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下鎮

浙江省瑞安市下轄鎮

塘下鎮位於瑞安市東北部、塘河之畔,東瀕東海。南連汀田街道,西鄰錦湖街道,北靠甌海區仙岩街道,東北靠龍灣區海城街道。面積81.6平方公里(2019年)。轄5個辦事處,8個居民區,69個村民委員會,1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鎮政府駐邵宅村,距瑞安城區12千米。104國道、G15瀋海高速公路、濱海大道、溫瑞塘河過境。古迹有始建於梁天監年間的龍翔寺,建於明洪武年間的瀕海城防。

塘下是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試點鎮,中國汽摩配之都。2017年10月,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第19名。2018年10月9日,塘下鎮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2019年9月11日,入選“2018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2019年10月8日,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100名。

2019年,塘下鎮列入溫州市環大羅山科創走廊規劃重點區域,成為溫州都市區建設的核心之一。溫州軌道交通S2線、溫州軌道交通S3線、溫州軌道交通M1線(遠期)均有在塘下鎮設站。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塘下鎮常住人口為303941人。

歷史沿革


塘下行政區劃地圖
塘下行政區劃地圖
鎮所在地古稱塘下庄。
明嘉靖(1522-1566年)屬崇泰鄉四都;
民國時期為東區區署駐地。
1931年屬塘下鎮、鼎鳳鄉;
1943年改鎮為鄉。
1949年後仍稱塘下鄉;
1953年改為建制鎮,
1958年稱塘下管理區;
1964年改為塘下公社;
1984年改塘下鄉;
1985年2月撤鄉改鎮。
1949年至1992年,為塘下區區公所駐地。
1992年6月撤區擴鎮,三都鄉併入塘下鎮。
2000年8月,撤銷塘下鎮、鮑田鎮、場橋鎮、海安鎮、梅頭鎮、羅鳳鎮,合併設立新的塘下鎮。調整后的塘下鎮轄99個行政村、10個居民區,鎮政府駐邵宅村。
2001年,將塘下鎮的上塗、西一、中星、東門、埭頭、石坦、嶼門、邱宅、東溪、東成10個行政村和前岡、后岡2個居委區(即原梅頭鎮轄區)劃歸龍灣區管轄。2007年底,面積8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09萬,外來人口11.03萬轄5個辦事處,8個居民區,89個行政村。
2011年,根據瑞安市人口六普數據,塘下鎮常駐人口34萬。鎮政府駐邵宅村塘川南街。塘下鎮在塘下辦事處和鮑田辦事處之間設立塘下中心區新城。2011年瑞安市行政區劃調整,根據溫州市政府的指導意見,設立塘下新區和塘下鎮,區鎮合一辦公。

