闊什節
闊什節
傈僳族過節的日子以對物候的觀察來決定,各村寨過節的時間各不相同,一般在農曆十二月初五到第二年正月初十這段時間內,前後約有一個月。這期間正是櫻桃花開的季節,所以每年櫻桃花開時就是傈僳族過年的日子。各地傈僳族同胞同迎新年。節日期間,人們殺雞宰豬、舂粑粑,采折與全家男人數相同的松樹枝插在門口,祈福祛病。有趣的是,他們會把第一塊粑粑餵給狗吃。因為傈僳族民間有傳說,狗給人間帶來了糧種:古時人類浪費糧食,天神大怒,下令將所有糧食收回天庭。這時一隻狗奮不顧身,爬上天宮偷來糧種,這才拯救了人間。
傈僳族人,民間最大的節日,為一年一度。過年節也為過年日,年食和釀製水酒,為祈求五穀豐一,每家都要將第一次舂出的秈米粑或糯玉米粑拿出一部分懸於樹上做祭供,還分出一小碗喂狗,因民間傳說是狗把五穀帶到了人間;有的地方還要把第一次舂出的粑粑喂牛,以感謝牛幫助人類耕地。年節的第一天,全家聚餐,並同飲同心酒。
1990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條例》頒布實施后,把每年的12月20日定為傈僳族“闊時節”的法定節日。此後政府每年都為傈僳族同胞舉辦慶祝活動。
傈僳族在雲南省怒江流域分佈最為集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中國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當地的傈僳族群眾過春節,家家都要舂秈米粑和糯玉米粑,釀製香醇的水酒。為祈求來年的豐收和幸福,每家都要把第一舂的秈米粑放一點在桃樹、梨樹上。除夕這天,不能到別人家吃飯,否則就會像月亮一樣消失。所以當天晚上,每個家庭成員都不能在外邊,全家老小要聚集在一塊吃團年飯。在傈僳族、怒族的古老傳說中,是狗給人間帶回來谷種,傈僳族在新年祭祀時還要把一碗飯、一塊秈米粑、一塊肉先祭祀狗,表示對狗的回敬。
各地傈僳族過“闊時節”各不相同,就是怒江州內各地也不一樣。福貢、碧江的傈僳族過“闊時節”,從年節第一天到第十二天,表示一年有十二個月。過年期間全家都休息,每人都穿上最好的衣服慶祝節日。村中架起鞦韆架、跳高架,開展打鞦韆、跳高等體育競賽。男青年懷抱琵琶,邀請姑娘到野外唱歌跳舞;或到怒江邊的沙灘上進行“江沙埋人”的遊戲和划竹筏競賽。老人則喝酒“唱調子”,唱累了,喝一碗水酒,休息一會兒,接著再唱,一連唱幾天幾夜。年節的第七天是婦女休息日,這天婦女不背水不做飯;第九天是男子休息日,這天男子既不背水也不做飯,不上山打獵。這種女七男九輪迴相衝的習俗,是傈僳族代代相傳的古老風俗。
在過“闊時節”期間,瀘水縣的傈僳族有“春浴”的習慣。凡是有溫泉的地方,都是他們歡聚沐浴的場所,自治州首府六庫附近的“峽谷十六湯”,也為“春浴”提供了絕佳的場所。六庫附近的登更澡堂、麻布澡堂的“澡堂會”,至今有好幾百年的歷史。“闊時節”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後,傈僳族全家人一起帶上行李,準備好食物,到溫泉附近搭起竹棚,吃住在溫泉邊,洗溫泉澡。為了洗溫泉,有的人家要走上百里山路。附近幾十里、上百里的歌手都要聚集到這裡,分成男女兩組,對歌賽歌,或翩翩起舞。餓了,就吃自己帶來的美酒佳肴;累了,就到臨時搭起的帳篷中休息。吃飽了,睡足了,再盡情地唱歌跳舞。同時,還舉行打鞦韆、射弩、文藝演出,男女青年通過各種活動交流感情,選擇伴侶。
雲南保山地區騰衝縣的傈僳族,還會舉行“上刀山、下火海”表演。他們選擇72把鋼刀,先試一試是否鋒利,不鋒利的不要。然後把鋼刀牢牢拴在兩棵杆子上,紮成一把“刀梯”,樹立在一塊平地上固定好。赤腳的傈僳族漢子,腳踏鋼刀,一步一步爬上刀梯頂端,在上面表演各種動作,把桿頂插著的紅旗擲向四方。然後又一步一步下來,兩腳毫髮無損。晚上,他們在地上堆出一片燒得通紅的木炭,赤著腳從熊熊炭火上不緊不慢地走過去。看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不僅感到心驚肉跳,而且深深為他們的勇敢折服。
(圖)闊什節
傈僳族的闊時節,就是這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園地中的一枝奇葩,歷來以其歡樂、有趣、神秘聞名四方。“闊時節”的來歷,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一千多年前,在青海南部有一塊一望無垠的壩子,雜居著幾百戶人家,他們和睦相處,互通有無,過著平靜美好的生活。這當中有一戶叫阿朴德扒的,膝下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叫阿朴德、二兒子叫阿朴華、三兒子叫阿友恆,還有阿朴德媽。一家人勤耕苦幹,夫妻相敬如賓,三個兒子聽教孝順,日子過得惹人羨慕。誰知有一年,京城裡派人抓兵,說前方有戰事,凡家有男子的都得去,抓兵者凶神惡煞地說:你們家有三兄弟,必須上前線兩個,誰去誰留,限五天內答覆。三兄弟敢怒不敢言,面面相覷。晚上他們圍著火塘邊商量對策,研究怎樣才能逃出魔掌。阿朴德說: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有兩條路,一是去當壯丁,由他們擺布,那是條送死的路;一條是逃跑,遠走高飛也許還有活
路。”兩個弟弟也有逃跑之意,但兄弟情深,此處一別,生死難卜,都不吭聲。阿朴德又說:“我也不忍心與大家別離,但不跑就是等死,還是跑吧。”兩個弟弟又深思了片刻才異口同聲回答:“就這樣定了吧。”說完, 三弟兄一起舉起雞血灑同聲發誓:走遍天涯海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行至天南地北,不忘祖宗留根之情,不求同行同居,但求不忘同胞骨肉,活著魂牽夢縈,死了魂歸故里。大膽地向前走吧,成功就在我們的腳下,年復一年又過年,人過一歲又“闊時”,有緣千里來相會,隔山隔水難隔心。樹高幹長有根啊,人行萬里回故鄉。櫻花初開“闊時自”, 杜鵲花開忙春耕。傳統“闊時”年年 , 落葉歸根是緣份。
(圖)闊什節
(圖)闊什節
傈僳族,闊什節的另一奇異習俗是沙坑埋人。姑娘們要想知道小夥子心上人是誰,就群起把他埋入沙坑,只剩下個腦袋。誰來救他誰就是他的情侶。
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后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
傈僳族有自已的語言,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傈僳族民間文學豐富多彩。《創世紀》、《我們的祖先》等神話、傳說,是研究傈僳族遠古歷史的寶貴資料,也是中國民間文學寶庫中的珍品。其詩歌比較講究韻律節奏和整齊仗。在一些雙關語的詩句中,常巧妙地包含著意境清新的隱喻,這是傈僳族詩歌最突出的特點。
傈僳族以從事農業為主,種植玉米、水稻、蕎麥等。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游友網 http://www.uu97.com/newshtml/200703/n1501828.html
國秀網 http://www.soochina.cn/scenic/ShowArticle.asp?ArticleID=9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