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師範大學

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江西師範大學(JiangxiNormalUniversity)簡稱“江西師大”,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江西省會南昌市,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培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江西省2011計劃、江西省首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全國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學校融哲、經濟、法、教育、文、歷史、理、工、管理、藝術十大學科門類於一體,是江西省本科辦學歷史最為悠久的普通高校,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優先發展的省屬重點(師範)大學。

學校緣起於廬山白鹿洞書院,肇基於1940年創建的國立中正大學。1949年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1953年院系調整后留在江西的部分改為江西師範學院,1983年更名為江西師範大學。2003年4月,江西金融職工大學(江西銀行學校)整建制併入。

截至2021年5月,學校有瑤湖、青山湖兩個校區,佔地面積3500餘畝,建築面積140餘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336餘萬冊,電子圖書175餘萬冊,資料庫89個,古籍及民國線裝圖書6萬餘冊;設有22個專業學院,1個獨立學院(科學技術學院),89個本科專業;有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3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全日制本科生近3萬人,博士、碩士研究生6000餘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生1萬餘人。 

歷史沿革


白鹿開先
中正大學奠基石
中正大學奠基石
1934年夏,蔣介石在白鹿洞書院主持廬山軍官訓練團時,偶見山南秀峰寺(開先寺)一帶景色幽美,遂有該處最宜辦學的感慨,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乘機提議在此舉辦大學,獲其首肯。
1936年,國民政府撥款100萬元作為創辦大學基金,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創辦計劃因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而暫被擱置。
1939年日寇犯贛,江西省政府遷往泰和,眾多省內外學子云集,創辦大學計劃再度提出。國民政府審閱計劃后增撥基金100萬元,江西省政府邀集省內外知名學者組織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會下設校舍設備、圖書儀器和教育計劃三個專門委員會,校名初定為江西省立中正大學。
1940年4月,國民政府行政院通過決議,定校名為台灣中正大學,直屬教育部領導。10月,台灣中正大學在泰和縣澄江鎮杏嶺村開學,是為學校前身創校之緣起。抗日戰爭勝利后,中正大學曾有以廬山海會寺一帶為永久校址的宏大規劃,當時的校長蕭蘧曾前往踏勘,並徵得第一期土地1000畝,后因時局變化而未果。
杏嶺肇基
國立中正大學時期
國立中正大學時期
1940年6月1日,中正大學籌委會在泰和城郊杏嶺正式成立並辦公。籌委會工作期間,國民政府任命著名植物學家、美國哈佛大學博士胡先驌(步曾)為中正大學首任校長。胡先驌於1940年10月1日到職,在就職典禮上提出要將學校辦成“國內一個最好的大學”。10月4日,首屆新生300餘人來杏嶺報到。10月31日,中正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是日成為學校校慶日。杏嶺期間,雖然設備簡陋,生活艱苦,仍有一批知名學者來校任教。創辦之初學校有專任教師40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9人;至胡先驌1944年離任時,學校專任教師已增至203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39人,在校學生達1386人。在抗日戰爭的連天烽火中,中正大學師生一方面為匡時救國而勤教苦學,另一方面也以各種形式組織抗敵救亡活動。
1942年7月7日,中正大學抗日戰地服務團在新干縣石口村遭遇日寇騎兵包圍,團長姚名達(顯微)教授和團員吳昌達同學赤手空拳與敵搏鬥,斃敵一人後壯烈犧牲。
南贛礪志
1942年,因贛南行署專員蔣經國要求中正大學遷往贛南,學校遂於8月在贛縣龍嶺設立分校。除農學院外,中正大學新生(包括師範專修科的新生)均在龍嶺分校報到註冊,本科生在分校完成一年級課程後轉入杏嶺校本部學習。至此,中正大學形成了一校二地三個學院(文法學院、工學院與農學院)四個專修科(三年制師範專修科、兩年制行政管理、稅務與土木工程專修科)的辦學格局,還創辦了附屬實驗學校和附屬中學。
1945年1月,江西省政府自泰和向寧都遷移,中正大學隨之撤離,從泰和經老營盤到興國,輾轉跋涉至寧都長勝墟。學校在杏嶺辦學4年,開創了江西舉辦綜合性大學的歷史。龍嶺分校撤銷,隨校本部遷往寧都長勝墟,與校本部合併。在遷徙過程中,由於日寇襲擊,學校的機器、儀器、標本和圖書資料等損失慘重,導致後來的實踐環節課程全部無法開設。學校於4月在長勝複課,校舍全部借用民房,並於6月畢業了第二屆學生292人。為彌補遷徙時的缺課,學校當年未放暑假。
望城凱旋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結束。10月,中正大學決定暫遷省會南昌,以北郊望城崗原軍政部營房為臨時校址,並函電教育部和軍政部備案。11月初搬遷開始,長勝、杏嶺等地的校產從水陸兩路運往南昌,12月底遷校工作基本完成。