基本概況


塘下鎮
塘下鎮
溫州市五大鎮級市之一。浙江省27個中心鎮小城市培育試點之一。
塘下鎮隸屬浙江省瑞安市,是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是浙江省教育強鎮、體育強鎮和溫州市三星級文明鎮。地處浙江東南沿海,截至2007年底,總面積83平方公里,下轄5個辦事處,89個行政村,常住人口17.09萬,外來人口11.03萬。截止2011年,根據瑞安市人口六普數據,塘下鎮常住人口31.21萬(包含暫住人口)。
塘下鎮歷史悠久,明嘉靖間分屬帆游鄉三都和崇泰鄉四都。鎮所在地古稱塘下庄;民國20年(1931)分屬塘下鎮和鼎鳳鄉;32年改鎮為鄉。1949年後仍稱塘下鄉;1953年改為建制鎮,1958年稱塘下管理區;1964年改為塘下人民公社;1984年復置塘下鄉,1985年撤鄉復鎮至今,1992年三都鄉併入塘下鎮,根據全國行政區劃調整,同年,管轄塘下片區8鎮的塘下區撤銷。
民國時期為東區區署駐地,1949年至1992年,為塘下區區公所駐地,現為塘下片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境內河流密布,道路縱橫,溫瑞塘河穿越鎮境南北,104國道縱貫鎮西,塘梅公路橫跨東西,河網、道路遍及全鎮,交通方便。歷史上,經濟原以農業為主,是聞名全市的糧食高產區;而工業基礎薄弱,僅有農副產品加工、農具製作等幾家工廠;數十家商鋪錯落在沿溫瑞塘河東岸一條長約700米的老街東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改革開放方針的指引下,經濟快速發展,以塑料編織帶、機械等業為主要產品的家庭工業順起。中央及有關省、市領導同志頻頻前來視察、參觀。后逐步形成以股份合作經濟為主體的鄉鎮工業群體。1996年,全鎮有鎮、村辦企業、聯戶股份合作企業、私營個體企業等2445家,工業產值達17.53億元。集市貿易也迅猛發展,有佔地100畝的汽摩配城,及小商品、農副產品、副食品等市場11個;市屬金融、供銷、財稅、糧食、工業、農業、郵電、電業、科技、教育、公安等部門均在這裡分設機構,是溫州市30個經濟強鎮之一。
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城鎮建設。80年代以來,新建沿街樓房4600多間;公用房18萬平方米,建中小學10所,幼兒院3所,電影院7座,醫院2所,老區革命紀念館1座;改造沿河老商業街,新建東西、南北走向的街道共13條,總長13425米;建成通向各村混凝土道路27條,總長37763米,新建公路9.5公里,橋樑78座,碼頭2座;擴建日產10000噸自來水廠1座,自來水普及率95%;新建公廁42座,變電所l座;液化石油氣仟配站1座,燃氣使用基本普及;敷設排水管道24公里,垃圾堆放場l座;各項基礎設施漸臻完善。90年代初組建環衛隊伍,現有環衛工人32人,機動垃圾車1輛,環境衛生面貌顯著改善。全鎮現有公用基礎設施:道路總長83.2公里,其中高級道路34.2公里,路燈655盞,路燈輸電線路37公里;中、小型自來水廠9座,日供水能力1.2萬噸,園林綠地面積8670平方米;全鎮房屋建築面積109萬平方米,其中私人房屋91萬平方米。
2010年被列入溫州市政府提出的五個"鎮級市"
2011年列入浙江省27個小城市,享受縣級權利,實行強鎮擴權,來更好適應塘下的發展。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塘下鎮位於瑞安市的東部沿海,東瀕東海,南連汀田,西鄰潘岱,北靠仙岩。鎮域總面積83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運輸便利,離瑞安市區12公里,距溫州機場18公里,104國道和甬台溫高速公路穿鎮而過。
塘下鎮
塘下鎮

氣候特徵

境內山色秀美,河網密布,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冬暖夏涼、宜居宜商。

土地資源

全鎮有耕地面積5.08萬畝,基本形成田成方、路成網、林成行、渠相連的農田園林化格局,10萬畝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圍區正在建設之中,與已建成的7.72公里“五十年一遇”標準堤塘將形成美麗的風景線,成為全省一流的觀光農業;淡水河面積5700畝,淡水資源充足,襯托出江南水鄉的本色;林業用地面積44937畝,山川常年蒼翠蔥籠;已開發沿海灘塗面積1132l畝,水產養殖效益顯著,發展海洋經濟前景十分廣闊。

行政區劃


鎮政府駐邵宅村,郵編:325204。轄8個居民區(建勝、建設、建國、建民、建輝、場橋頭、龜令、磨埭河)、89個行政村(邵宅、張宅、陳宅、趙宅、韓田、肇平垟新瀆、肇平垟中村、肇平垟下村、塘西、上金、岑頭、北堡、里北垟、新居、東陳、垟頭、西南、陳宅旺、小南山、新溪、鮑五、鮑一、鮑二、鮑三、鮑四、鮑七、新方、凰灣、官進、鮑垟、高星、官瀆、高營、東洲、上升、南河、上戴、上潘、上馬、后朱、前橋、前北、前豐、前進、新前、五林、五方、埭上、埔橋、龜山、西嶴、陳嶴、上葉、西河、上灶、五興、鳳士、塘口、八水、雙橋、吳嶴、鳳瀆、花園、前庄、中南、中北、鳳川、馱山梅林、馱山岩頭、沙嶴、馱山中爿、馱山西爿、馱山東爿、山官、鳳勝、沙河、沙瀆、銀嶴、雙鳳、海東、海北、鎮海、海西、霞霖、石崗、鳳山、鎮東、城南、城東)。
村規模優化調整后,塘下鎮由原先的89個行政村調整為69個行政村和14個社區。將上馬、新坊、趙宅、陳宅、官瀆、官進等14個集鎮中心區域的行政村,升級為14個新社區;將岩頭、中爿、西爿等9個小村,優化合併馱山、三都、東塘嶴3個新的大村。
區域面積人口政府駐地
塘下辦事處15.4平方公里4萬人邵宅村
場橋辦事處13.3平方公里2萬人五林村
海安辦事處8平方公里1.4萬人海東村
鮑田辦事處20.1平方公里4.3萬人鮑五村
羅鳳辦事處26.3平方公里2.7萬人鳳士村

