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那達慕大會
流行於內蒙等地的傳統節日
“那達慕”大會
氈包珍珠撒草,
流潮;
駿馬象流星追雲趕月,
歌聲象百靈婉轉悠揚… …
七、八月的草原總是沉醉在鮮花綠草的戀情里。這時,成千上萬的蒙古族牧民,就會穿起節日的盛裝,不顧旅途的遙遠,男女老少,乘車騎馬,雲集到綠海如茵的草原上。素日寧靜的草原,彩旗飄揚,人流縱橫,牛羊歡叫,牧馬嘶鳴,頓時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這就是蒙古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那達慕。
那達慕,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的意思。
那達慕的歷史由來源遠流長。蒙古人的祖先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在蒙古草原的廣闊地域上活動。那個“化鐵溶山”的神話,說蒙古族是從大山裡走出來的英雄民族。壯美清秀的額爾古納河,是蒙古民族歷史的搖籃。
原始社會,生存在蒙古高原的北方民族逐漸掌握了與野獸格鬥的本領,之後,又使用了騎射——這種較為先進的狩獵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摔跤、射箭、賽馬成為蒙古高原游牧民軍事訓練的鍛煉身體和遊藝體育活動。青銅器的產生,使摔跤、射箭、賽馬的條件越來越好起來。
清代,那達慕逐步變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組織有目的的遊藝活動。活動的規模、形式和內容都有了更大的變化。
清代的蒙古族王公以蘇木、旗、盟為單位,半年、一年或三年舉行一次那達慕大會。
現在的那達慕,從內容上比過去更為豐富了。
在比賽項目方面,除了傳統比賽項目,雙增加了馬術、步槍射擊、柔道、摩托車表演,蒙古象棋等內容。
賽馬,是現代草原上最激動人心的傳統娛樂活動。賽馬,早已經成為蒙古族男子的三項竟技之一,是衡量草原上蒙古族男子有無本領的重要標誌。
賽馬時,周圍百里以至幾百里以外的牧民,都驅車乘馬趕來聚會。
賽馬人數,多少不等,少則二、三十,多則上百人。
這時,觀眾那成千上萬的祝願的目光,都盯在那百十匹威風凜凜的駿馬身上。
賽馬開始時,騎手們一字擺開,個個扎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英俊而又瀟灑。遠道貌岸然而來的觀眾們都聚集在起點和終點上。起點和終點插滿了各種鮮艷的彩旗。只聽號角長鳴,騎手們便飛身上馬、揚鞭競馳、爭先恐後如箭矢齊發。一時紅巾飛舞,觀眾歡騰,聲震原野。
“它飛過路旁人們來不及觀年看,
賓士起來四蹄一塵不染,
好似歡跳的黃羊,
又象出籠的飛鳥,
鬃毛如同高原上的青草隨風旋轉,
毛色就象射在水面上的光環… …”
賽馬結束時,有一位口才超眾的民間老藝人端著奶子,捧著哈達,對著跑了第一名的駿馬,即興吟誦。對馬的身姿,甚至馬的每一個部位備加讚揚,並表示美好的祝願。最後將一些奶子抹在駿馬的腦門上,剩餘的敬給賽馬的騎手,並將哈達系在駿馬的脖子或韁繩上。
蒙古族射箭
蒙古族民歌中唱道——
罕山的藤條當弓背,鹿其麟的筋條做弓弦;
射穿十二層雲天的弓箭,把鬼域陰雲齊衝散。
射箭,最早用於作戰和狩獵。趙武靈王提倡胡服騎射,更促進了騎馬射箭活動的開展。以後騎射逐淅成了重要軍事訓練項目。至元代蒙古族“俗善騎射,用弓馬之利取天下”,射箭,就愈加顯得重要了。
自成吉思汗以來,蒙古族男子一到成年便自然成為義務兵,其主要武器之一就是弓箭。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后,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游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下來,以防外敵侵略和野獸襲擊畜群。
