊斯蘭教哲學》一書(陳君葆1936年譯並做序,白亮誠1955年做重印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