人口數據


人口

全鎮下轄5個辦事處,89個行政村。
根據溫州市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分鄉鎮(街道)常住人口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塘下鎮常住人口為303941人。

經濟


綜述

2000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達38.55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2.18萬元,是全國同期的3倍多,工農業總產值107.80億元,外貿出口交貨值達5.14億元,財政收入2.78億元,實現農民人均收入8199元。經濟綜合實力位居瑞安市34個鄉鎮的首位,是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和溫州市小城市改革試點鎮。
塘下鎮
塘下鎮
改革開放后,塘下人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敢為人先,大膽實踐,憑藉“長三角”和“泛珠三角”經濟圈連接點這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在市場經濟的搏弈中搶得先機,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經濟發展之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是“溫州模式”的發祥地之一,連續多年名列浙江省百強鎮、溫州市三十強鎮行列。2007年,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10.65億元,外貿出口交貨值21.49億元,財政總收入12.5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674元。
汽摩配行業是塘下的支柱產業。20世紀70年代初,幾乎與商品經濟同時而生的塘下汽摩配產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已成為全國汽摩配生產的主要基地之一,是瑞安市“中國汽摩配之都”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培育了一批具有戰略眼光和開拓精神的優秀企業家,湧現出了瑞明集團、勝華波集團、超陽集團、南洋汽摩集團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企業集團和骨幹企業。2007年,全鎮擁有各類汽摩配生產企業1700多家,實現總產值89.63億元,佔全鎮工業總產值的42.55%,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07家,銷售收入達72.68億元,其中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企業28家,超億元企業16家。
2008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26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98億元。綜合實力列全國500強鎮第97位、全省百強鎮第58位、溫州市三十強鎮第4位。主要特點:一是區位優勢明顯。我鎮處於溫州大都市區的核心圈內和溫州沿海產業帶的發展主軸上,不僅是瑞安城市北部組團中心,而且是瑞安市“三線聯動,接軌溫州”戰略實施的主力軍和橋頭堡,在城市化和承接溫州產業轉移中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二是產業集聚度高。經過多年發展,我鎮已形成汽摩配、通用機械、電氣機械三大主導產業,實現工業總產值224.44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產值155億元,佔69%)、外貿出口交貨值28億元,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70家、銷售產值超億元企業27家、無區域企業集團8家。其中尤以汽摩配行業發展勢頭最好,已成為擁有生產企業1000多家、銷售產值超億元企業23家、產值101億元的產業集群。三是人民生活富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530元,生活總體比較富裕,末全鎮境內金融機構居民儲蓄餘額62.85億元;居民消費能力很強,對小轎車、住房等大宗商品需求高。四是僑鄉地位突出。

文化


清-朱正鈞宅
清-朱正鈞宅
塘下人文歷史悠久,是浙南最先出現的革命根據地。明嘉靖(1522?D1566年)屬崇泰鄉四都;民國20年(1931年)設鎮,民國32年(1943年)改為鄉;1952年8月改為建制鎮,1958年稱塘下管理區;1964年改塘下公社;1984年改稱塘下鄉;1985年2月撤鄉設鎮;1992年6月撤區擴鎮,三都鄉併入塘下鎮;2000年8月行政區劃調整,塘下、鮑田、海安、場橋、梅頭、羅鳳等6鎮合併為新塘下鎮。塘下自古人才輩出,文風鼎盛。先公陳傅良從少為文自成一家,開永嘉學派之先聲,建有陳傅良紀念棺,參觀者絡繹不絕;肇平洋,是浙南大地上最先出現的革命根據地之一,劉英、李英才等這些黨的好兒女,聚集於此,尋找光明,播灑火種,用自已的鮮血染紅了浙南大地,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共和國嶄新的今天,他們的卓越成就和革命業績,為塘下譜寫了燦爛的篇章。陳傅良後人,馱山的陳卓如成立浙南地區第一次農民武裝隊伍,后犧牲。塘下毗鄰名勝古迹眾多,景色秀麗。東有波濤萬頃的東海和千姿百態的銅盆島;北有山峰奇聳、泉瀑噴珠的仙岩風景區,塘下高速出口就在仙岩鎮和塘下鎮交界之處,遊客可以從塘下下高速去仙岩更近。近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綠》就是對仙岩梅雨潭的由衷讚歎;西有60KM處,有瑞安高樓寨寮溪九潭飛瀑連袂山間,氣勢磅磅。
作為甌越文化的典型代表,塘下自古文風鼎盛,人才輩出。古有南宋先公陳傅良從小為文自成一家,開創了永嘉學派之先聲。近有劉英、蔡雄、李英才、陳卓如等一批黨的好兒女,以肇平垟、馱山為根據地,在浙南大地播灑了革命火種。塘下還是南戲和溫州鼓詞的重要發源地。

