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我的阿勒泰的結果 展開

我的阿勒泰

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

《我的阿勒泰》是作者李娟11年來散文創作的合集,分為“阿勒泰文字”、“阿勒泰角落”和“九篇雪”三輯,記錄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生活的點滴,包括人與事的記憶。作品風格清新、明快,質地純粹,原生態地再現了疆北風物,帶著非常活潑的生機。

內容簡介


我的阿勒泰[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
我的阿勒泰[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
十年前,李娟在到處收集來的紙片上用密密麻麻的字寫下她的生活、感想和領悟,投稿到新疆的文藝單位。一些資深的編輯認為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女孩不可能寫出如此清新有才華的作品。但新疆著名作家劉亮程將她挖掘出來,她的第一部作品以《九篇雪》的名字結集出版,人們開始知道有個新疆女孩叫李娟。此後,她的散文在《南方周末》和上海《文匯報》陸續刊登,完全是天才的筆觸。所寫的內容也讓人耳目一新,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受過很像樣的教育、閱讀範圍主要是金庸、瓊瑤、一直生活在漠北極荒之地的女孩能夠寫出如此清新、活潑、有內容的書。
這次李娟的散文結為兩個集子。分別有上海英特頌圖書公司和萬榕書業出版。名字分別是《我的阿勒泰》和《阿勒泰的角落》。

影響評價


《阿勒泰的角落》系列美在哪裡?就美在她明亮的而非陰暗的底色上……寂寞的詩多矣,明亮爽朗下的無邊的寂寞似乎還沒有人寫,這就是獨創的境界。 ——舒蕪
只有像李娟這樣不是作家的山野女孩,做著裁縫、賣著小百貨,懷著對生存本能的感激與新奇,一個人面對整個的山野草原,寫出自己不一樣的天才般的鮮活文字。——劉亮程
她是阿勒泰的清少納言。她讓我們這些弄文字的傢伙覺得絕望,讓人想起《呼蘭河傳》……就像黑龍江呼蘭河冰天雪地的小鎮里,奇迹般地生長出蕭紅這樣的大師一樣,由新疆阿勒泰山區的荒野里,忽然出現了這樣一個作家。——舒飛廉
李娟的文章,是不耽溺的,她在人性與人情之外,別開了一方天地,若與天地精神輕盈往來。彷彿讓人吸進一口氧氣,動心恍悟,若無意指認那在傷感中徘徊、慾望中沉浮的生命就是我們本來的生命,那麼,總還有別樣乾淨明亮的生命,等著人去認領。——芳菲
這是一位年輕的新疆作者,寫得很好,沒有人炒作她。而時下流行的那些所謂小資時尚的文字只是過眼煙雲,看過了也就沒了。——陳村

作者簡介


李娟最新照片
李娟最新照片
作者李娟具有罕見的文學天才。她所寫的,超越了她的文化素養的承載,完全出自性靈,出自生命的感悟。知名文化人、作家舒飛廉評價說,李娟的東西,讓弄文字的人絕望。李娟的出現,就像當年的蕭紅一樣,是天才的出現。李娟和阿勒泰的關係,就像蕭紅和呼蘭河的關係。他認為李娟是阿勒泰的清少納言。李娟曾在《南方周末》、《文匯報》等開設專欄,並出版過散文集《九篇雪》。以絕對清新之風引起巨大迴響。

圖書目錄


第一輯:阿勒泰文字(2007-2009)
我所能帶給你們的事物
屬於我的馬
小鳥牌香煙
打電話
摩托車穿過春天的荒野
通往滴水泉的路
過年三記
想起外婆吐舌頭的樣子
蝗災
我們這裡的澡堂
我家過去年代的一隻貓
第二輯:角落(2002-2006)
漢族孩子們
阿瑪克家的小兒子
河邊空曠的土地
喀吾圖的永遠之處
要是在喀吾圖生病了的話……
鄉村舞會
彈唱會上
古貝
在荒野中睡覺
我們的家
通往一家人去的路
坐班車到橋頭去
木耳
第三輯:九篇雪(1998-2001)
交流
馬樁子
小孩努爾楠
在河邊
蝴蝶路
有關酒鬼
富蘊縣的樹
綉滿羊角圖案的地方
趕牛
補鞋能補出的幸福
牛在冬天
什麼叫零下42度
花臉雀
森林
附錄:詩一首
唯一的蘋果唯一的詩

