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廖剛的結果 展開
- 歷任刑部侍郎
- 近代史研究所紀委書記、副所長
廖剛
歷任刑部侍郎
廖剛(1070-1143),字用中,號高峰居士,北宋順昌謨武(今福建順昌元坑鎮)人。少時從學理學家楊時,成就了廖剛“道南高弟,紹興名臣”的美名。廖剛一生親歷兩朝榮辱興衰,歷任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工部尚書。他持身立朝,憂國愛民,對外力主抗敵禦侮、對內全力慰撫百姓;他剛正不阿,忠直抗言,令蔡京、秦檜等姦邪沮氣。廖剛的精神和品格名重於天下,名揚於千古,為世代所讚頌。
宣和初年,從漳州司錄授國子錄,提升監察御史。當時蔡京掌權,廖剛論奏無所顧忌。因雙親年老要求補授地方官,出朝為興化軍知軍。欽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
南宋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置行宮於臨安(今杭州市),廖剛上書說:“國不可一日無兵,兵不可一日無食,今諸將之兵備江淮,不知幾萬,初無儲蓄,日待哺於東南之轉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他建議利用駐軍和鼓勵農民墾荒種田,以發展江南經濟。高宗對他的建議很重視,下令在全國推行。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東南老百姓的負擔,並安置了一部分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勞力,有力地發展了生產,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紹興五年,天下大旱,許多農田顆粒無收,災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可災區官吏無視百姓災苦,廖剛感到“深為可駭”,他請求皇上馬上下旨,要求災區官吏“寬其賦稅,盡發倉廩”,並儘快與民間大戶聯繫,要求“量地遠近,通融救濟”;對於糧販子令其不得囤積居奇;災情輕的地區要支援災情重的地方;對於朝廷所撥的救災糧,地方官員不得以任何方式剋扣,保證發放到災民手中。
廖剛
原文
廖剛,字用中,南劍州順昌人。少從陳瓘、楊時學。登崇寧五年進士第。宣和初,自漳州司錄除國子錄,擢監察御史。時蔡京當國,剛論奏無所避。以親老求補外,出知興化軍。欽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憂,服闋,除工部員外郎,以母疾辭。
紹興元年,盜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順昌民以剛為命。剛諭從盜者使反業,既而他盜入順昌,部使者檄剛撫定。剛遣長子遲諭賊,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除本路提點刑獄。
尋召為吏部員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親兵自將,所以備不虞而強主威,漢北軍、唐神策之類也。祖宗軍制尤嚴。願稽舊制,選精銳為親兵,居則以為衛,動則以為中軍,此強幹弱枝之道。”又言:“國家艱難已極,今方圖新,若會稽誠非久駐之地。請經營建康,親擁六師往為固守計,以杜金人窺伺之意。”遷起居舍人、權吏部侍郎兼侍講,除給事中。
丁母憂,服闋,復拜給事中。剛言:“國不可一日無兵,兵不可一日無食。今諸將之兵備江、淮,不知幾萬,初無儲蓄,日待哺於東南之轉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獻三說,將校有能射耕,當加優賞,每耕田一頃,與轉一資;百姓願耕,假以糧種,復以租賦。上令都督府措置。
時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誤國之罪,追貶其身,仍詔子孫毋得官中朝。至是章傑自崇道觀知婺州,章僅自太府丞提舉江東茶鹽事。剛封還詔書,謂即如此,何以示懲,乃並與祠。權戶部侍郎,尋遷刑部侍郎。求補外,除徽猷閣直學士、知漳州。
