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小宛的結果 展開

小宛

《詩經》中的詩歌

《小雅·小宛》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此詩追往思來,勸戒別人謹慎處世,小心做人。全詩六章,每章六句,內容跌宕起伏,情感沉鬱懇切,將懷念父母的思想感情卻或明或暗地貫穿於全詩中,語言生動,重點突出,組織嚴密,層次分明。

作品賞析


此詩反映了混亂、黑暗的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有其認識意義。全詩組織嚴密,層次分明。即使從語言的使用上來看,質樸而又整飭,在雅頌作品中是頗為別具一格的。
首章用鳴鳩起興。作者看見斑鳩在高高的天上來回飛翔,悠然自得,自由自在,想到自己卻充滿憂患,心裡無限憂傷,是對比的寫法。憂傷的原因,詩中沒有明說。作者是王室的一員,從下文看,此時王朝正充滿危機,若王室傾覆,他自己當然也難逃厄運;而且,從第五章看,作者還常常遭到迫害。正是自身的不幸遭際,使他想到自己的祖先,夜裡不能成眠。“有懷二人”,言作者追念周朝開國的君主,或說作者懷念自己的父母。
第二章緊承“我心憂傷”,寫感事傷時,暗寫幽王飲酒敗德,王室堪憂。寫的是醉酒,著眼的卻是政治,觀下文“天命”可知。雖然沒有點明所指,但可以肯定主要是針對幽王,因為只有他才與下文的“天命”和詩中所寫的政治情勢相合。商紂之亡,即與他作酒池肉林有關。周成王的叔父康叔封於殷的故鄉,因為殷民嗜酒,周公特別以成王之命戒之,作了《酒誥》,曆數縱酒之危害,並特別提到文王在西土時就常教諭部下勿多飲酒,要康叔牢記。此詩的用意亦在於此,上章的“念昔先人”,亦當包含文王的教諭在內。詩中將正直聰明的人同昏妄無知的人飲酒加以對比,對後者聚眾狂飲,濫醉失德,醜態百出,狂妄無禮,進行憤怒的鞭撻。作者警告說,如果一味縱酒失德,敗壞威儀,就必然遭到上天的厭棄。此詩命意與此相同。以亡國警告,揭露是尖銳的,作者的心情也是沉痛的。王朝的前途如此,作為它的一員,作者不能不想自身今後的命運。由此引到他同兄弟的自勉上面。
第三章寫教子。前四句舉了兩事,庶民採摘田野里的大豆,蜾蠃負養螟蛉之子,是興,也是比,姚際恆稱為“雙起興”,構思極新奇,后一事尤其見出作者觀察的細緻。蜾蠃常產卵於螟蛾幼蟲體上,螫入毒汁,令其麻痹,然後把它背入樹洞中,蜾蠃幼蟲孵出后,即以這被麻痹的螟蛉為食糧,古人因誤以為蜾蠃養螟之子為己子。詩中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後來以螟蛉為養子的代稱,即源於此。螟蛉蜾蠃均為疊韻,四句的句式又兩兩對稱,富有唱嘆之致,深化了詩的思想感情。“教誨爾子”指作者兄弟兩人而言。教子以承祖德,以繼家業,是把希望寄托在後代身上,也有以幽王為戒之意。
第四章以脊令起興,寫兄弟二人起早睡晚,辛苦奔波。脊令在《詩經》中用來比喻兄弟,此詩而外,《小雅·常棣》也有“鶺鴒在原,兄弟急難”的詩句。教子和律己,寫出了身處亂世的人憂慮恐懼的心理狀態。
第五章應與第二章合看,既是傷時,也是自傷。因為政治腐敗,致使國人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桑扈鳥本來食肉,現在也相率到場圃上來啄食小米,喻民生困苦。貧病交加的人,無端被投進監獄。遭逢亂世,人人自危,都紛紛求人占卜,以求生路。姚際恆說:“持粟出卜,古人常事,近代以來,然後用銀錢也。此章所寫既指眾人,也包括作者,畫出了當時哀鴻遍野,人心惶惶的景象。
末章寫畏禍心情,也兼作者和眾人而言。詩中連用三個比喻,聲調急促,文意一層緊逼一層,把人們的恐懼心情,寫得驚心駭目。“集於木”言好象扒在樹上,“如臨於谷”言好象站在崖邊,下臨萬丈深谷,都是講害怕墜落。“如履薄冰”言害怕陷沒在冰水中。此章生動地表現了人們朝不保夕的驚恐神態。
此詩在內容和藝術表現方面,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兼用賦、比、興三體,將議論和抒情結合起來,而以抒情為主,有的章低回不已,有的章悲憤激烈,讀來非常感人。二是無論內容和表現形式,都富有變化。從內容講,從追念先人,到兄弟相戒,到憂懼時勢,有許多轉折。從形式講,不僅比興方面雙起興、全章都用比喻這樣的特別手法,就韻律言,除了通常的一章一韻之外,還有全章都以一字為韻的特別押韻法,更有第五、六兩章一三、二四、五六為韻的神妙變化。另外,疊韻、疊字的運用,也很突出。末章六句中連用四對疊字,第五句全用疊字組成。這些都大大增加了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父母離世后勸告兄弟小心避禍的詩歌。作者恪守著父母的教誨,終日為國事或家事操勞奔波,力圖維繫著家門的傳統。但由於受到社會上各種邪惡勢力的威逼和迫害,已力不從心。思前想後,感慨萬端,因而寫出了這首憂傷交織的抒情詩。

小宛


宛彼鳴鳩,翰飛戾天。
我心憂傷,念昔先人。
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人之齊聖,飲酒溫克。
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各敬爾儀,天命不又。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螟蛉有子,蜾蠃負之。
教誨爾子,式榖似之。
題彼脊令,載飛載鳴。
我日斯邁,而月斯征。
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交交桑扈,率場啄粟。
哀我填寡,宜岸宜獄。
握粟出卜,自何能榖。
溫溫恭人,如集於木。
惴惴小心,如臨於谷。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士大夫遭時之亂,兄弟相戒以免禍。
宛:小貌。鳩:斑鳩。一說鷹隼類,鶻雕。翰:高。戾:至。明發:天亮時。二人:父母也。
齊聖:聰明睿智。溫:溫籍自持。壹醉日富:醉酒誇富。一說醉則自盈滿。不又:不再。
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螟蛉,螟蛾的幼蟲。蜾蠃(音果裸):細腰蜂。蜾蠃捕捉螟蛉等小蟲,做它將來幼蟲的食物。古人錯認為蜾蠃螟蛉養之子。式:用。谷:善。似:繼嗣。
題:視。忝:辱沒。生:一說指父母;一說指人的一生。
桑扈:鳥名。填:通殄。苦也。寡:寡財。岸:牢房。握粟出卜:以粟既祀神,又酬卜。

【出處】


詩經·小雅·小旻之什

作者簡介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