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鳳岐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曹鳳岐,男,漢族,1945年7月12日生於吉林省扶余縣(現為松原市),中共黨員,現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並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投資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金融學會副會長等職。

人物經歷


曹鳳岐從1970年起在北京大學任教,1986年晉陞為副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曹鳳岐教授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曹鳳岐教授
教授,1992年晉陞為正教授,曾擔任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副主任,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從1992年起享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特殊津貼。
曹鳳岐長期從事宏觀經濟管理、股份經濟、金融與證券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曹鳳岐是最早提出在中國要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推行股份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學者之一,他在經濟體制改革理論與實踐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詣,做出了突出貢獻。曹鳳岐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主持多項國家和教育部等重點科研項目,出版了20餘本專著、教材,發表200餘篇學術論文,多次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其代表著作有《股份經濟論》、《資本市場論》、《中國企業股份制的理論與實踐》、《股份制與現代企業制度》、《中國企業管理教學案例》、《中國金融改革、發展與國際化》、《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戰略》、《中國商業銀行改革與創新》和《貨幣金融管理學》等。多次獲省部級以上科研和教材獎。2007年獲“中華十大經濟英才特別獎”,2008年被北大聘為“葉氏魯迅社會科學講座教授”。

教育背景


曹鳳岐
曹鳳岐
1965年至1970年 北京大學經濟系政治經濟學專業
1978年至1979年 進修於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系研究生班
1987年 奧地利經濟大學進修並講學
2000年12月至2001年3月日本名古屋大學作訪問教授

工作經歷


曹鳳岐
曹鳳岐
2009年擔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並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投資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市金融學會副會長,香港城市大學兼職教授等職。
曾任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副主任、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全國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1987年曾被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聘為客座教授。

教授課程


保險學
證券投資學
貨幣金融管理專題研究
貨幣銀行學
股份經濟專題研究
股份經濟與證券市場
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
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
證券市場與證券投資專題

研究領域


金融
證券
股份經濟

榮譽稱號


《貨幣金融學》 1992年12月獲北京大學優秀教材獎
《貨幣金融學》1991年5月獲北京大學科研二等獎
《貨幣金融學》1991年1月獲光華安泰獎
“社會主義條件下股份制不是私有制” 1992年獲遼寧優秀論文獎
“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的困難與出路” 1991年獲優秀論文獎
“我國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與中介目標” 1991年12月獲北大學報優秀論文獎
1992年9月獲北京大學教學優秀獎
《中國企業股份制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 1994年獲北京市科研成果二等獎
“論社會主義證券市場”獲北大學報優秀論文獎
《股份制與現代企業制度》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6年榮獲花旗獎教金
2021年3月,榮獲2020-2021年度“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

研究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與管理研究”
教育部“九五”重大科研項目“中國企業管理案例庫組建工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WTO與中國商業銀行改革與創新”
主持建設銀行“股票質押貸款質押率分析”項目
湘財證券資本市場高級論壇論壇,已舉辦44期
日本名古屋大學作訪問教授期間(2000年12月-2001年3月)研究成果:中小企業融資管理研究(英文)
“中國企業管理案例庫叢書”總編,《企業管理案例》、《戰略管理案例》、《市場營銷案例》、《管理信息案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2002年5月
多次參加國內、國際學術研討會,其中主持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光華新年論壇”金融專題

研究成果


《貨幣金融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主編
《中國企業股份制的理論與實踐》企業管理出版社1989年4月 主編
《穩操勝券》-股票債券投資技巧與策略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8月 主編
《證券實務大全》經濟日報出版社1992年 責任副主編
曹鳳岐
曹鳳岐
《怎樣組建股份制企業》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與厲以寧、張國有合編
《中國股份制理論與實踐》(修訂版)企業管理出版社1993年1月 主編
《中國證券市場走勢》經濟日報出版社1994年姚長輝合編
《證券投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主編
《宏觀經濟運行中的貨幣與資金問題》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主編
《中國企業的跨國經營》中國計劃出版社1996年厲以寧合編
《中國企業股份制改造實務全書》 中國言實出版社 1997年 主編
《怎樣組建股份制與股份合作制企業》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 與厲以寧、張國有合編
《股份制與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管理出版社1998年4月 專著
《中國證券市場發展、規範與國際化》中國金融出版社1998年5月 主編
《如何進行企業重組與併購》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 主編
《中國人民共和國證券法》 實用問答中國金融出版社1999年5月 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釋義》中國金融出版社1999年5月 主編
《中國企業管理教學案例》及《使用說明》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與厲以寧共同主編
《中國金融改革、發展與國際化》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11月 主編
《跨世紀的中國投資基金業》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4月 與厲以寧共同主編
《股份經濟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2月 專著
《證券投資學(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與劉力、姚長輝合編
《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與賈春新合編
《趨勢——北大資本高級論壇》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0月 主編
《資本市場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主編
《經濟發展與資本市場管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 主編
《中國資本市場創新》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主編
《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5月 主編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戰略》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 主編

