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輯錯了的故事

剪輯錯了的故事

《剪輯錯了的故事》是茹志鵑在粉碎四人幫之後寫的短篇小說,通過正反對比手法,把現實和歷史加以對照,揭露了極“左”思潮泛濫時期造成的虛假浮誇給黨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簡介


作者茹志鵑
作者茹志鵑
《剪輯錯故》品圖政策益衝突系,追究謂政策執兼益言甘浩劫揮疑。張賢亮,反思的深度則被推進至一個新的水平。
茹志鵑《剪輯錯故》革爭曾群眾骨肉連、患共干甘,怎“躍”顧群眾,“領導、興”“甘”,異化。
獲獎項
《剪輯錯了的故事》獲1979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作者簡介


茹志鵑是當代著名女作家。她的創作以短篇小說見長。筆調清新、俊逸,情節單純明俠,細節豐富傳神。善於從較小的角度去反映時代本質。曾用筆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於上海。家庭貧困,幼年喪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換錢過活。11歲以後才斷斷續續在一些教會學校補習學校念書,初中畢業於浙江武康縣武康中學。1943年隨兄參加新四軍,先在蘇中公學讀書,以後一直在部隊文工團工作,任過演員、組長、分隊長、創作組組長等職。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從南京軍區轉業到上海,在《文藝月報》做編輯。

影響


小說選
小說選
《剪輯錯了的故事》寫於1979 年,發表以後影響很大,並榮獲全國首屆短篇小說獎。它反映了作家茹志鵑經過十年“文革”煉獄,復出之後在藝術風格上有了很大的變化,——“從微笑到沉思”,清新優美的筆調中開始出現“憂傷的恢諧和辛辣”。這篇小說在當時幾乎是第一篇正面接觸、重新認識文革以前的某些歷史教訓的問題。
作者對生活的深刻思考是通過歷史與現實的鮮明對照進行的。
一方面通過對現實的描寫深刻地揭示當時左的虛假浮誇風給黨和人民帶來的巨大危害:政治上破壞了黨的崇高威信、破壞了黨與人民的血肉聯繫;經濟上影響和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使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
另一方面又通過歷史的回憶,用歷史的光榮來鞭策現實的醜惡。作家熱情地讚揚老甘在革命戰爭時期為革命出生入死、處處事事為群眾利益著想的優良革命作風,以此來喚醒甘書記蛻變的靈魂,使之重新回到人民中間,重新做黨的好乾部。作品中的老壽在尋找老甘的途中,站在山頂上放開雙臂高聲呼喊——“回來,黨的光榮!回來吧!咱們勝利的保證!”

主題


這出自肺腑的心聲實際上就是全文的主旨,就是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恢復和發揚共產黨的革命傳統,使她更加光榮偉大。這篇“小說所包含的歷史內容、所體現的作家思考、以及讀者感受到的力透事物的實質的深刻都顯示了茹志鵑的膽識和潛在的力量。”與此深厚內容相適應的是表現手法的創新。
在結構上,作者打破了過去截取一個生活橫斷面的方法,選取七個生活場景,每一個場景自成一體,幾乎是一篇篇獨立的小小說。這七個生活場景的組接,採用一種剪輯”錯了“的形式,”有意略去情節之間的連貫性,打破正常的時間和空間順序,跳躍式地在現實、歷史和夢幻之間巧妙地交織與相互間隔。這其中老壽的心理活動成為各篇連接的內在紐帶,把所有的場景、生活片斷統一在一個鮮明的主題之下。這種時序的顛倒、自由聯想和突兀多變的跳躍式的敘述故事的方法加大了現實和歷史的對比幅度,使作品的主題在強烈的對比中更加突出。
“七個生活場景各採用一個新穎的小標題:如“拍大腿唱小調,但總有點寂寥”。“也不知是老壽背了‘時’,還是‘時’背了老壽”。“‘大地啊!母親’,不是詩人創造的”等。這些標題大都引用各節正文中的對話,既有提示作用,又生動活潑,古拙質樸,透有一種農民式的幽默,為全文那種溫和敦厚的諷意和詼諧的風格增色不少。
作品中老壽這個人物寫得較為成功。這是一個純樸的農民,又是一個正直的黨員,性格果斷又帶有倔強。當年為支援去新區開闢工作的縣大隊,他拿出一家人賴以過冬的僅有的全部口糧;為支援淮海戰役前線戰鬥,他砍倒心愛的棗樹充做柴草。但是,當他看到“虛誇風”、瞎指揮等錯誤作法使“革命”成了“變戲法,變給上邊看”時,他的思想便起了很大的變化,先是不解、困惑,后是憤怒、不能容忍,最終因為成了”革命“路上的絆腳石,被打成右傾分子。老壽陷入深深的憂慮之中。他更加懷念革命戰爭時代的幹群關係,呼喚黨的光榮傳統歸來,以致產生夢幻。作者極有層次地刻畫了老壽的心理活動,並以此為線索結構全書,在老壽這一形象上,寄託了作者對人民的無限熱愛之情。至於老甘-甘書記這一形象,作者的處理則比較巧妙。正如小說第二節的標題所標:“老甘不一定就是甘書記,也不一定就不是甘書記”,作者在具體描繪中有意斬斷人物的歷史聯繫,將老甘和甘書記放在兩個不同背景的事件上,寫成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從為革命出生入死的老甘到將革命視為變戲法的甘書記,這中間是一片空白,為讀者留下想象和思索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