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虜渠
平虜渠
平虜渠是自滹沱通泒水。泉州渠是從洵河口通鮑丘河。據《水經·淇水注》載,白溝下游又名清河。自利漕渠引漳水,漳水大部分入白溝。因此,利漕口以下可以叫作清,又可以叫作漳、白溝或淇河。白溝下游大致在今黃驊縣境入海。白溝別有一支東北流至泉州縣(縣在舊武清縣東南四十里),北會滹沱河、沽河,酈道元時已無水。這一段又是“派河尾\"。
曹操攻烏桓時所開運河,上起呼沲(即滹沱河),下入弧水(上游即沙河,下游入海處在今天津)。平虜渠為曹操所開,是一條軍糧潛渠。建安初,曹操征烏桓,為了保證軍糧供給,令董昭開鑿了平虜、泉州二渠。泉州渠在今河北,是引詢河入潞河的。而平虜渠究竟在何處,史書記載多有不同。
《後漢書。郡國志》雁門郡“鹵城”條下,染劉曬注:“魏志曰:‘建安十年鑿渠,自呼(譚佗)人汾,名平虜渠。’,此引文甚謬。魏志中關於這條的記載是:“建安十一年··…鑿渠,自呼池(淳沱《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所載:建安十一年,烏桓“承天下亂,破幽州”,“遼西單於蹋頓尤強”,曹操將征之,鑿平虜渠以潛糧。《資治通鑒》卷六十五亦有同樣記載。按:幽州當今河北北部、遼寧南部,遼西,郡名,包括今河北遷西、樂亭以東,長城以南,遼寧松嶺山以東地區。此說明建安十一年曹操攻打烏桓蹋頓的戰場是在今冀北遼南一帶。又《三國志·魏書·董昭傳》雲:(’.二,..衰尚依烏丸踢頓,太祖(曹操)將征之,患軍糧難致,鑿平虜、泉州二菜入海通運,昭所建也.”《三國會要》卷七、《晉乘冤略》卷十皆有類似記載。飛唐李吉甫《元和郡縣誌》卷十/鋇叮更明確指出平虜渠在河北道滄州魯城縣(當今剛七滄縣東北)一帶。氣均足證平虜渠在今河北境內,是曹操自沫佗下游北通泉州渠,折而入海的渠梅連運的軍嘈要道。而《后L漢書· 郡國志》將其列人當今山西雁北一帶的雁門郡鹵城縣,《讀史方輿紀要》將其列入山西代州,均泳。
平虜渠是自滹沱通泒水。泉州渠是從洵河口通鮑丘河。據《水經·淇水注》載,白溝下游又名清河。自利漕渠引漳水,漳水大部分入白溝。因此,利漕口以下可以叫作清,又可以叫作漳、白溝或淇河。白溝下游大致在今黃驊縣境入海。白溝別有一支東北流至泉州縣(縣在舊武清縣東南四十里),北會滹沱河、沽河,酈道元時已無水。這一段又是“派河尾”[註:《水經·沽河注》。清人曾校改“派”為“泒”,當是。泒(音狐)水上游為今定縣之大沙河,下游已湮沒。],清河合淇、漳、洹、滱、易、淶,濡、沽、滹沱等水同入海,形成一個水系。清河合滹沱、沽河處的東面,就是泉州渠的南口。這段派河尾,有人認為就是曹魏開的平虜渠。漕運由白溝而下,到這裡進入泉州渠,很象是人工渠道。《元和郡縣圖志》魯城縣。(在今滄州市東北八十里)的外郭內有平虜渠,即曹操所開[註:一說平虜渠在今河北省饒陽縣,似有誤。]。這一段“派河尾”在今青縣之東,約相當於現在的南運河(位置稍偏東),為南運河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