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帽

古代彰顯身份的冠冕

古時,三山帽(三山冠),算是流行度不低的一種冠冕。從唐到明,起初唐朝隱士戴來表示神仙之風,後來是被元朝武將戴上,再後來明朝太監如鄭三寶者也附庸風雅地戴起來了,但這些戴冠者都不是平頭老百姓,而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起碼也是個中上層階級人士才戴得,以彰表自身的一種高雅趣味。所以即使在頌揚鄭三寶下南洋間雜鬼神故事的明代小說里,為了突出鄭三寶身份高貴,也要讓他戴上一頂三山冠以表示來歷不凡。

來歷


漢代畫像石《周公輔成王圖》的局部
漢代畫像石《周公輔成王圖》的局部
目。前出土的漢代畫像石《周公輔成王圖》中,周成王頭戴三山冠,可見,最遲在漢朝它已出現,而且在人們心目中乃是王者之冠。
上圖是山東嘉祥蔡氏園出土的漢代畫像石《周公輔成王圖》的局部,圖中最左邊的是成王,頭戴三山冠(也叫王冠)。
1933年發掘出的遼南營城子東漢墓壁畫中,身為貴族的主人同樣頭戴三山冠,正被羽人引導成仙,可見三山冠的最初來源就和神仙、王者、貴族等有關,代表一種類似羽扇綸巾的煥然道氣和高古風雅。
在三國時期的半圓方枚重列式神獸鏡的浮雕中,作為當時信仰中男仙之首的東王公戴的也是三山冠,漢東王公車馬畫像鏡為漢代文物,該銅鏡為圓形、半圓鈕、圓鈕座。座外一周連珠紋。四枚帶連珠紋座的乳釘將主紋分為四組,主題紋飾為高浮雕神人車馬瑞獸:西王母、東王公對置而列,兩側各有二羽人相對相侍,東王公頭戴三山冠,旁有榜題“東王公”。現收藏於安吉縣博物館。
三山帽
三山帽
考慮到東王公就是被屈原歌頌過的東皇太一,也是道教宣傳的飛升成仙首先參拜的天帝(木公),可見三山冠和神仙的聯繫很是久遠了。

種類


隱士帽

隱士所戴的一種暖帽。以鹿皮、彩錦等材料製成。唐李群玉《寄友人鹿胎冠子》詩:“數點疏星紫錦斑,仙家新樣剪三山。”

武將帽

武士所戴的尖頂盔帽。元郭汪《送友人從軍》詩:“七星戰袍襯金甲,三山尖帽飄猩紅。”

道教帽

道教神仙的一種冠帽。元、明時期通俗讀物《碎金》記載,道服中即有星冠、交泰冠、三山帽、華陽帽、漉酒巾、接籬巾等等名目。三國時代吳國所制的銅鏡佛像,比如如夔鳳鏡或佛獸鏡上的佛像,因為當時佛教採取了本土化的傳播方式,所以往往仿效遠古道教神仙形象,頭戴三山帽。而在三國時期的半圓方枚重列式神獸鏡的浮雕中,作為當時信仰中男仙之首的東王公戴的也是三山帽。

太監帽

明代太監所戴的一種官帽。以漆紗製成,圓頂,帽后高出一片山牆:中凸,兩邊削肩,呈三山之勢,故名。明羅娥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四十六回:“(鄭和)頭上戴一頂嵌金三山帽,身上穿一領簇錦蟒龍袍。”《金瓶梅詞話》第七十回:“見一個太監身穿大紅蟒衣,頭上戴三山帽,腳下粉底皂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