七年二月,日有食之,詔內外官言事。剛言:“陛下有建國之封,所以承天意、示大公於天下後世者也,然而未遂正名者,豈非有所待耶?有所待,則是應天之誠未至也。願陛下昭告藝祖在天之靈,正建國儲君之號,布告中外,不匿厥旨。異時雖百斯男,不復更易,天下孰敢不服。”上讀之聳然,即召剛趣至闕,拜御史中丞。剛言:“臣職糾姦邪,當務大體,若捃摭細故,則非臣本心。”又奏經費不支,盜賊不息,事功不立,命令不孚,及兵驕官冗之弊。
時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猶率群臣遙拜淵聖,剛言:“禮有隆殺,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望勉抑聖心,但歲時行家人禮於內庭。”從之。
殿前司強刺民為兵,及大將恃功希恩,所請多廢法。剛知無不言,論列至於四五,驕橫者肅然。
鄭億年與秦檜有連而得美官,剛顯疏其惡,檜銜之。金人叛盟,剛乞起舊相之有德望者,處以近藩,檜聞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書,而以王次翁為中丞。初,邊報至,從官會都堂,剛謂億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約,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億年奉祠去。次翁與右諫議何鑄劾剛薦劉昉、陳淵,相為朋比,以徽猷閣直學士提舉亳州明道宮。明年致仕。以紹興十三年卒。
子四人:遲、過、遂、遽,仕皆秉麾節,邦人號為“萬石廖氏”。
譯文
廖剛字用中,是南劍州順昌人。宣和初年,從漳州司錄授為國子錄,提升為監察御史。當時蔡京掌權,廖剛談論時政無所顧忌。因為雙親年老要求授予地方官職,出朝任興化軍知軍。欽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親去世服喪,期滿,被授予工部員外郎官職,因母親有病在身而推辭就任。紹興元年,鄰郡出現盜賊,官吏全都逃走了,順昌人聽從了廖剛的命令。廖剛規勸跟從盜賊的人並讓他們回來從事正業。不久,其他盜賊進入順昌,路政司下令廖剛安撫平定。廖剛派大兒子廖遲規勸盜賊,盜賊們都知道廖剛父子有信義,也都紛紛散去了。不久又被任命為吏部員外郎,他進諫說:“古時天子一定有自己的軍隊並親自率領,用它來防備意外和強化君主的威勢。希望您考查舊制,挑選精兵強將作為親兵,平時就把它當作衛隊,戰時就把它作為中軍,這是增強王權強盛國家的辦法啊。”又說:“國家目前艱難已經到了極點,現在才圖謀革新,像會稽這樣的地方確實是不可以長久停留的,請趕快營建建康,親自率領六軍前往並把它當作固守的計策,來斷絕金人攻佔的野心。”母親去世服完喪期,又被授予給事中。廖剛進諫說:“國家不可以一天沒有軍隊,軍隊不可以一天沒有糧食。現在各位將領的軍隊都防守著江淮地區,不知道有幾萬人,開始沒有糧食儲備,現在每天都等著東南運來的糧食開飯,東南的百姓已經因此困苦不堪了。要解決這個憂患,最好的辦法不如屯田。”於是獻上三條計策,將校中有擅長射獵耕種的,應當給予優厚的獎賞,每耕種一頃土地,給他升一級軍級,百姓願意耕種的,就把糧食種子借給他們,以後在用租賦償還。朝廷下令都督府安排處理這件事情。當時朝廷正在追究章,蔡卞誤國罪過,追貶他們官職,還下詔書規定他們的子孫不得在朝廷中做官。在這時候章傑從崇道觀升任婺州知州,章僅從太府丞提升為江東茶鹽監事。廖剛就密封交還了詔書,認為象這樣做,以後還拿什麼來表示懲戒,於是全部交還了祠祿官。當時徽宗已經駕崩,皇上遇到初一十五還率領群臣遙拜。廖剛說:“禮節有厚薄,兄長做君主就用君主的禮節待他,你已經做君主了用兄長的禮節來待他就可以了,希望你好好抑制自己仁慈的心,只是逢年過節時候在內廷行家禮就可以了。”皇上聽從了。鄭億年與秦檜有關係因此得了美差,廖剛上奏清楚地揭發了他的罪惡,秦檜恨死了廖剛。金人背叛了盟約,廖剛請求起用德高望重的舊相,安排到鄰近的藩縣,秦檜知道了這件事說:“這是想把我放到什麼地方呢?”改授官工部尚書,卻把王次翁任命為御史中丞。年初,邊關來報(金人背約),各位官員會集都堂,廖剛對鄭億年說:“你千方百計為金人袒護,現在金人已經違背盟約,你還有什麼臉留在朝廷呢?”鄭億年身為祠祿官離開了朝廷。廖剛第二年辭職回家,在紹興十三年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