南昌大學時期
南昌大學時期
1946年1月7日,學校正式複課。6月底,第三屆學生314人畢業。望城崗階段學校規模有所擴大,學校設備漸趨齊全,學術風氣臻於濃厚,總體辦學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隨著民主思想傳入校園,校內一批進步社團相繼成立,中正大學學生積極投身於國統區反內戰、反獨裁、反飢餓的學生運動。
1947年5月21日,近千名學生在進城請願路上遭到2000餘名軍警阻拌,數十名學生被打傷。“五·二一”血案發生后,中正大學學生的行動得到全國聲援,新華社在5月23日的評論員文章中給予了高度評價。1948年下半年,中國共產黨南昌城市工作部在中正大學建立了地下黨組織;1949年2月,中共中正大學支部正式成立。5月26日,中正大學學生將解放軍迎入校園,學校歷史從此掀開了新的一頁。
青藍更始
南昌大學時期
南昌大學時期
1949年6月,南昌市軍管會全面接管中正大學。8月1日,台灣中正大學更名為國立南昌大學。
1950年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將城東青山湖畔的老飛機修配廠東面近千畝土地作為南昌大學永久校址。11月,南昌大學校部遷往新址,即今位於北京西路與文教路之交的青山湖校區(校內有湖名青藍)。1952年全國大規模院系調整開始,南昌大學部分學院、系科陸續被調整到省內外其他高校。
1953年10月,以調整后的南昌大學為基礎成立江西師範學院,南昌大學撤銷。江西師範學院繼承了南昌大學全部校舍、大部分圖書資料以及一部分儀器設備,師資隊伍保留下來的約佔三分之一。1954年師院附中開始招生。1965年成立靖安分院,次年靖安分院師生全部回到校本部參加“文革”。
拿山行返
1969年1月,受“文革”極左思潮影響,江西師範學院被撤銷,以師院為主體成立井岡山大學,江西大學(文科各系)和江西教育學院同時併入。井岡山大學校址設於井岡山下溝邊的拿山,原為共大拿山分校所在地。廣大教職員工對此次遷校持有異議,但批評意見未能為當時的省革委會採納。9月至10月,學校遷往拿山。為加速搬遷減輕運輸壓力,井岡山大學革委會提出“輕裝上陣”,要求只帶少量急需之物,其他物品則不妨丟棄,此項破壞性措施因群眾同聲反對而未被執行。搬遷過程中校產遭受巨大損失,但也有許多珍貴的圖書資料被教職工自發保存下來。
1970年4月,井岡山大學招收了第一批學生,分為學員班與幹部輪訓班。1971年4月,井岡山大學開始招收工農兵學員。1972年10月,井岡山大學撤銷,江西師範學院復校並遷回南昌原址。復校前學校作出決定,所有下放和外調的教師幹部統統與學校“復鉤”,此舉使學校在短時期內收回了原有的師資隊伍。復校時青山湖校區已面目全非:校舍被66家外單位瓜分佔用,教學樓改成生產車間,田徑場變為水稻田,圖書館被當作倉庫。復校后經過長達數年的艱苦努力,佔用校舍的外單位方逐漸從學校退出。
江西師範學院與江西師範大學時期
江西師範學院與江西師範大學時期
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恢復,青山湖校區迎來“文革”后第一屆四年制本科生。1978年,學校開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確定為首批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專業。
1983年10月,江西師範學院更名為江西師範大學。2000年10月31日,學校在青山湖校區舉行建校60周年校慶。2003年4月,江西金融職工大學(江西銀行學校)成建制併入學校,原址改稱江西師範大學青雲譜校區。
瑤湖弦歌
江西師範大學從1999年起開始擴大招生規模,新世紀伊始,江西師範大學跨入萬人大學行列。經過一年多時間對南昌周邊考察,江西師範大學於2002年決定在瑤湖西岸建設新校區。
2002年12月24日舉行新校區奠基儀式,江西師範大學於2003年6月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03年,江西金融職工大學(江西銀行學校)整建制併入。2003年10月一期工程竣工,8000名新生入住。10月18日,江西師範大學在瑤湖校區舉行新生開學典禮暨新校區二期工程開工儀式。瑤湖校區佔地3000餘畝,總建築面積77萬平方米,可容納學生3萬餘人。
2006年,入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009年,江西師範大學被教育部批准為承擔“國培計劃――中西部地區中小學骨幹教師培訓項目”任務的高校。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正大廣場
正大廣場
2012年,江西師範大學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2012年起,啟動“正大學子”創新人才培養計劃。2012年10月30日,教育部與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西師範大學。
2013年,江西師範大學成為繼華東師範大學后全國第二所師範院校國家大學科技園,同年起,江西師範大學推行本科師範生免費教育,每年招收1000名免費師範生,成為第七所可以招收免費師範生的高校。
2016年,獲批教育部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成為全國地方師範大學首個、江西省唯一獲批的高校。
2017年1月,被認定為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同年,學校入選全國“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示範校”。12月入選江西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7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2021年7月26日,入選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專業學位博士點。

