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18條詞條名為陳濤的結果 展開

陳濤

革命烈士

陳徠濤(1920-1941),女,原名余素芳,字冰梅。民國9年(1920)生於安徽省霍丘縣一個貧農家度。陳濤為黨和人民的壯麗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獻出了青春年華,時年僅二十一歲。

人物簡介


革命烈士陳濤(女)遺像
革命烈士陳濤(女)遺像
姐弟5人,她排行第二,自幼聰慧伶俐,因家庭貧困,只給她一人卜學。14歲時,由於她成績優異,考入陸耿女子中學。一次,放學途中,見一女孩落水,她和同學劉斌下河奮力搶救,使女孩脫險。
劉斌是她的摯友,其父母包辦婚姻,要將其嫁給一地主少爺。她獲悉后,對劉的父母婉轉陳辭,指出包辦婚姻的害處,一面鼓舞其堅強起來,在她支持下,劉斌掙脫了封建婚姻的枷鎖,踏上革命征途。
民國29(1940)5月,陳濤光榮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秋,響應中共中央開闢蘇北(江蘇省濱海縣)抗日根據地的號召,參加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政治部教導大隊學習,后隨八路軍五縱隊奔赴鹽阜區,在阜寧縣碩集區槁民運工作,不久,調任阜寧縣二區(東坎一帶)工委書記,在郭集(今陳濤鄉,陳濤村)、王油坊一帶,走村串戶,宣傳和組織群眾,進行抗日活動,她不論到哪裡,主動幫助群眾家抬水、洗衣、做飯,和與地群眾親如一家人,大家都稱她是八路軍派來的好乾部。
在惡劣的戰爭環境中,陳濤在王油坊組織農救會,以鞏固抗日民主政權,還組織了一支近30人的革命武裝--青年隊,武器不足,她發動地方開明士紳借槍、獻槍,在士紳王慕韓帶頭獻槍的影響下,經十餘天的努力,計籌集步槍40多支,武裝了青年隊。
陳濤帶領青年隊出操、練武,唱抗日歌曲,學軍事知識,上革命理論課,使青年隊很快成為一支堅強的抗日武裝。士紳王慕韓也因此受感動,願為抗日救國效力,經常讚揚陳濤文武全才。
在抗日形勢迅猛發展中,玉油坊一帶的反動地主,如坐針氈,對陳濤更加仇視,欲置死地而後快,一場蓄謀已久的反革命暴亂事件終於發生。
民國30年(1941)9月4日深夜,戴灘的反動地主王慕昭勾結頑常備二旅中隊長孟藩。帶領100餘人,向陳濤和青年隊住地一一王崇岳家包抄過來,青年隊內部的叛徒陳紹武、朱德清、徐榮打開大門,讓頑軍魚貫而入,陳濤等奮起還擊,困寡眾懸殊,21歲的陳濤和張崇山隊長等人,均光榮犧牲。黨和政府為悼念陳濤將原糜灘區戴灘村改為陳濤村。
今濱海縣陳濤鄉也因紀念陳濤烈士而命名。