交通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距溫州機場20多公里,104國道、甬台溫高速公路均穿境而過。
塘下鎮
塘下鎮
塘下鎮
塘下鎮

公交交通

線路起始站終到站線路類別票價
201路沙嶴始發站汀田塘下公交2元
202路西嶴里北垟始發站塘下公交2元
205路沙嶴始發站陳嶴首末站塘下公交2元
206路垟頭站八水始發站塘下公交2元
106路陳嶴首末站瑞安城鄉公交總站瑞安公交2元
116路上馬站瑞安城鄉公交總站瑞安公交2元
溫州公交19路
(經停)
瑞安市客運首末站西站首末站溫州公交2-8元
瑞安公交8路
(經停)
飛雲渡附一醫新院區公交客運樞紐瑞安公交2元
社區巴士陳嶴線陳嶴首末站龍灣大禪寺首末站溫州公交3元
塘下陳嶴社區巴士
塘下陳嶴社區巴士

城鄉客運

途徑塘下的城鄉巴士有瑞安-梅頭、瑞安-狀元、塘下-梅頭、水頭-狀元等。2016年11月16日起,火車南汽車客運站增開塘下班線(試運行),該站班線由原來的瑞安、洞頭、文成、虹橋四條增加到五條。塘下線首班9:20,末班為18:00,日發12班。

市域鐵路

溫州市域鐵路S2(塘下)
溫州市域鐵路S2(塘下)
溫州S2城市軌道交通共設站點20個。

軌道交通

溫州軌道交通S2線共設站點20個,起於樂清城東街道下塘,由北向南,途經樂成站、萬嶴站、鹽盆站、翁垟北站、翁垟南站、黃華站、靈昆站、機場站、永興站、沙城站、天河站、海城站、塘下站、清泉站、汀田站、莘塍站、上望站、世紀大道站,終點沿規劃溫瑞大道至瑞安市人民路站。S2建成后,將大大改善塘下鎮的交通環境,並進一步實現各組團的有效串聯,帶動沿線區域城市化進程。
溫州軌道交通S3線是構建溫州中心城區與永嘉、瑞安、平陽等城市副中心間快速連接通道。該線路北起於永嘉高鐵站,經溫瑞大道、塘下大道。

社會


教育

初中
序號學校序號學校序號學校序號學校
1塘下一中2塘下二中3鮑田中學4新華中學
5場橋中學6海安中學7羅鳳中學
小學
序號學校序號學校序號學校序號學校
1市實驗二小8下林小學15海安中心小學22場橋中心小學
2市實驗三小9上馬小學16鮑田中心小學23場橋二小
3塘下實驗小學10韓田小學17鮑一小學24羅鳳中心小學
4塘下一小11上金小學18鮑二小學25羅鳳二小
5塘下二小12岑頭小學19鮑三小學26羅鳳三小
6塘下三小13塘西小學20鮑四小學27羅鳳四小
7塘下四小14新華小學21鮑七小學28珠霖武校

文化事業

塘下鎮
塘下鎮
塘下堅持以科學規劃為龍頭,不斷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異。2006年還正式啟動了塘下中心區開發建設,大大提升城市建設水平。隨著經濟的發展,全鎮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都得到了長足的進步,許多工作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先後組建了全國首家鄉鎮級行政審批中心、浙江省首家鄉鎮級總工會、溫州市首家村級青年中心、溫州市首家鄉鎮級慈善組織。

獲得榮譽


2019年9月11日,塘下鎮入選“2018中國鄉鎮綜合競爭力100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