學位授權


新增一級學科碩士點
時間
2021年7月26日
學科代碼學科名稱
0817化學工程與技術
0833城鄉規劃學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院系專業
截至2021年5月,學校設有22個專業學院,1個獨立學院(科學技術學院),89個本科專業。
專業設置
院系名稱專業名稱
教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
學前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學院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文學院漢語言文學
漢語國際教育
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歷史學(師範類)
文物與博物館學
旅遊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
政法學院法學
行政管理
勞動與社會保障
社會工作
哲學
外國語學院英語
日語
法語
音樂學院音樂學
音樂表演
舞蹈學
播音與主持藝術
表演(戲劇影視方向)
美術學院美術學
繪畫
視覺傳達設計(平面設計方向)
環境設計(室內設計方向)
環境設計(建築藝術方向)
設計學類
動畫
商學院工商管理
市場營銷
人力資源管理
電子商務
國際經濟與貿易
數學與統計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統計學
經濟統計
物理與通信電子學院物理學
電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化學化工學院化學(師範類)
應用化學
材料化學
化學工程
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工程
生物科學
生物技術
體育學院體育教育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運動訓練
表演(健美操方向)
表演(體育舞蹈方向)
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
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非師範)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師範)
物聯網工程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人工智慧
地理與環境學院地理科學(師範)
地理信息科學
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
城市建設學院建築學
城鄉規劃
風景園林
工程管理
房地產開發與管理
傳播學院教育技術學
廣播電視學
廣告學
新聞學
廣播電視編導
國際教育學院商務英語(跨國商務方向)
商務英語(國際會計方向)
商務英語(國際金融方向)
商務英語(跨國營銷方向)
朝鮮語(朝英雙語方向)
視覺傳達設計(中外合作辦學)
軟體學院軟體工程(大數據技術方向)
軟體工程(區塊鏈技術)
軟體工程(網際網路軟體開發)
財政金融學院經濟學
金融學
會計學
會計學(國際本科學術互認課程項目)
初等教育學院小學教育(語文方向)
小學教育(數學方向)
小學教育(英語方向)
公費師範生院---------

師資隊伍

截至2021年5月,學校校本部共有在編(含人事代理)教職工2698人,其中專任教師1836人,博士1022人。專任教師中,45歲以下教師比例為62.14%;擁有高級職稱教師比例為56.48%;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比例為88.73%。國家級優秀人才方面,學校有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雙聘),國際歐亞科學院、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長江學者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家特支計劃人選1人,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3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1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全國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全國高校優秀青年體育教師14人;公安部第五屆黨風政風警風監督員1人,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論界)2人,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1人。在省級優秀人才方面,學校擁有省“雙千計劃”人選37人,省高校“井岡學者”特聘教授9人,省“青年井岡學者獎勵計劃”人選22人,江西省教學名師1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省級人選48人,“贛鄱英才555人才工程”人選36人(含柔性引進10人),江西省跨世紀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1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57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4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教師2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教師9人;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1個,省級本科教學團隊19個。
雙聘院士
都有為龔健雅孫九林
長江學者
鍾昌標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陳義旺雷愛文(雙聘)
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專家
祝黃河魏美才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學科規劃評審組專家
梅國平傅修延祝黃河賴大仁
方誌遠
國家級教學團隊
中國近現代史教學團隊文學理論課程教學團隊
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團隊
傑青
陳義旺雷愛文(雙聘)
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陳義旺
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張艷國
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陳義旺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楊健夫
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塗宗財陳義旺廖維林魏美才
鍾志賢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梅國平塗宗財張艷國項國雄
陳義旺傅修延廖維林何齊宗
賴大仁方誌遠鄧偉民余敏
侯豪情胡竹菁鍾志賢楊健夫
胡石金郭小江蔡明中陳祥樹
盛壽日李曉園
國家級教學名師
賴大仁
全國模範教師
周利生胡竹菁徐躍平
全國優秀教師
汪莉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廖維林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理論界)
張艷國
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論界)
韓橋生王龍洋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陳義旺廖維林王茹敏
中科院百人計劃人選
楊健夫高興發
教育部高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梅國平張艷國項國雄何齊宗
沈橋林董聖鴻舒曉波唐天偉
毛小龍李永紅魏美才鍾志賢
省級人才
袁濤高興發李富洪潘家禕
唐偉勝丁惠生李小軍裘指揮
塗冬波何純挺倪文龍廖勛凡
王志朋陳華陳其賓羅森平
陶端健劉正奇張帆濤曾錦山
張露鄒龍石嘉鄭子路
省“贛鄱英才555人才工程”領軍人才入選者
梅國平張艷國塗宗財陳義旺
廖維林侯豪情陳祥樹歐陽楚英
楊健夫鄧偉民胡竹菁何齊宗
傅修延方誌遠賴大仁鍾志賢
顏敏饒振輝謝建坤彭以元
蔡明中余敏盧章輝吳瑾菁
祝黃河馬志明萬國華
省“贛鄱英才555人才工程”高端柔性特聘計劃入選者
吳劼魏國基李仁輝張華華
徐昕戴木才吳伯榮張靈志
汪壽陽高興發
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王東林萬國華顏敏歐陽楚英
彭以元趙衛宏高興發周利生
塗冬波陳水亮
省跨世紀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塗宗財廖維林蔡明中侯豪情
謝建坤夏劍輝陳祥樹盛壽日
鐘聲亮劉桂強覃鋒
省突出貢獻人才
陳義旺廖維林陳祥樹侯豪情
省“井岡學者”特聘教授
廖維林侯豪情陳祥樹何齊宗
馬勇汪莉李小軍戴永冠
周利生
省級教學名師
項國雄鄧偉民賴大仁黃明和
劉松來饒振輝謝芳森黃福生
顏敏李雲清汪浩朱清貞

