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

俞平伯的詩作

《春水》是俞平伯的第一首新詩《春水》,和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一起刊登在1918年5月的《新青年》月刊上。這不僅是他本人新詩創作的起步,也是中國出現最早的新詩作品之一。

俞平伯青年時代在北京大學讀書,他思想活躍,思維敏銳,善於接受新事物,有積極進取精神。在時代的感召下,他便投於蓬勃興起的新文學運動,而成為一名衝鋒陷陣的驍將。

原文


五九與六九,抬頭見楊柳。
風吹冰消散,河水綠如酒。
雙鵝拍拍水中游,眾人緩緩橋上走。
都說“春來了,真是好氣候。”
過橋聽兒啼,牙牙復牙牙。
婦坐橋邊兒在抱,向人討錢叫“阿爺”!
說道“住京西,家中有田地。
去年決了滹沱口,丈夫兩男相繼死;
弄得家破人又離,剩下半歲小孩兒。”
催車快些走,不忍再多聽。
日光照河水,清且明!

創作背景


他積極倡導白話詩和白話文的創作,不怕守舊先生們罵為“叛徒”,早在“五四”前的1918年5月,就寫了第一首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白話詩《春水》,發表在《新青年》月刊第4卷第5期上。由於俞平伯是提倡新體詩較早的人,他這首詩發表之後,便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對推動新詩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具有不可磨滅的地位。

作品鑒賞


在當時為數不多的新體詩中,俞平伯的這首詩,的確是難得的佳作。在構思、結構、風格、技巧等方面,它都具有鮮明的藝術特點。
一是“寫景抒情,清新婉曲”(《中國文學大系·詩集》),朱自清曾經如此讚美俞平伯的這首詩。他的此種看法,可謂是頗有見地的。俞平伯此作,把雪融冰釋,河水碧綠,楊柳返青,白鵝雙雙拍水嬉戲,眾人緩緩漫步橋上的氣象和情致,描寫得如詩如畫,歷歷在目,給人一種大地回春,生機盎然的感受,令人耳目一新。可見作者非常善於捕捉早春季節具有典型性的景象和濃郁的意境入詩,便能起到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正如作者自己所說,寫新詩,“話說一部分,意思卻籠罩全體”(《白話詩的三大條件》)的道理。
同時,作者在詩中還描寫和敘述了所見所聞平民百姓的不幸遭遇,抒發了對下層受害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詩的 第二、三節,作者即以沉重的心情,描寫和敘述一個家住京西的農家受害婦女,懷抱飢餓而啼哭的半歲小兒,向人們悲苦地訴說:去年滹沱河泛濫決流,淹死了丈夫和兩個兒子,弄得家破人亡,萬般無奈,只有坐在橋邊,向人乞討謀生。此等悲慘凄苦的情景,真是令人難以目睹和耳聞。“催車快些走,不忍再多聽。”即是作者此種感情的表露。然而一年過去了,滹沱河的水照樣還是如此碧綠、清明,這對受害的下層勞動人民是何等的不公!“日光照河水,清且明”兩句,即巧妙地流露出對受害者的憐憫和不平,只是寫得比較婉曲罷了。
由此可以說,俞平伯這首詩,可以堪稱是寫景抒情,情景交融、“清新婉曲”的傑作。也應當看到,俞平伯之所以能寫出這首同情下層勞動人民不幸遭遇的詩篇,並非是偶然的,這與他力主詩歌創作要“為人生”、為平民而寫的思想是分不開的(《詩底進化的還原論》)。
二是具有純樸質實,自由灑脫的風格。俞平伯認為,新詩不但題材要“探取平民底生活”,抹掉脂粉氣,“還淳反樸”,並且“風格也要是平民的”(同上)。他說“雕琢是陳腐的,修飾是新鮮的”(《白話詩的三大條件》)。
他的這首《春水》詩,就寫得純樸質實,通俗易曉,不飾雕琢。詩的結構也自然靈活,自由灑脫。
全詩雖然分為四節,但每節的詩句和每句的字數,皆不盡相同。第一節八句,第二、四節四句,第三節六句;有三字句,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不等,參差錯落,饒有情致。此種無規律的自由詩,就大大地突破了古典詩詞講究平仄、韻律、對仗等諸多束縛。俞平伯認為,詩歌不應成為貴族的殿堂,這正是他把詩歌還給民眾的嘗試。
三徠是字句精當雅潔,音節和諧。俞平伯雖然提倡新詩要平民化,主張要從平民生活、民間故事傳說中汲取素材;詩的風格也要平民化,吸取民歌的形式之美,“不限定句末用韻等;但他也非常強調詩歌,“用字要精當,做句要雅潔”,“音節務求諧適”,要講究“聲氣音調頓挫”。他認為詩歌“是抒發美感的文學”,“文詞粗俗,萬不能抒發高尚的理想”,遣詞命篇,應當“完密優美”(同上)。
他的這些詩歌理論,在《春水》詩中已經完全體現出來了。試看此詩的第一節:“五九與六九,抬頭見楊柳。風吹冰消散,河水綠如酒。雙鵝拍拍水中游,眾人緩緩橋上走。都說‘春來了,真是好氣候’。”吟誦起來,不僅琅琅上口,音節和諧,聲調頓挫,而且用字做句,十分精當雅潔,生動形象,頗富美感。尤其“風吹冰消散”四句,猶如一幅絢麗多彩、春回大地的畫圖,寫得優美動人,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詩的最後“日光照河水,清且明”兩句,寫得非常雅潔、簡括,戛然而止,鏗鏘有力。
俞平伯的“舊詩詞功力甚深”,這兩句的遣詞造句,顯然是吸取了古典詩詞的優點,顯得格外的含蓄蘊藉,令人回味無窮。
總之,在新文學運動蓬勃興起的時候,俞平伯這首《春水》詩,便以嶄新的面貌,以摧枯拉朽的態勢展現在文壇上,無疑就給反對新體詩的守舊派以強有力的衝擊,為新體詩的創作樹立了一面旗幟。

作者簡介


俞平伯(1900年-1990年),原名俞銘衡,字平伯。現代詩人、作家、紅學家。清代樸學大師俞樾曾孫。與胡適並稱"新紅學派"的創始人。他出身名門,早年以新詩人、散文家享譽文壇。他積極參加五四新文化運動,精研中國古典文學,執教於著名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