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社日

二月春社日

二月春社日又稱春社日,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是一個中國傳統節日。古無定日,先秦、漢、魏、晉各代擇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社日。

中國古代的社日節一年兩次,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祈谷,祈求社神賜福、五穀豐登。秋社報神,在豐收之後,報告社神豐收喜訊,答謝社神。“社”,古指土地神,《白虎通義·社稷》記載:“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鄭玄作註:“後土,社也。 ”以後為便於祭祀土地神。二月“春社日”是春季祭祀社公“土地神”和五穀神的節日,又稱中和節,據《廣記》記載:“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種,以祈年穀”。寄託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祈求。

春社日簡介


春社日時在農曆二月,祭祀土神,祈求豐收,有飲中和酒、宜春酒的習俗,說是可以醫治耳疾,因而人們又稱之為“治聾酒”。宋代李在詩中寫道:“社翁今日沒心情,為乏治聾酒一瓶。惱亂玉堂將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廳”。
二月春社日又稱中和節,據《廣記》記載:"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種,以祈年穀"。據清代陳夢雷纂的《古今圖書集成·酒部》記載:"中和節,民間里閭釀酒,謂宜春酒"。

春社日啟源


“春社日”古無定日,先秦、漢、魏、晉各代擇日不同。《逸周書》曰:“春分之日,玄鳥至。”又曰“玄鳥不至,婦人不娠。”“小桃初謝時,雙燕恰來時。”《荊楚歲時記》描寫社祭的情形,春社這一天,周圍鄰居結集起來,舉行儀式祭祀社神,殺牛宰羊獻祭酒。在社樹下搭棚屋,先祭神,然後共同享用祭祀過的酒肉。唐代廢正月晦,以二月朔為中和節,里閭釀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豐年。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社日。春社日時在農曆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豐收,有飲中和酒、宜春酒的習俗,說是可以醫治耳疾,因而人們又稱之為“治聾酒”。宋代,李在詩中寫道:“社翁今日沒心情,為乏治聾酒一瓶。惱亂玉堂將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廳。”

官社與民社


然此後又有官社、民社之分。民社下為二月二日,俗稱“土地公公生日”;官社日期不變,其祭祀為國家祀典,在社稷壇舉行。古代春社日,官府及傳統民間皆祭社神祈求豐年,里中有飲酒、分肉、賽會、婦女停針線之俗。《禮記·明堂位》:“是故夏勺、秋嘗、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蠟,天子之祭也。”按照鄉村民俗,每年的春社是春分之後的第三天,秋社則是秋分之前的第四天。社日也是為女兒們準備的。女兒不掛社,閻王老子吊起打三夜。唐張籍《吳楚歌詞》:“庭前春鳥啄林聲,紅夾羅襦縫未成。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唐王駕《社日》詩:“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元方太古《社日出遊》詩:“村村社鼓隔溪聞,賽祀歸來客半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