學科體系

學校是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全國第一批學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擁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設有23個專業學院,1個獨立學院(科技學院),91個本科專業。擁有2個ESI全球前1%學科(化學、材料科學),4個江西省一流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化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9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化學、心理學、教育學、中國史、數學、地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5個博士后流動(工作)站,3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及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馬克思主義理論進入A類學科,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化學進入B類學科。
ESI全球前1%學科:化學
正大坊
正大坊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化學、心理學、教育學、中國史、數學、地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哲學、法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心理學、體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生物學、生態學、統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設計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教育碩士、工程碩士、法律碩士、藝術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體育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應用心理碩士、翻譯碩士、工商管理碩士、公共管理碩士、金融碩士、會計碩士、社會工作碩士、旅遊管理碩士、國際商務碩士
省“十二五”高水平學科:化學、教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學
省高校“十二五”重點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政治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數學、物理學、音樂與舞蹈學、地理學
省高校“十二五”示範性碩士點:教育學、中國史、數學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5月,學校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6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2個,國家人文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1門,其中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2門,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一流課程2門,國家級線下一流課程2門,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3門,國家級社會實踐一流課程2門;教育部萬種新教材11種;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7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3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8個、特色專業10個、品牌專業25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00門,其中精品在線開放課程36門、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一流課程12門、線下一流課程16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33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3門,省級課程育人共享計劃37門,省級本科教學團隊19個;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1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4個,省級行業企業聯合培養基地8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
鵝湖灣
鵝湖灣
國家級特色專業:英語、漢語言文學、化學、思想政治教育、應用化學、公共事業管理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數學與應用數學,旅遊管理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江西師範大學教育學實踐教育基地、江西師範大學-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理科實踐教育基地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教師教育實驗教學中心、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植物分類學國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
國家級精品課程:心理測量學、幼兒社會教育與活動指導、小學美術課程標準與教材研究、鄱文化的生態智慧
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項目:基於專業領導力的中學高端教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基於“六P式素養結構模型”的卓越幼兒園教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省級特色專業:廣告學、地理科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歷史學、數學與應用數學、體育教學、物理學、心理學、音樂學、法學
省級品牌專業: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歷史學、學前教育、法學、思想政治教育、英語、音樂學、藝術設計(2012年後分為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4個專業)、工商管理、化學、應用化學、體育教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地理科學、城市規劃、廣告學、公共事業管理、教育技術學、物理學、心理學、美術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生物工程、通信工程
省級精品課程:計算機輔助教育、有機化學、素描、實變函數、數學分析、文學概論、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基礎和聲、電視製作基礎、分析化學、物理化學、數據結構、色彩、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高等代數、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廣告學原理、中國古代史、田徑運動教程、電路分析、電磁學、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分子化學、江西歷史與省情、植物生物學、綜合英語、數字電子技術、中國民間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管理學原理、運動生理學、古代漢語
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小學課程與教學論、視聽語言、運動生理學、幼兒社會教育與活動指導、消費者行為學、計算機文化基礎、資料庫原理與設計、中國現當代文學、世界現代史、中國古代史、管理學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網路文學與文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攝像技術與藝術、網路文學與文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世界現代史、微積分(二)、微積分(一)、資料庫原理與設計、網球(本科理論版)、圖解數據結構、軟體工程導論、運動解剖學、PPT製作與應用、管理學原理、計算機文化基礎、數碼單反攝影基礎、幸福心理學、企業戰略管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消費者行為學
十二五省級資源共享課程: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江西歷史與省情、數據結構、中國現當代文學、電路分析、運動生理學、中級財務會計、創業基礎、數學物理方法、風景園林設計、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有機化學、中國古代史、管理學、中國古代文學、教育研究方法、政治學原理、心理學、植物生物學、網球運動教程、教育技術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英語聽力、C語言程序設計、微生物學.
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名單
獲批時間所屬學院專業名稱專業負責人
2019政法學院法學沈橋林
2019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周利生
2019教育學院學前教育裘指揮
2019文學院漢語言文學詹艾斌
2019外國語學院英語劉輔蘭
2019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學曾振華
2019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歷史學張艷國
2019數學與統計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丁惠生
2019物理與通信電子學院物理學袁彩雷
2019化學化工學院化學彭以元
2019地理與環境學院地理科學鍾業喜
2019心理學院心理學董聖鴻
2019計算機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王明文
2019音樂學院音樂學熊小玉
2019美術學院動畫毛小龍
2020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汪洋
2020新聞與傳播學院教育技術學鍾志賢
2020教育學院小學教育楊南昌
2020體育學院體育教育羅林
2020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項國雄
2020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科學鄒崢嶸
2020軟體學院軟體工程龔俊
2020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工程塗宗財
2020教育學院公共事業管理萬文濤
2020音樂學院音樂表演李艷萍
2020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編導邱新有
江西師範大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
課程名稱課程負責人課程團隊其他主要成員立項類別
網路文學與文化龔嵐詹艾斌、朱倩、曾斌、趙高勛線上一流課程
世界現代史李昌新王櫟、李江、徐良、楊長雲線上一流課程
當代教育新理念何齊宗孫錦明、黃友泉、趙永輝、蘇蘭線下一流課程
心理測量學董聖鴻羅照盛、塗冬波、喻曉鋒、戴步雲線下一流課程
小學課程與教學論楊南昌劉曉艷、張同柏、舒丹、曹東雲
線上線下混合式
一流課程
植物生物學鄒崢嶸黃運紅、柴緯明、劉再枝、袁濤
線上線下混合式
一流課程
管理學基礎錢穎陳運平、胡禮文、楊成名、徐新
線上線下混合式
一流課程
智慧化生態文明服務實踐方朝陽徐健、羅津、胡啟武、王鈉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紅色創業模擬與實踐張明林譚菊華、詹強南、湯舒俊、姚智德社會實踐一流課程
賽艇運動員專項機能測評虛擬
模擬實驗項目
黃文英龔志剛、郭鵬程、孔祥麟、陳棟
虛擬模擬
實驗教學一流課程
植物分類學虛擬模擬實驗
教學項目
魯順保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一流課程(2018年認定)

