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典

廣州出版社出版的歷史文獻叢書

耗時10年編纂完成的520冊大型歷史文獻叢書《廣州大典》由廣州出版社出版。《廣州大典》收錄4064種文獻典籍,完整而系統地反映了廣州這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發祥地的變遷和發展,其中大量篇幅詳實記載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原貌,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提供重要文獻支撐。

著作首發


2015年4月底,編撰10年的《廣州大典》首發,它是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廣州歷史文化史料著作的集成。旨在系統搜集整理和搶救保護廣州文獻典籍、傳播廣州歷史文化,共收錄歷代4064種文獻,涉獵範圍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詩詞歌賦,據估算僅核對掃描件便能堆30層大廈高。
雖然《廣州大典》將作為珍貴禮品贈與國內外200多家單位,但市民卻難得一見。羊城書展專設《廣州大典》主題展館,屆時市民均可一睹它的“芳容”。

著作內容


涉獵領域

《廣州大典》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廳策劃並組織編纂,以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藏書為基礎、海內外公藏機構和個人藏書為補充。全套叢書依經、史、子、集、叢五部分類,共520冊,每冊約850頁,涉獵領域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詩詞歌賦。

各部內容

全程參與《廣州大典》編纂工作的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副館長倪俊明告訴記者,廣州作為兩千多年商貿古城和重要港口,留存了大量有關海上絲綢之路的文獻遺存,在叢書所有5部分中均有收錄。
史部》收錄的包括《廣東通志》《粵海關志》《南海縣誌》在內的方誌和遊記,均詳細記載了我國在海上絲綢之路上對外經貿往來和民間交流的歷史。《子部》收錄晉代至清朝百餘名廣州府學者著述,內容包羅萬象,可謂古代廣州的百科全書,更記載了伊斯蘭教從海上傳入的重要過程。
《叢部》里的《海山仙館叢書》收集了很多明清傳教士如利瑪竇湯若望等寫的幾何學、天文地理和火器製造類的書籍,是清代人了解西方科學的重要平台,也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見證。《集部》里收納的明清兩代學者詩人的文集中,大量詩文談及外商到廣州經商及海上絲綢之路上中外貿易的情況,也是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