社會職務


參與證券法起草
參與證券法起草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投資學會常務理事
北京市金融學會副會長
《證券法》起草小組副組長
《證券投資基金法》起草小組副組長
《證券法》修改小組顧問

獲獎情景


榮獲第四屆“中華十大經濟英才”特別獎
曹鳳岐
曹鳳岐
曹鳳岐中華十大經濟英才特別獎
曹鳳岐提名理由是
孜孜不倦,力求精深,堅持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創新。仰首吶喊,苦身踐行,為發展和規範金融證券市場嘔心瀝血。是貢獻突出、創新卓越的經濟英才。
曹鳳岐的獲獎理由
經濟學是“經世濟民”之學。經濟學的重要任務是研究如何發展經濟,造福於人民。中國經濟要發展,必須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研究經濟改革理論與方法,是每個經濟理論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我們處在偉大的改革年代,曹鳳岐是在經濟體制改革中成長起來的。多年來,曹鳳岐就是本著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的思想,不斷地對中國經濟和金融體制改革中的問題進行探索和追求。曹鳳岐是在國內比較早的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學者之一;曹鳳岐是國內比較早地提出必須進行銀行體制改革建立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體制的學者之一;我是在國內最早提出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推行股份制的學者之一;曹鳳岐也是在國內最早提出建立股票市場,發展證券市場的學者之一。2009年前後,曹鳳岐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如何發展中國資本市場上,參與了《證券法》的起草工作,參與的《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提出了“在發展中規範,在規範中發展”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的原則。
2020年12月,榮登2020中國品牌人物500強榜單,排名第461位。

整治股市


消化遺留問題 健全“治市”制度
曹鳳岐教授就國內資本市場亟待解決的有關問題發表了看法。
信心是關鍵
曹鳳岐
曹鳳岐
2008年最初8個月,中國股市下跌近60%。曹鳳岐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場制度不完善,市場不成熟,投資者也不是很成熟。在這種情況下,股市大起大落很難避免。同時,2008年宏觀經濟也面臨一些困擾,投資者的信心受到影響。
對於大小非減持、再融資等影響股市穩定的說法,曹鳳岐表示不贊同。他指出,事實上也有大小非減持和再融資,股市卻沒有下跌。恢復投資者信心是最重要的。
2008年央行公布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17.5%,之後大盤下跌,直至3000點以下。而在2007年,每上調一次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股市就漲一次,這一現象無法按照經濟學原理解釋,主要是大家對股市充滿信心。想辦法恢復大家的信心是最重要的問題,其他都是次要的。
靠制度治理市場
曹鳳岐的觀點是是應該把精力放在治市上。要在市場制度和上市公司制度建設上做一些事情。比如,強制分紅制度、平準基金制度、印花稅雙邊徵收改為單邊對賣者徵收等。
還要完善新股發行制度。發行制度對大機構有利,他們可以方便地享受到一級市場的收益,但對中小散戶相對不利。因此,可以考慮不按資金申購,而按賬戶申購,讓老百姓享受到一級市場的收益。
從長遠來說,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制度,才能解決現存的一些問題。曹鳳岐提出了具體建議:
一要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板,推出創業板市場,建立健全非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系統,改善和推進面向法人的產權交易市場等。擴大市場容量,改變市場結構,擴大市場規模,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渠道,努力實現供求平衡。
二要積極培育藍籌股市場。大盤藍籌股是中國優秀企業的代表,由於市值比較大,不容易被炒作,能夠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三要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進一步發展證券投資基金市場,充分利用證券投資基金專家理財的優勢和通過投資組合防範分散風險的特點,維持股市穩定。美國60%的家庭都持有基金,在中國,散戶也應該更多地投資於基金市場。
四是適時推出股指期貨,完善股市做空機制。當前由於股市只有現貨市場,容易造成市場單邊上漲或下跌;而利用股指期貨市場,可以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推出股指期貨和創業板上市是長期制度建設措施,所以不應存在先後問題。實際上這兩項制度本身已經比較成熟,隨時都可以推出。當然在當前市場不穩定的情況下,推出哪項制度都應慎重。
曹鳳岐還強調要加強監管,要從法律上加大對非法證券活動的打擊力度,對虛假陳述、內幕交易、操縱市場行為要嚴格監管,對其打擊力度要加大;要更好地維護投資者的利益,凈化市場環境。