人才培養

學校本科招生專業78個,全日制本科生近3萬人,博士、碩士研究生5000餘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學生1萬餘人;獲批國家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二等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獎(基礎教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5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6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項目2個,國家人文素質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學團隊1個,教育部萬種新教材11種;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項目7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3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8個、特色專業10個、品牌專業25個,省級精品課程26門、精品資源共享課25門、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9門、課程育人共享計劃19門,雙語教學示範課程5門,省級教學團隊7個,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1個,省級研究生教育創新基地4個,省級行業企業聯合培養基地7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從1999年開始學校實施學分制改革,以培養責任擔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分制管理、模塊化課程、菜單式培養、開放型教學”為機制,著力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厚專業基礎、寬學科口徑、高品德素質、強實踐能力”的複合創新型高級專門人才,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2008年起在省內開始按一本線招生。近年來,學校樹立以“學”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圍繞培養社會中堅骨幹人才的目標定位,著力滿足學生對專業、對知識和能力結構、對教師及其教學方式方法、對自主發展多樣成長的四個理性選擇,2012年起啟動“正大學子”創新人才培養計劃,2013年起開展本科師範生免費教育(1000人),實施本碩、碩博連讀培養模式,本科生初次就業率穩居全省高校前茅,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2011年,學校就業工作成功躋身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高校50強;2012年,學校獲批成為全國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在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綜合評價工作(2015-2018年)中,我校共有66個專業參評,其中28個專業排名第一,累計57個專業排在前三。在有5個及以上學校參評的專業中,我校有20個專業名列榜首,數量並列居全省第一;45個專業排名前三,比例全省最高。2016年獲批教育部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成為全國地方師範大學首個、江西省唯一獲批的高校;2017年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2017年入選全國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示範校;2018年榮獲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2019年入選全國“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高校,獲批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2017年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專家組盛讚學校為一所具有歷史底蘊、文化情懷、名校氣質的“模範大學”。
•教學成果
截至2021年5月,學校獲批國家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二等獎1項,國家教學成果獎(基礎教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學校從1999年開始學校實施學分制改革,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2012年,學校啟動“正大學子”創新人才培養計劃,2013年起開展本科師範生免費教育(1000人),實施本碩、碩博連讀培養模式。