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濟廟

廣濟廟

廣濟廟(即舵嶴廟)始建於元朝初年(約公元1300年前後),距今已700餘年,在清康熙年間最具規模,佔地面積約30畝,有大殿五間四弄。

整體布置


東西各有廂房,南樓中間有戲台,共有房屋近40餘間,東邊古柏參天,西邊荷花碧池,南面道地中央有旗杆一對,屋脊上有二龍抱珠,宏偉壯觀,柱樑、樓閣、戲台雕刻精緻,惟妙惟肖,大殿內正中塑有揚大郎神像一尊,左聯是“保宋隨楊公武震雁門,奸臣妨功而殉國”。右聯是“受皇封立忠祠春秋表彰名垂千古振葛菖”。樑上橫匾是“宋室元勛”。常年香火旺盛,香客不斷,遊人不絕。

相關傳記


傳說很早以前,舵嶴一帶人煙稀少,現在的稻田原是汪洋一片。有一年夏季刮強颱風,不知從何處飄來一塊靈牌擱淺在海灘,有人撿到后一看,此牌位上書“宋朝名將揚繼業之子揚大郎之位”,當地人民敬仰有功之臣遂將此牌位放在海浪打不到的地方,那時舵嶴雖有人居住,但應家灣荒山野林一片,時常有一隻老虎出沒,舵嶴住戶害怕被老虎傷害,早晚不敢遠行,自從放了這塊牌位之後,老虎從不走過此牌,而且有人看見老虎在牌位前作跪拜。人們認為此牌有一定的靈氣,連吃人的老虎也會向牌位作揖跪拜。為此群眾自發地將牌位請進一間簡陋的小屋,由於百姓敬仰此屋逐步擴展,至康熙年間命名為“廣濟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