相關改革


商行改革

金融全面開放條件下的商業銀行改革與創新
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
2001年的12月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到2005年的12月份我們已經滿5年了。中國銀行業及整個金融業金融全面開放時期,銀行及整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促進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首先促進了中國銀行制度和金融制度的進一步創新。中國以前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的體系正在向股份化和市場化的方向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其次,加入WTO以後,外資銀行和金融機構金融中國,他們具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具有先進的服務技術、高水平的服務效率和很高的商業信用,帶入了很多國際市場的競爭機制。有利的推動了中國銀行業素質的提高和各方面水平的提高。第三,加入WTO以後加快了中國國際化的步伐。
然後我們必須清醒的看到WTO過渡期以後中國的銀行業將面臨新的考驗和挑戰。根據WTO的協議,2006年以後中國將取消所有對外資銀行的所有權、經營權的設立形式,包括所有制的限制,允許外資銀行向中國客戶提供人民幣業務服務,給予外國銀行國民待遇。
隨著外資銀行的相關地域限制和業務限制的取消,外資銀行在中國市場上擺兵布陣更加激烈,中資銀行要縮小差距提高競爭力時間已經非常緊迫。
在市場不斷開放的競爭作用下,中國銀行業受到強烈的衝擊,優質客戶和優質人才的流失是業務喪失等一系列的難題,使中國銀行業受到脫胎換骨般的鎮痛。
因此,在金融全面開放條件下,中國商業銀行必須進一步和持續的改革和創新。我想有幾點:

法人治理

要建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結構
第一,要建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部管理機制。前面的幾位領導實際對這個問題都做了很深入的闡述,我簡單的講一下。
曹鳳岐
曹鳳岐
建立真正的法人治理結構,大家知道中國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出了很多的問題,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國的公司還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法人治理結構。中國國有銀行除了農行以外都進行了股份制改革,都在境內外上市,已經都是上市公司了。下面的任務就是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不僅形似而是神似法人治理結構,就是神似法人治理結構但是真正的不夠還不行,真正在公司體制的基礎上建立內控機制、風險防範機制,這些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發展,最關鍵的是建立有激勵和約束的商業銀行管理體制。
中國商業銀行內部管理體制存在嚴重的缺陷,妨礙了自我約束,也妨礙了自我激勵。例如,中國商業銀行的報酬制度,既不能激勵優秀的員工,又不能在權利和責任上匹配,這造成了銀行職員利用自己的權利獲取貸款帶來的好處,從而帶來中國銀行工作人員道德的約束,因此我們應該建立道德約束機制。幾大商業銀行都在做這方面的工作。