2011年,學校就業工作成功躋身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高校50強;2012年,學校獲批成為全國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2015年,在江西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數學與應用數學、漢語言文學位居第一,英語、會計學和生物工程排名第二,法學和通信工程專業排名第三,成為全省唯一所有參評專業都位居前三的本科高校;2016年獲批教育部的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成為全國師範大學首個、江西省唯一獲批的高校;2017年入選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學校是全國“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試點高校,校團委在全國師範院校中唯一獲得團中央授予的“全國五四紅旗團委標兵”榮譽稱號。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通過率等均一直穩居全省高校前列,並在全國大學生文藝匯演、體育競賽、專業競賽、科技活動等方面取得優異成績。如“藍天”環保社團先後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獲世界自然基金會頒發的“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護實踐獎”,為全國高校唯一獲獎學生社團;學校報送的《純潔.朝氣.責任—努力培育青年精氣神塑造青年新形象》獲第八屆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一等獎;音樂學院合唱團在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比賽中獲專業組聲樂類金獎;楊文軍同學成為歷史上首次蟬聯皮划艇項目奧運冠軍的運動員,金紫薇和她的隊友們實現了中國賽艇奧運金牌“零”的突破,並在第16屆亞運會上擔任中國體育代表團旗手,勞義同學勇奪亞運會男子100米決賽冠軍,成為中國在亞運會歷史上第一個男子百米冠軍;2011年,壽旻超同學在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斬獲三枚金牌,創下江西省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歷史上的最好成績。
學校2012年在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斬獲一金兩銅,刷新江西高校參加該項競賽的歷史最好成績;在第十三、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榮獲1項特等獎、1項一等獎、11項二、三等獎,實現江西高校參加該項競賽特等獎“零”的突破,並成功躋身全國50強行列,成為全國“挑戰杯”競賽發起高校;在2016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得全國師範院校中唯一的“創青春創業實踐挑戰賽”金獎,並填補了江西在該類別賽事的金獎空白。在第四屆全國師範院校師範生教學技能競賽中,學生獲獎總數列全國第1位(並列)。
● 學生競賽
截至2021年5月,在第四屆全國師範院校師範生教學技能競賽中,學生獲獎總數並列全國第1位。學校在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1項特等獎,1項特別一等獎,3項一等獎,19項二、三等獎,實現江西高校參加該項競賽特等獎“零”的突破;在2021年“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賽中榮獲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在2012年、2020年“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獲金獎1項、銀獎2項、銅獎7項;在2014年、2016年、2018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得“創業計劃賽”金獎1項,“創業實踐挑戰賽”金獎1項,“公益創業賽”金獎1項,銀、銅獎11項,學校多次獲評全國高校優秀組織獎。2020年在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學校斬獲2金6銀8銅,連續四屆獲得“先進集體獎”,連續兩屆獲得雙賽道“先進集體獎”。
•教師教育
音樂藝術廣場
音樂藝術廣場
學校在全國率先“紅土地支教實習工程”,被確定為全國實施“農村師資支持計劃”試點高校,已成為江西基礎教育教師人才的搖籃、教師骨幹人才培訓的基地,培養了一大批各地中小學和教育主管部門的中堅骨幹力量。
學校堅持專業教育與教師教育融合、學術性與師範性統一、大學與地方政府和中小學校合作,不斷推進教師教育模式創新;構建了實踐取向的課程教學體系、能力取向的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取向的教師養成教育體系。獲批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項目2項、“國家級教師教育精品課”立項建設2門、國家級教師教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級教師教育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1項,2017年入選教育部“推進實施卓越中學教師培養”項目院校。從2013年起,在全省率先實施本科免費師範生教育試點。
學校在江西省率先實施本科免費師範生教育試點。建立了全省日訪問量最大的“江西教師網”,其中,江西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機考辦公室、省“國培計劃”項目執行辦公室、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辦公室等均設在學校;承擔了“江西省中小學教師統一招聘考核大綱”“江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網路研修工作室”等教師教育項目的研製和開發建設工作。

