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鎮街道

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轄街道

虢鎮街道,隸屬於陝西省寶雞市陳倉區,地處陳倉區南部,東與東關街道接壤,南隔渭河與磻溪鎮相望,西鄰千渭街道,北依周原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5千米,總面積14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下轄個村(居),其中:3個社區、5個行政村。2011年,農業總產值1195萬元,工業總產值15.2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2億元,各類存款餘額12億元。

歷史沿革


因轄區曾是周文王母弟虢仲封地而得名。
西周時,為周武琡虢仲封國時置虢縣。
秦、漢、隋、唐、宋和元朝前期一直為虢縣縣城。
元朝中期降虢縣為鎮,屬寶雞縣轄。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將寶雞縣政府駐地由寶雞遷往虢鎮。
1952年8月,設虢鎮區,轄14鄉。
1956年9月,設為虢鎮鎮。
1958年,改為虢鎮公社,轄8個生產大隊,同年12月,將虢鎮改為大公社,轄11個管理區和虢鎮。
1961年,恢復虢鎮公社,轄8個生產大隊。
1964年8月,改為城關公社,增設虢鎮鎮(管城關鎮居民)。
1968年3月,虢鎮鎮更名為紅旗鎮,次年9月,恢復原稱謂。
1984年4月,城關公社併入虢鎮鎮,轄13行政村、3街道,12社區。
2000年,所轄行政村、街道、社區未變。
2001年12月,撤銷楊家溝鄉併入虢鎮鎮,更名虢鎮,轄24行政村、3街道、10社區。
2011年7月,撤銷虢鎮建制,設虢鎮、千渭、東關3街道。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虢鎮街道轄東堡、南堡、西堡、北堡、高家堎5個行政村,東街、中街、西街3個社區;下設35個村民小組、33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下轄個村(居),其中:3個社區、5個行政村。辦事處駐虢鎮南環路中段。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610304001001111東街社區
610304001002111中街社區
610304001003111西街社區
610304001200111南堡村
610304001201111東堡村
610304001202111北堡村
610304001203111西堡村
610304001204112高家堎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虢鎮街道轄區總人口46391人,常住人口45115人,城鎮化率97.2%。另有流動人口1276人。總人口中,男性23655人,佔51%;女性22736人,佔49%;14歲以下6541人,佔14.1%;15—64歲35675人,佔76.9%;65歲以上4175人,佔9.0%。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45325人,佔97.7%。2011年,虢鎮街道人口出生率6.7‰,人口死亡率2.1‰,人口自然增長率4.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313人。
2021年,陳倉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 ,虢鎮街道人口為5997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虢鎮街道財政總收入624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10467元。

第一產業

2011年,虢鎮街道耕地面積6603畝,人均0.4畝;林地面積70畝。2011年,虢鎮街道農業總產值1195萬元,比上年增長0.1%。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虢鎮街道糧食生產19552噸,人均421千克。其中小麥10149噸,玉米1439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2011年,虢鎮街道蔬菜種植面積1400畝,產量1915噸,主要品種有菠菜、大白菜、芹菜等,其中菠菜480噸,大白菜1357噸。2011年,虢鎮街道大型農業機械140台。

第二產業

2011年,虢鎮街道工業總產值15.2億元,比上年增長25%。工業企業271家,職工8259人;實現企業增加值5.6億元,比上年增長17%。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虢鎮街道商業網點1788個,職工6720人。2011年,虢鎮街道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2億元,比上年增長8%;城鄉集貿市場5個,年成交額2.8億元,比上年增長15%。截至2011年末,虢鎮街道郵政網點4個,業務收入49.89萬元。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44個。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500萬元。截至2011年末,虢鎮街道境內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賓館、旅社、招待所23家,床位2060張。2011年,虢鎮街道共接待遊客16.5萬人次,收入1.0725億元,比上年增長5%。截至2011年末,虢鎮街道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4.2億元。

文化


虢鎮歷史久遠,文化積澱深厚。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這裡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及其部落活動的主要區域。西周時這裡是周文王胞弟虢仲的封地——西虢國的國都。秦武公時秦國就在這裡設置了虢縣。南北朝時這裡設置了權力很大的武都郡北周時在這裡設置了朔州州府。秦、漢、隋、唐、宋和元朝前期一直是虢縣縣城。元朝中期虢縣併入寶雞縣,成為寶雞縣第一大鎮,1949年市縣分家后,成為寶雞縣縣城。
蕭史“吹簫引鳳”、韓信“暗渡陳倉”、虢季子白盤、西周何尊、先秦石鼓等多處古文化遺址和國家級文物承載著悠遠的歷史文化。虢鎮擁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處。

交通


虢鎮街道境內隴海鐵路、寶中鐵路、西寶南、中、北線公路、西寶高速公路等國家幹線鐵路、公路交匯,交通便利。

社會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虢鎮街道有各類科技人才4266人,其中技能人才2926人,農村實用人才1340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虢鎮街道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296人,專任教師8人;小學3所,在校生1372人,專任教師9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766人,專任教師17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虢鎮中學。

文化事業

2011年,虢鎮街道有農家書屋5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社火皮影戲馬勺臉譜等。截至2011年末,虢鎮街道有線電視用戶1.6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1.4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虢鎮街道有體育場地26個,100%的城市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5%。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虢鎮街道虢鎮醫院1個、村級和社區醫療衛生所13個,病床75張;專業衛生人員144人。2011年,虢鎮街道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1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3252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虢鎮街道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9戶,人數335人,支出20.25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8人,支出1.3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53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98人次,共支出8.6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4人,支出1.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3.86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888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0820人。
虢鎮街道風貌
虢鎮街道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