業務創新

第二,業務必須創新。中國的商業銀行除了發展傳統的存款、貸款業務之外,要在其他業務方面創新。
一,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中國銀行主要是從傳統業務,即存款和貸款業務。到目前為止,業務量上佔到90%以上,中間業務不足10%,而國外先進的銀行中間業務的業務量達到了40%到50%。中國商業銀行應該大力發展中間業務,除了傳統的結算業務之外還要開展其他的中間業務,中國人民銀行在2001年就發布了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暫行規定,這個暫行規定可以開展的中間業務相當多,適用審批的中間業務包括票據承兌、開除信用證、擔保類、金融衍生業務、各類投資基金的申購、保管,代理證券業務、代理保險業務,還有其他業務。備案的有,各種匯兌、出口托收、進口代收,代理髮行、承受政府債券,代收、代付業務,但是各類銀行在這方面開展的都很模糊。
二,大力開展個人經營業務。商業銀行個人經營業務是以自然人和家庭為對象,為個人或者家庭提供存款、融資、匯換、委託諮詢等個人業務,個人業務是一種綜合業務,涵蓋個人資產類、負債類和個人中間業務的方面,個人資產類項目包括住房消費貸款、汽車消費貸款等以自然人為借款對象,以服務個人消費為目的的消費貸款品種。個人負債類項目主要是指個人存款業務,比如外幣一本通或者具有直接投資服務功能的品種。
個人中間業務,包括個人結算、匯兌等傳統中間業務,按期轉帳、個人投資顧問與納稅申報諮詢等業務,以及代收保險單、代收水電費,等代收、代付等業務。
西方銀行已經推出了一系列涵蓋個人投資、諮詢、代理等各領域的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快速發展,以花旗銀行為例,已開發出了包括投資、理財、貸款、信用卡和網上服務的幾十個種類,滙豐銀行則能夠提供包括銀行服務、貸款服務、卡服務、保險服務和投資服務五大類的上百種的個人金融業務產品,個人金融業務成為貫穿銀行、證券、保險業務的重要領域。
我們要開展業務,以理財業務為核心,通過細分市場,以先進的產品和優質的服務,打造專業而穩健的零售銀行形象,保證市場領先地位。要做很多事情,比如我們要有客戶群的劃分,客戶群有金卡、銀卡、一般客戶,要實行客戶經理制,對重點客戶專人負責,要式行關係營銷、實行全員營銷,要建立3C形象策略,企業形象設計、顧客滿意策略、客戶關係管理。企業形象非常重要,企業形象的關鍵是有好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具有良好的信譽和完善的信譽體系,實行客戶關係管理最現代的一些管理還有一些產品的創新。
三,現代金融業務創新。現代金融業務創新最重要的特點是網路金融創新。網路金融是現代金融非常重要的方面,今後銀行服務可能相當部分是通過網路來進行的,總體來說是網商銀行,在網上可以存款、網上可以貸款、網上可以結算,銀行的物理網點將變得越來越少。信用卡業務是現代業務的一部分,在美國和其他的國家可以說一卡走天下,不但通過信用卡交易存貸款,還可以通過信用卡交煤氣費、交電話費、交水費。中國的信用卡業務總體來說發展非常快,所有的卡加起來有幾億張,但是中國的信用卡業務還存在不少問題,有相當的信用卡不是真正的信用卡。信用卡是一種功能很多的卡,這個卡可以消費業可以透支。
現代業務的發展使紙質貨幣變成電子貨幣、有形貨幣變成無形貨幣,從過去交易手段變成支付手段,信用卡具有電子貨幣的功能,要花大技術投入建立平台,這種平台是網路平台,煤氣、電子公司、電器公司、車站都可以聯網。我們銀行的信用卡業務發展很快,比如說發展最好的是招商銀行,招商銀行有一卡走天下、一網走天下,應該說做的很不錯,其他銀行也是不錯的。已經出現了什麼情況呢?原來是不收什麼費用,客戶太多了就得收費,實際收費也可以,世界各國都要收費,但是要提高服務功能和質量這是收費的一個根本,要不然就不能因為客戶多了進行收費,所以說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值得研究的。

風險防範

建立和健全風險防範的體系
第三,建立和健全風險防範的體系。
銀行存在諸多的風險,包括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利率風險,從另一個角度說存在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應該說在中國的國有商業銀行體制還沒有完全轉變的情況下,中國商業銀行的風險主要是體制信用風險和管理信用風險,所以說這些方面我們要進行防範,另外中國銀行業的信用風險也是非常大的,就是違約風險。還有隨著現代業務的發展市場風險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要建立一個體系,要進行風險管理。
中國商業銀行應該實行經濟資本管理,經濟資本管理是現代商業銀行普遍應用的經營管理工具。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巴塞爾資本協議逐步變為世界各國所接受,並且對商業銀行核心的監管標準,以及商業銀行風險度量方法的發展和成熟,歐盟大銀行相繼建立了經濟資本管理體系。經濟資本管理已經成為現代商業銀行制度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加強商業銀行內部的經濟管理和風險管理的手段,過去中國商業銀行缺乏經濟資本管理觀念缺少資本金約束,因此建立以資本約束業務規模增長的資本管理機制,以資本的充足程度和股東回報期望決定規模擴張的邊界和業務發展的方向,對造就穩健、健康、基業常青的現代銀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立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機制還需要建立預警機制,通過現代化的電子計算機技術和其他的風險管理技術急早的發現風險,以早化解和處理風險。