人物生平


陳濤,女,原名余素芳,字冰梅。一九二O年出生於安徽省霍丘縣城關鎮的一個貧苦人家。
一家九口,僅靠外祖母擺的一個小小茶攤和一部搖面機,勉力打發著饑寒交迫、風雨飄搖的日月。
陳濤姐弟五人,她排行第二,因為從小就聰慧伶俐,外祖母和父母特別喜愛,加上家境貧寒,只給她一人上學讀書。低下的社會地位和饑寒的日月,使年幼的陳濤,懂得生活的甘苦,體察父母的艱辛。放學回家,常常利用早晚時間,主動做些家務事,儘力減輕家人的負擔。
在小學里,陳濤勤奮學習,刻苦攻讀,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十四歲那年,即以優異成績考入陸耿女子中學。她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一次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有一個小孩不慎落水,陳濤和同學劉斌奮力搶救,使這個瀕於夭折的小生命轉危為安。小孩的父母稱讚不迭,同學、老師和街坊鄰里,高度讚許她倆見義勇為的精神。劉斌是陳濤的摯友,父母要將她嫁給一個地主的少爺,劉斌執意不肯,但又不敢違抗親命,陷於極度苦悶之中。陳濤知道后,對劉斌萬般同情。一面對劉斌的父母慷慨陳詞,宣傳封建婚姻制度的害處,一面鼓勵劉斌堅強起來,擺脫家庭的束縛。在陳濤的熱忱幫助和支持下,劉斌終於鼓起了勇氣,掙脫了家庭包辦婚姻的羈絆,離開家鄉,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在學校里,陳濤團結同學和有正義感的老師,頂住舊勢力的壓力。有次陳濤等人揭發級任老師阮忠凡貪污學費的問題,阮非常反感,便利用陳濤等人演出進步劇目的事,給她們扣上“思想危險”的帽子,向校方告發,要開除學籍。這個消息一傳出,陳濤和同學們一起,向校方說理並進行罷課。校方無奈,只好收回成命,但又要給她們以記大過處分。陳濤在同學們的支持下,寸步不讓,堅決反對,學校又被迫撤銷這一決定。不久,她憤然離開學校,結束了學生生活。
在地下黨組織的教育幫助下,陳濤輟學后,即參加當地民眾教育館組織的活動。組織進步青年開展抗日救國宣傳,帶領婦女貼標語、呼口號、唱抗日救亡歌曲、演抗日救亡戲劇,以喚起民眾,投入抗日救國的滾滾洪流。
抗日烽火遍燃中華大地。一九三九年初,陳濤懷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和謀求婦女解放的強烈願望,加入了國民黨安徽省抗戰總動員委員會(由我黨的幹部和國民黨進步人士組成)直屬第卅五工作團,一投身到民族革命鬥爭的行列。
在卅五工作團黨組織的領導下,陳濤潛心閱讀了《青年修養》、《論持久戰》、《社會發展史》等革命書籍。由於她刻苦學習,文化水平較高,同志們有不理解的段落、詞句,有不認識的字,詢問求教時,陳濤總是反覆解釋,耐心教誨,直到搞懂為止。每次討論時,陳濤講得頭頭是道,很有見地,對人頗有啟發,所以大家都愛聽她的發言。
一九三九年秋,安徽省抗戰總動員委員會部署各地組織募捐,慰問前方將士。陳濤所在的小組,第一次到做了在僻野深山的一個村莊搞宣傳募捐,開保民大會時,陳濤英姿勃勃,作激動人心的演講。她從東三省的淪陷講到“七·七”盧溝橋事變,從上海的“八·一三”事件講到南京大屠殺,曆數日本侵略軍燒殺搶掠的滔天非行。當講到日本侵略軍使我們多少父母失去心愛的兒女,多少婦女失去親愛的丈夫,多少孩子失去慈祥的父母時,台上台下,人們悲憤萬分,潸然淚下。會後,廣大群眾踴躍捐資。
又一次在大別山區名叫麻埠的一個較大集鎮募捐。開始,以唱歌、演戲的形式吸引人眾,待人聚多了再作演講。陳濤歌聲清脆,情感動人。她引吭高唱“募寒衣,請捐助,要募寒衣千萬數,前方將士缺衣服,寒衣募給將士穿……”的《募捐歌》,深深打動了在場聽眾的心。演唱和宣講完畢,她們就到鎮上募款,一次就募得數百元光洋和票子。在幾個小組中,陳濤這個組募款最多,受到組織上的表揚。
一九四O年五月,陳濤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新四軍江北游擊縱隊政治部辦的教導大隊學習一個多月後,被分配到安徽廣興集一帶堅持鬥爭。這裡的反動勢力非常猖獗,不到半年時間,我方就遭敵三次夜襲。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陳濤一人負責一個保的工作,從未離開過戰鬥崗位。即使是生病卧床不起,還惦記著革命事業。她生活艱苦,衣著樸素,緊裹綁腿,足蹬草鞋,象燕子似地往來於群眾之間。當地稱之為“窮苦人的好女兒。