書評


《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有著長期在新疆生活的經歷,現在仍然還住在阿爾泰地區一個名叫阿克哈拉的哈薩克小村子里,也似乎並沒有刻意要改變這種生活方式的打算。在現在這個如此騷動喧囂的時代里,這樣的生活態度,真有些異乎尋常。我想她一定是發現了某種真正美好的東西,所以才會那麼心安理得地甘願被吸引。
這本散文集,寫的是那樣一些遙遠地方的事情,戈壁、草原、雪山、帳篷、駿馬、牧人,這些事情對於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里的都市人來說,天然就有一種吸引力。然而,此書真正吸引人之處,卻不僅僅由於題材的力量——李娟不是以一個旅客獵奇的眼光,去寫邊疆的異域風光,她對這裡的生活充滿了熟悉與愛意,筆下的一草一木,一條河流,通向家鄉的一條道路,乃至鄰居家的一個小孩子,匪夷所思的邊地醫生,酒鬼、醉漢,家裡老外婆可笑的習慣,河邊巨石上的一次午睡,在她筆下都別有一種光彩,更不用說彈冬不拉的哈薩克青年、淳樸自然的少女、地區賽馬會、鄉村舞會這些本來就美好快樂的事情了。所以,《我的阿勒泰》的特別之處,並不僅僅是作者筆下那些事物,更在於作者心靈里的某種質素——正因為作者的心靈有些美好而自然的東西,她才能發現並引導我們看到她筆下那些美好而自然的事情。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在想,這種真正美好的東西到底是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安靜。看李娟的《自序》,她說她是“在大雪圍擁的安靜中”,“一遍一遍翻看這些年的文字,感到非常溫暖”。實際上,全書的文字,本身內里就有一種安靜的品質。書里寫的生活,充滿了自然的活力,然而作者的態度,卻有一種深刻的安靜。這種安靜在現在,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素質。
其次,我想說,李娟的寫作,難能可貴地保持了一種親切的素質。在這個喧囂的時代,大家拚命地想辦法吸引人的眼球,以至於誇張喧鬧,成了我們時代的風格。連我們的文學也不例外,即使是一些好作家,也經常擅長寫強烈,而不擅長寫平淡。我們的感官閾值被刺激得越來越高,我們越來越對強烈的戲劇化感到疲憊,我們期待那些親切、平淡而美好的事情。這時候我們發現,還有像李娟這樣的作者,如此不受潮流吸引,那樣全神貫注地寫著身邊的人、事和風景,她筆下的那些樹木、河流、山川、馬群、騎手、老人、頑童,便抵達了我們內心深處某個很少開放的角落。就像此書第一篇文章《我所能帶給你們的事物》寫的,我們的家、我們的親人,給了我們多少可貴的東西,卻悄然無聲,從不聲張,我們從我們喧囂的生活中,帶回給他們的,外表光鮮,名目誇張,卻常常僅僅是一些華而不實的事物。
最後我想說,這本書有一種廣闊的品格,一種在大西北的戈壁、草原、土地上自然會產生的廣闊——未曾體驗過這種廣闊的人們,真的是需要親身體驗過才能感受到這種品格。李娟寫星空,一下筆就是“星空華麗,在世界上半部分兀自狂歡”,真是把大家都震了。本雅明曾經靈光一閃地寫道:古人的日常生活中,經常不用太刻意,便能看到浩瀚璀璨的星空,星空曾經是他們的世界的一部分,所以他們會經常想到那些高遠、深刻、基本的事情——缺失了這種廣闊的現代人,是多麼遺憾啊。
這幾年,來自新疆的散文作家經常給我們帶來驚喜,前有劉亮程,後有李娟,似乎某些來自農業文明的可貴的品質,只有在邊疆的作家那裡還保持著。但看李娟的《木耳》,發現現時代的喧囂,卻也未必沒有影響到邊疆。這篇文章寫因野生木耳引起的狂潮,正是我們這個經常產生“非同尋常的大眾化癲狂”的時代的一個典型案例,所以雖然是紀實性的散文,也可以當作象徵性的小說來讀——而且是一篇非常優秀的小說。李娟寫采木耳的人,眼睛里只有木耳,而沒有山野,山野“在他們的腳下、在他們眼裡,因變得過於熟知而再也不能令人驚奇了。並因此對他們隱蔽了某種強大的力量”。這是真的,人的心靈經常會被各種力量封閉起來,因而喪失了驚奇的能力,也喪失了觸及天地大美的力量,李娟令人驚奇地保持了這種能力,真是令人欣慰。也希望她能經受成功的考驗,即使在喧囂之中,也始終能保持那種安靜、親切、廣闊的品質。
她在《自序》里說的那句話,多麼好啊:“我正是這樣慢慢地寫啊寫啊,才成為此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