交叉滲透

業務要交叉和滲透
第四,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之間業務要交叉和滲透。
加入WTO以後中國的金融運營與管理體制將受到嚴重的挑戰,中國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和分業管理的政策,規定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信託業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這個提法還是《證券法》首先說出來的,修改的時候是有所改動,但是說“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我們還是實行的這個原則。
這種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方針政策應該總體上來說符合我們當前的實際,對防範風險有一定的好處。但是應當看到,在國外混業經營、混業管理已經成為發展的方向,美國堅持了60年的分業經營管理近10年已經有所突破,1999年通過的現代金融法案已經徹底的否定了分業經營和分業管理,英國、日本也放從了這些管理。所以我們在現代條件下應該允許銀行業、證券業業務調查,在管理方面向綜合方向發展。
鼓勵和支持中國商業銀行參與國際金融的競爭
第五,鼓勵和支持中國商業銀行參與國際金融的競爭,鼓勵和支持中國商業銀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
曹鳳岐
曹鳳岐
外資金融機構入住中資銀行出現良好的勢頭,帶來好的合作效益和合力效益,已經有多家中資銀行先後接觸了花旗銀行、滙豐銀行等專業銀行機構的入股,外資銀行通過合作和參股迅速進入了中國廣闊的市場,並服務於廣大客戶。中資銀行通過競爭和合作取得了先進的管理技術、管理理念和公司制度,引進境外投資者是完全必要的。交行引進了滙豐銀行,建行引進了美國銀行和新家坡淡馬錫公司,中行引進了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銀行、瑞銀集團,工行引進了高盛公司,等海外戰略投資者。這些海外戰略投資者都是國際上實力雄厚的大商業銀行或投資銀行,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國際競爭力,他們的加盟對於改變中國銀行業的股權結構、提高資本充足率、促進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完善國外的先進經驗是大有好處的。
有人說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把錢都讓外國人賺去了,是國有資產流失,這是前一段的說法少了,前一段有兩大流失,第一大流失是股權分置改革,使中國國有資產流失6千億人員比,中國海外上市和引進戰略投資者使國有資產損失600億美元。這種說法應該是有偏頗的,尋求境外有勢力大型經營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有利於中國銀行的發展,引進戰略投資者主要不都是因為缺錢而引進資金,而是要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幫助中國銀行提高產品的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不存款賤賣國有資產的問題,引進戰略投資者的的行為缺位是市場的結果是博弈的結果,關鍵是怎樣認清商業銀行的狀況。目前為止國有商業銀行的財務取得好轉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中國的商業銀行在法人治理結構和企業文化方面還不夠完善,所以說這些問題應該辯證的去看。
要支持和鼓勵中國商業銀行到海外上市或者海外和國內同時上市。有人認為優質企業都到海外上市了,造成國內的市場股市邊緣話,還有人認為國有商業銀行出售到海外市場IPO價格偏低,導致國外市場和中國的市場差額較大,當然是賤賣國有資產,還有也讓外國人賺足了中國人的錢,造成財富外流。
國有商業銀行到海外上市的IPO價格是市場決定的,是詢價的結構,中行公開發售取得了76倍的認購,國際配送取得了20倍的認購,建行和中行通過初次IPO分別籌到了750億港幣和754億港幣,被譽為世界招股的工商銀行,得到了海內外投資的熱烈追捧,截止到20號中國國內A股網上的中籤率是6.03%,吸引的投資規模是603億人民幣,中國其他的股本也不足1萬億,是吸引這些資金。在香港認購人數是97.7萬人,H股是3.07元,A股定為3.12元,市盈率是2.23倍。所以工商銀行是迄今為止國際上籌資規模最大的一個銀行,應該是第一股了,所以應該說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不應該說是國有資產流失,而是非常國際化的一個步驟。

公司分紅


分紅應當超銀行存款利率討論現場
分紅應當超銀行存款利率討論現場
分紅應當超銀行存款利率討論現場 在一些國家,投資者進入股市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分紅,由於投資者持有股票得到的分紅高於銀行利息回報,股市越跌,就越有投資者購買,而中國資本市場投資回報率卻很低,根本無法與銀行存款相比。因此,有專家呼籲,建議實質性的提高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比例。從西方成熟市場看,現金分紅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紅利支付方式。數據顯示,不少美國上市公司稅後利潤的50%到70%用於支付紅利,由於投資者持有股票得到的分紅高於銀行利息回報,分紅政策往往被作為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重要參照。而證監會昨天出台的分紅新規定,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吸引長期資金進入股市,從而促進市場的穩定發展。從上市公司2007年年報來看,上市公司現金分紅佔比50%。近3年,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總金額逐年創新高,但現金分紅占當年凈利潤的比例卻在節節下降。因此,有專家建議,上市公司應該強制分紅,並提高分紅比例。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說:“比如說,能夠把投資的5%每年分給股東,那麼股東就不會到市場去炒,這樣股東就從投機者變成一個投資者,這對中國的上市公司的發展,對中國的股市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曹鳳岐認為,即便投資回報率超不過銀行儲蓄,也應該比以前的分紅多,但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統計顯示,2007年整體A股上市公司實際分紅率將近30%,而按照證監會分紅新規定計算,如果把整個市場作為一個整體來看的話,法定分紅率僅為10%,還不如上市公司向所有股東分紅的實際分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