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馬圖

元趙孟頫畫軸

《牧馬圖軸》於1980年11月出版的《美術叢刊》上發表,此圖曾在2007湖州“趙孟頫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趙孟頫書畫展覽”上展覽過,並得到與會專家的首肯與高度讚揚。

趙孟頫在此幅畫中,既吸收了前輩的繪畫技法,又融入了個人的情感,對馬的容貌、奚官的舉止刻畫得十分傳神,體現了畫家細膩的觀察力、高超的表現技巧和深厚的人文修養,隱含著作者在擺脫塵世困擾之後,享受著無拘無束的生活所帶來的悠閑和安逸。

該作品反映了作者在元代之時極想避居世外,獨自享受著隱逸恬靜生活的心態。人物、馬匹是此幅畫作的靈魂所在,全圖雖以李公麟白描手法表現人物和馬匹,但用筆簡練,線條纖細而遒勁,不做色彩渲染而體積感、質感頗強。這是趙孟頫的特技畫法,其後,其子趙雍、其孫趙麟都曾有類似這樣的畫法,已經成為家趙氏傳。

歷史背景


趙孟頫在此幅畫中,既吸收了前輩的繪畫技法,又融入了個人的情感,對馬的容貌、奚官的舉止刻畫得十分傳神,體現了畫家細膩的觀察力、高超的表現技巧和深厚的人文修養,隱含著作者在擺脫塵世困擾之後,享受著無拘無束的生活所帶來的悠閑和安逸。
趙孟頫的人物與鞍馬圖不僅以高超的技能給人以形象美感,更重要的是,他往往在這些作品中寄託著自己的思想情緒。他筆下的馬,雄姿英發,皆有千里駿馬之相,有許多馬則是擬人的,是趙氏人才自許的象徵,流露了他的儒家行義達道思想及懷才不遇情感。趙孟頫雖自喻為千里馬,但他的濟世願望只是一廂情願,元廷並沒有讓他施展政治抱負與經世之才,而是讓他在發頌詞、寫經文中消磨歲月,他的行義達道自然成為泡影。對此,趙孟頫十分苦惱。他壯志難酬,又難以擺脫元廷的羈絆,宛若和平時代禁苑中的千里馬,只能充當“太平盛世”的車衛儀仗,“老向天閑無戰功”而已。他的鬱郁不得志的楚楚自憐之心,乃在《浴馬圖》、《人騎圖》、《奚官調馬圖》、《秋郊飲馬圖》等作品中宣洩無遺。這些畫圖中的駿馬,雖然蹄勢瀟灑,毛色亮麗,逸態飛騰,矯健不凡,卻只能在奚官的調教下活動于禁苑,嬉戲於溪澗,或到京郊放風,舒展筋絡,僅為皇家氣派點綴,碌碌無為。

藝術賞析


該作品反映了作者在元代之時極想避居世外,獨自享受著隱逸恬靜生活的心態。人物、馬匹是此幅畫作的靈魂所在,全圖雖以李公麟白描手法表現人物和馬匹,但用筆簡練,線條纖細而遒勁,不做色彩渲染而體積感、質感頗強。這是趙孟頫的特技畫法,其後,其子趙雍、其孫趙麟都曾有類似這樣的畫法,已經成為家趙氏傳。
趙孟頫的人馬畫用線多強調含蓄勁秀,喜用高古遊絲描,很少用粗細頓挫變化明顯的蘭葉描。此作品里的馬倌身著唐裝,立馬豐肥圓厚,神情、姿態皆輕鬆自如。趙孟頫以文人意筆勾線,行筆偏工。這幅畫靜中有動,馬體精確細膩柔美,神情姿態舒展自如,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畫家構圖功力之高深,從畫面效果來看主要是筆墨趣味佔了上風。

題識藏印


《牧馬圖軸》題識:孟頫。鈐印:水精宮道人、子昂、趙 收藏印:欽賜忠良長白山長索額圖字九如號愚庵書畫珍藏永貽子孫、耿昭忠信公氏字在良別號長白山長收藏書畫印記、湛思、宋鶴齡藏印、戴培之家藏印。
《牧馬圖軸》於1980年11月出版的《美術叢刊》上發表,此圖曾在2007湖州“趙孟頫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趙孟頫書畫展覽”上展覽過,並得到與會專家的首肯與高度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