射獵是射箭的實戰演練。
射獵一般在冬初舉行。蒙古大汗先下詔旨,命令軍隊做好行獵準備,組成一個龐大的圍獵隊伍。
圍獵和臨陣作戰一樣,將部隊分成左、中、右三路,排好隊形,由高級軍官在前面率領,後面跟著輜重車輛。
由於歷史上弓箭是蒙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武器,人們也就非常尊重那些優秀射手。
優秀的射手都不怕強敵,樂於當眾表演或比賽自己的高超技藝。
因而,射箭便成了那達慕大會的重要比賽項目。
比賽分靜射和騎射兩種。
新中國誕生以前,鄂爾多斯地區的射箭比賽只有騎射一種。箭靶是內裝灰土的三個糟羊皮口袋。射程一般為三、四十步。以箭靶流灰為中,比賽者每人射三次,以中靶多寡分出名次。
在阿拉善和其它草原地區,靜射和騎射都同時並舉。
比賽時弓箭的式樣、重量、長度、拉力不限。比賽一般規定每人射九箭,分三輪射完,以中靶的箭數多少評定前三名,經予獎勵。
大型射箭比賽,參加者多達百名,中型的騎射賽約二十到三十人參加。
比賽跑道為四米寬、二尺深,長八十五米的一條淺溝,共置三個靶位。各靶位之間距二十五米。
第一靶是在兩米高的木架上掛一條一立方尺的彩色布袋。第二靶是一個一立尺的白布袋。第三靶是一個等邊三角形的白布袋。三個布袋中都裝著棉花。
第一、二靶位在射手的左側,第三靶則位於射手的右側。跑道的中心線與靶位的距離兩米來遠。
比賽規定為一馬三箭,三次射九支箭,要在規定的跑道內射完,如還有剩餘的箭,就被認為是不光彩的。
比賽開始前,射手穿緊身彩袍,背上弓箭,乘馬到起跑線預備。裁判員發令后,開始起跑。同時抽弓搭箭,瞄準箭靶。箭射在地上反彈中靶者判不中。當射中靶上的某一環時,靶環便自動脫落。這時觀眾就會不斷地給優勝者喝彩肋威
蒙古族摔跤
蒙古式摔跤是草原牧民最喜愛的運動項目,蒙語叫搏克。
摔跤運動在蒙古草原有悠久的歷史。
西安客省庄出土的兩件匈奴銅牌,圖案中間是兩個力士在摔跤。
銅牌的造型和藝術,屬於漢初匈奴遺物,而從摔跤的圖象所呈現的架式上看,大至與今天的蒙古式跤摔法同源。
元代之前的蒙古族摔跤活動,具有很大的軍事、體育性質,用以鍛煉力量、技巧,並用摔跤來選拔擢升力士。
蒙古族的摔跤,既不同於中國式摔跤,也不同於日本的相撲。它在規則、方法、服裝、場地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
蒙古式摔跤一上來就互相抓握,膝蓋以上任何部位著地都為失敗。摔跤人數是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一百二十八、二百五十六等雙數,總數不能出現奇數。
報名不分民族,不分地區,不限體重。
安排對手由德高望重的栽判員負責,不徵求摔跤手的意見。
比賽實行單淘汰制,即每輪淘汰半數。
摔跤手的服裝比較講究,下身穿肥大的白褲子,外面再套一條綉有各種動物和花卉圖案的套褲,上衣是用香牛皮製做,上邊釘滿銀行或銅釘,後背中間有圓形鏡或“吉祥”之類的字,腰間系有紅、藍、黃三色綢子做的圍裙,腳登蒙古靴或馬靴。
名跤手脖子上佩戴著五顏六色的布條項圈—江嘎,看上去煞是威風。它是在一定級別的比賽中獲得優勝的象徵。
比賽場地簡單,只要有一片草坪或鬆軟空地,觀眾席地圍坐,摔跤手就可以在中間進行比賽了。
比賽前,雙方都有高唱挑戰歌,以肋聲勢,唱三遍后,雙方摔跤手跳躍而出,做著雄鷹展翅的舞姿進入會場。比賽開始,摔跤的雙方互相致意和向觀眾敬禮后,開始較量。
頃刻間,爭鬥相撲,盤旋相持,腿膝相擊。
蒙古式摔跤以巧取勝,一跤定勝負,只要身體有一處著地就算輸了。但不能抱腿,不準反關節動作,不準扯褲子。
蒙古摔跤大體分踢、絆、纏、挑、勾等三十餘種、三百多個動作。
凡取勝者,到裁判台雙手捧出事先準備好的果子、奶食等,然後邊跑邊撒在圍觀人群中,讓大家分享他的“勝利果實”。
近年來,經過改革,古老的蒙古式摔跤,以其音譯—搏克馳名中外。在重大的那達慕大會上,都設有女子搏克比賽。她是那達慕體壇上一支嬌艷的奇葩,倍受國內外賓客睛睞。女子搏克獨具魅力的觀賞價值,為那達慕大會紡織了一束五色的彩環。