科學研究


科研成就

截至2021年5月,2010年以來,學校教師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等重要獎項;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1項、重大招標項目4項、重點項目12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重大專項課題、“973”計劃前期預研項目、國家國際合作重大專項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項目100多項;累計獲得各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2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41項,江西省重大科技專項、江西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招標課題、省教育廳科技落地計劃項目、省高校哲社研究重大招標項目(重點項目)30餘項。2012年以來,學校年度科研項目立項總經費均超過1億元,近6年來國家社科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居全國師範院校前10位。2016年國家社科基金立項41項,其中重大招標項目、重大委託項目3項;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75項,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67項。
2019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勵
項目名稱負責人獲獎名稱
綠色碳雜原子(C-X)成鍵反應研究高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過渡金屬納米複合材料的製備及其催化產氫性能研究盧章輝、姚淇露、張主軍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鄱陽湖科學考察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面向泛在互聯的電力網路安全智能防護關鍵技術、裝備研製與應用胡蕾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城市居民時空行為感知與分析方法研究林琿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煙氣中酸性氣體捕集與轉化的離子液體調控新方法及機制陶端健、周言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碳基納米複合材料的製備及電化學感測汪莉、宋永海、許富剛、盧星萍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電網涉鳥故障差異化生態防治關鍵技術開發及應用邵明勤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複雜網路的建模、分析與控制吳召艷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5月,學校有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淡水魚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2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外交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1個全國高校輔導員發展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科技服務平台,6個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3個省高校高水平創新平台立項建設項目(1個實驗室和2個工程研究中心),10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江西省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4個省工程實驗室,4個省社聯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9個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文化廳文化藝術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1個省級軟科學研究基地。
國家級科研平台一覽表
名稱立項時間
國家單糖化學合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1年
省部級科研平台一覽表
名稱成立時間
鄱陽湖濕地與流域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3年
功能有機小分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10年
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項目訓練監控與干預重點實驗室2011年
江西省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2000年
江西省光電子通信重點實驗室2002年
江西省高性能計算技術重點實驗室2002年
江西省亞熱帶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重點實驗室2003年
江西省鄱陽湖綜合治理與資源開發重點實驗室2003年
江西省綠色化學重點實驗室2005年
江西省心理與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2011年
江西省化學生物學重點實驗室2013年
江西省動漫創意與數字娛樂重點實驗室2013年
江西省分佈計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4年
江西省無機膜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7年
江西省納米纖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12年
功能材料與精細化學品協同創新中心2012年
江西省重大生態安全問題監控協同創新中心2013年
江西省高校先進功能材料高水平實驗室2012年
江西省高校精細化學品製備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2012年
江西省高校物聯網與智能計算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2012年
江西省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2007年
江西省化學工程與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2007年
江西省食品與生物技術產學研合作示範培育基地2007年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至2020年底,學校圖書館有館藏圖書總量為511萬冊(其中紙質圖書336萬冊,電子圖書175萬冊),紙質期刊4143種。擁有CNKI、超星、萬方、SCI等中外文圖書、期刊資料庫89個,其中中文資料庫28個(含自建資料庫6個),外文資料庫20個。
•學術刊物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自然科學領域的綜合性學術理論期刊,主要刊登數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與技術、數量經濟學、心理與教育測量、鄱陽湖研究及交叉學科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並注重刊發以國家基金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973”國家重點基礎項目、“863”國家高新技術項目等)科研成果的主體部分為內容的論文;連續4次被北大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版、2008版、2011版和2014版收錄,是《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刊源期刊,第2屆和第3屆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並被中國國內外20多家資料庫或文摘雜誌列為固定收錄刊源。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江西師範大學主辦的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登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文學、語言學、史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學術論文;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百強社會科學學報、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華東地區優秀期刊、江西省優秀期刊。

學術交流

截至2021年5月,學校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餘所高校和機構開展學分互認、學位互授、聯合培養、文化交流、科研合作等項目。學校是中國政府獎學金、江西省政府獎學金和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招收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來校學習。學校“中日韓合作研究中心”經外交部批准成立,“馬達加斯加研究中心”入選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備案名單。學校是中俄教育類高校聯盟成員高校,發起成立了江西省孔子學院工作聯盟。學校承辦了馬達加斯加共和國塔那那利佛大學孔子學院、巴勒斯坦國聖城大學孔子學院、墨西哥合眾國墨西哥城孔子學院,其中塔那那利佛大學孔子學院被評為“示範孔子學院”。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校徽的圖形為雙圓圈圓形標誌。內圓圈中間由“中國江西師範大學”的英文首寫字母“CJNU”組成。左為“C”,右為“J”,中為“N”,左右“C”、“J”合為“U”,整體效果為“中”字形狀,其下“1940”為學校始創時間。兩圓之間上半方嵌“JIANGXINORMALUNIVERSITY”,下半方嵌“江西師範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江西師範大學

精神文化

校歌
詞/集體
曲/傅利民
我們彙集在英雄域象桃李開青山湖濱
美戀的校教師的搖籃
甫育著未來的丁德體美全面發展
獻身教育治學嚴
堅持求實精神美於深素和創新
我們是人美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振興中華的歷史重任
放長世界面向未來
朝著四個現代化高歌低進
校訓
靜思篤行,持中秉正
校風
嚴謹,勤奮,求是,創新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黃恩華
校長梅國平
黨委委員、副校長塗宗財、姚弋霞、劉俊、陳義旺、汪洋、周利生
副校長項國雄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舒平貴