一九四O年下半年,為開闢蘇北抗日根據地,陳濤和同志們一起,踏上向蘇北進軍的征程。一次,橫穿津浦鐵路國民黨軍封鎖線,一天一夜步行一百八十華里。這個隊多是些不到二十歲的孩子,到達宿營地,一個個累得精疲力竭,不想動彈。而陳濤卻不顧自己的勞累,主動為大夥打來熱水,張羅鋪蓋,忙個不停。在行軍途中,戰友李甲因高燒宿在一個農家的地鋪上。夜深了,她和李濤一起前來探望,燒水、煎藥,直到李甲的熱度退了,她們才回到自己住宿的地方。
艱苦生活和火熱鬥爭的磨鍊,使陳濤逐步成長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
她來到鹽城,被分至阜寧縣碩集區搞民運工作,在黨組織關懷和支持下,出色地完成黨所交賦的革命任務。
黨的需要,就是革命戰士的意願。一九四一年春,陳濤奉命到阜寧縣東北行署擔任二區工委書記,在郭集、王油坊一帶和其他同志一起宣傳發動群眾,投入偉大的抗日鬥爭。
“人民群眾是革命戰士的父母,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奪取革命的最後勝利”,陳濤牢記領導人的話。她一到王油坊,就到貧苦人家去串門子。每到一家,不是揭開鍋蓋看看吃的;就是到床上看看蓋的,問寒問暖。黃家媳婦王平,是個剛過門的新娘,沒有換身衣服,陳濤就從身上脫下一件送給她,使黃姓一家人感動得熱淚盈眶。陳濤與貧苦群眾結下了魚水深情。看到人家拿水喊,她就去摸扁擔幫著抬水;看到哪家春碓拐磨,她就上前幫幫忙;誰家地面髒了,她拿起掃帚就打掃。群眾過意不去,拉著不讓她干,陳濤深情地說: “我們都是一家人,我幫你們做點事,是應該的。”她和群眾相處,感情篤深,親若家人,貧苦群眾讚譽說:“八路軍派來的這位好姑娘,真是處處把我們放在心上啊!”
險惡的鬥爭環境,使陳濤這位年輕的革命戰士深深懂得“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極端重要性。到王油坊后,在訪貧問苦的基礎上,立即組織革命武裝一一青年隊。經她大力宣傳、深入動員,很短時間,就有近三十個年輕人參加了青年隊。有了組織,有了人,手中沒有武器怎麼辦?於是,向開明士紳、富戶“借槍”,動員群眾獻槍。陳濤主持召開地主、士紳和富戶座談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反覆講解組織地方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軍的重大意義,動員為保衛中華借槍、獻槍。‘地主、士紳王慕涵,比較開明,同情抗日。陳濤多次登門,說服他帶頭借槍。經過耐心、艱苦的工作,十多天工夫,即借到四十多枝。
在陳濤帶領下,青年隊出操、練武、學唱歌、上革命理論課,生活豐富多彩,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成為保衛地方新生政權的一支堅實的武裝力量。
在王油坊一帶,陳濤認真執行黨的統戰政策,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參加抗日。當地地主王慕涵,是阜寧參議會常委。她經常向王宣傳共產黨的主張,講解大敢當前,團結抗日的道理,使王慕涵連連點頭稱是。陳濤還常向他了解各方面惰況,徵求意見,改進工作,王慕涵深受感動,稱讚她雖然是位年輕姑娘,但是共產黨的一位文武雙全的幹才,表示願為抗擊日本侵略軍出力。
在建立地方抗日武裝的同時,陳濤還組織起農教會,發動農民起來抗戰,發展和鞏固了抗日民主政權。抗日形勢迅猛發展,王油坊一帶的反動地主、國民黨頑固派殘餘分子和土匪,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他們視陳濤為眼中釘、肉中刺,欲置死地而後快。
陳濤烈士
陳濤烈士
一場蓄謀已久的反革命暴動終於發生了。陳濤和青年隊隊長張崇山以及一部分隊員住在王忠岳家。戴灘的反動地主王慕昭,勾結頑阜寧縣常備二旅中隊長盂藩,率領百餘人,於深夜將王姓住宅重重包圍。潛伏在青年隊內部的叛徒陳紹武、朱德清、徐榮等,突然將大門打開,匪眾魚貫而入。陳濤發覺后,旋即組織隊員英勇還擊,自己腿部中彈,鮮血直流,倒在地上,仍向國民黨軍和土匪發射一顆顆抗擊的子彈。終因眾寡懸殊,彈盡無援,國民黨軍和土匪的彈雨密集,陳濤身中數彈,同青年隊長張崇山壯烈犧牲。
徠陳濤為黨和人民的壯麗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獻出了青春年華,時年僅二十一歲。阜寧縣東北地區和王油坊一帶群眾失去了一位革命的親人,黨和人民失去了一位忠勇的好女兒。
陳濤烈士,永遠活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