改革后的搏克運動,常以單獨項目構成比賽,這種比賽不僅設有個人冠軍賽,還設有團體賽,表演賽和安慰賽等內容,從而為古老的蒙古式摔跤,注入了無限的生命力。由此,搏克登上了全國比賽的殿堂。
蒙古族象棋
爭強半勝的蒙古族象棋,是那達慕大會上引人入勝的遊戲項目之一。
清朝年間,蒙古族象棋開始被人們重視起來,《口北三廳志》中就記錄了蒙古族象棋簡單的規則和玩法。
追宗溯源,蒙古族象棋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在古印度,它是一種叫作“卻圖郎卡”的棋,可四人同時遊戲。公元七世紀,傳到阿拉伯,叫作“沙特拉茲”。十五世紀後傳到歐洲,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國際象棋,因而可以說,蒙古象棋和國標象棋同出一源。
在成吉思汗西征后的十三世紀三十年代,這種棋藝就先於歐洲而傳到草原了。它是隨著蒙古草原絲綢之路的延伸,經過波斯在蒙古族中流行起來的。它的棋盤是由顏色深淺交替排列的六十四個小方格組成的正方形,與國際象棋的的棋盤一模一樣。淺色的叫白格,深色的叫黑格,棋子也分白黑兩種,共三十二個,雙方各有一王、一帥、雙車、雙象、雙馬和八個小兵。不同的是,蒙古象棋把象刻成駱駝,把兵刻成獵狗的形象,增添了草原游牧生活的氣氛和特色。據《綏遠通志稿》記載,蒙古象棋“以小木雕成各種模型。計諾彥二。獅虎各一。駝馬各四。車輪二。寶盆二。小獅八。小虎八。共計三十二枚。弈時,雙方各持十六枚。一方為諾彥、獅、駝、馬、車輪、小獅。一方為諾彥、虎、駝、馬、寶盆、小虎。兩方公塗紅黃二色。用方紙畫為六十四格。各佔三十二格。弈法;置棋子於方格中間,後行八格中,二格置諾彥與獅子。左右置駝、馬、車輪。前八格各置小獅一。對方布置亦如之。對弈時誰先走誰後走,沒有一定規矩。官長或右、或左、或前,只走一步。獅與虎左右前後斜可走八面。駝向前斜面。馬走拐格。車輪、寶盆如象棋之車,可走前後左右。小獅、虎向前走一步,若走至對方底格,即可當虎獅之用矣。以困死一方諾彥為終局,其中運用無窮。”
在民間,玩蒙古象棋仍然是古波斯的走法,這也是國際象棋原來的走法。蒙古象棋蒙語叫“沙特拉”,很顯然,這是阿拉伯“沙特拉茲”的轉音。
蒙古象棋本身還是一種優美的木雕藝術品。
蒙古族布魯
有一項奇特有趣的運動項目,在那達慕大會上常常要受到觀眾的歡迎和睛睞。那就是蒙古民族人人所喜愛的遊戲——“布魯”。
布魯,蒙古語為棒的意思。“布魯”遊戲就是投擲的遊戲。布魯的形狀象一把鑣刀,分為擲遠布魯和擲准布魯。擲遠布魯叫“海雅木勒”,擲准布魯叫“圖拉嘎”。也有二者兼備既能擲遠又能擲準的,頭頂處包有鉛頭或銅箍環。
布魯是產生於狩獵時代的狩獵工具,作為禦敵和打獵的武器,很早就在蒙古草原牧民中間使用了,後來漸漸地演化成了一種單純的娛樂活動。關於賽布魯,至今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在草原上流傳...
王爺府有一位名叫海日圖的公主,生得很漂亮。海日圖從小就喜歡玩布魯的遊戲,高超的技藝在方圓幾百里的草原上都很聞名。海日圖長到了出嫁的年齡,王爺說:“海日圖,金鷹飛得再高也要有歸宿,公主長大了怎能不嫁人呢?”海日圖說:“讓那些公子哥們與我賽布魯好了。”結果,這些公子哥們全都賬在了海日圖的手下。海日圖又與牧民青年進行比賽,最後輸給青年牧人巴特爾。海日圖就要與巴特爾結親了,草原上降下一片喜氣。但在成婚的那天晚上,狠心的王爺白音諾彥下令殺害了巴特爾。後來,草原牧人為了紀念海日圖和巴特爾,便在那達慕大會上舉行賽布魯活動。
布魯遊戲在內蒙古東部地區很流行。投擲的方法與手榴彈相類似,可以鍛煉力量、速度、靈巧以及準確的目測能力。
布魯的製作簡單,比賽場地也比較簡單。只要有一長方形的平坦場地,在三十米處立三根圓木杆,投擲就可以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