歷任領導

學校名稱姓名職務任期
國立中正大學胡先驌首任校長1940年10月——1944年5月
肖蘧校長1944年5月——1947年5月
林一民校長1947年8月——1949年4月
南昌大學劉乾才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1950年2月——1953年7月
江西師範學院呂良籌委會主任1953年7月
劉瑞霖院長1957年
李志民院長1958年2月
信修代理院長1960年
劉瑞霖院長1964年6月
林亞琴革委會主任1967年11月
江西井岡山大學王懷臣革委會主任1969年底——1972年12月
江西師範學院胡廷棠革委會副主任,主持工作1972年12月
郭慶棻院長1979年9月——1983年8月
江西師範大學李樹源校長1984年1月——1988年9月
張傳賢校長1988年9月——1992年7月
李佛銓校長1992年7月——1997年11月
李賢瑜校長1997年11月——2002年12月
游海校長2003年6月——2007年8月
眭依凡校長2007年8月——2009年5月
傅修延校長2009年5月——2011年2月
梅國平校長2011年2月——至今
歷任黨委書記(含黨組書記、黨支部書記、黨總支書記)
學校名稱姓名職務任期
南昌大學魏東明黨組書記1950年2月
江西師範學院張慈瑞黨支部書記1953年10月
劉瑞霖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1954年春1956年12月
石少培黨委書記1957年秋
李志民黨委書記1958年10月
王紀明黨委書記1960年
馬繼勛黨委書記1966年
康炳坦黨總支書記1968年秋
江西井岡山大學王懷臣黨委書記1969年10月
江西師範學院胡廷棠黨委書記1980年4月——1983年11月
江西師範大學鄭光榮黨委書記1983年11月——1988年9月
張傳賢黨委副書記,主持黨委工作1988年10月——1992年7月
鍾世德黨委書記1992年7月——1997年11月
熊大成黨委書記1997年11月——2002年12月
游海黨委書記2002年12月——2009年5月
傅修延黨委書記2009年5月——2011年8月
陳綿水黨委書記2011年12月——2013年4月
田延光黨委書記2013年6月——2020年4月
黃恩華黨委書記2020年4月——至今

校園環境


校內環境

校名石
正大門位於學校南面,紫陽大道北側。學校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圍牆,只有長達7公里的瑤河圍繞校園,充滿了人文關懷。簡單的花叢環繞八塊巨大的石塊,上刻“江西師範大學”字樣,兩旁進出車道、校門和值班室。
校名石
校名石
校史柱
校史柱又稱校史紀念碑,是江西師範大學標誌性建築之一,坐落在學校正門入口的中正廣場中央,由八根巨大石柱組成。每根石柱下有大理石雕刻的校史圖文圍繞四周基座。八根石柱雕刻的是江西師範大學歷史上的八段歷程,它們分別是:壯麗歷程、白鹿開先、杏嶺肇基、南贛礪志、望城凱旋、青藍更始、拿山行返、瑤湖弦歌。
校史紀念碑
校史紀念碑
正大坊
正大坊是江西師範大學瑤湖校區的標誌性建築,近20米高,矗立在正門入口的正大廣場。
正大坊建在一塊四方水池底座上,四根大柱環抱中央一塊碑石組成。碑石正面刻有“正大坊”硃砂大字,背面刻有簡單介紹。正大坊形似一方井,其實不然。整個設計的造型取材於“中”、“正”二字,從側面看,能夠看到明顯的“中”字形,而將橫豎石柱加以想象,便能看到“正”字的影像。
正大坊
正大坊
小杏嶺
小杏嶺公園,位於江西師範大學瑤湖校區西北角,緊鄰護校河,是學校唯一一個完整的公園。
園內有亭台、樓閣、假山、湖水,綠樹成蔭、芳草萋萋。湖水和護校河連成一脈,遇到雨水多的季節,水位見漲,映襯湖上九曲橋、石拱橋。
小杏嶺
小杏嶺
靜湖
靜湖是江西師範大學瑤湖校區最大的人工湖。靜湖處於校園的中心位置,傍著龐大的圖文信息中心,靜湖周圍有一圈小路,路旁有許多石凳,湖中養有很多鴨子和天鵝,這裡每天清晨都有許多讀書人的身影。
靜湖
靜湖

知名校友


姓名概述
邵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
雷潔瓊中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法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建人之一
萬紹芬現任中國慈善總會榮譽會長,中國慈善基金會名譽會長
王太華原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正部長級),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黨組書記
沈德詠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現任最高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正部級)、常務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一級大法官
范衛平現任中共遼寧省委常委,宣傳部長
趙力平中共江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劉三秋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
孫金聲中國工程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集團高級技術專家
施爾畏博士,研究員。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蔡方蔭中國著名的土木建築結構專家、力學專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黃克智固體力學專家,清華大學教授、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解沛基曾擔任清華大學秘書長、副校長、常務副校長和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
曾慶元中南大學教授,橋樑動力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振群原華南理工大學校長
鄧從豪著名量子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山東大學校長
林增平原湖南師範大學教授、校長
尹長民原湖南師範學院(湖南師範大學)院長
貝效良原長沙交通學院院長、湖南大學副校長
吳士棟曾任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系主任
沈鵬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林彬楊現任江西省九江市委副書記、市長
楊健中共九江市委常委、廬山市委書記
郭小雲江西省瑞昌市委副書記、市長
史文斌江西景德鎮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廖奇志江西九江市副市長
朱寅健江西省上饒市政府副市長
李廣振南昌市政協副主席
陳德壽中共南昌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王四華江西省寧都縣委書記
楊文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雙人划艇冠軍(與孟關良)
金紫薇2008年北京奧運會四人雙槳金牌、2010年廣州亞運會雙人雙槳金牌
勞義2010年廣州亞運會男子100米冠軍
楊菲洋中國新生代女歌手、影視演員、2011《快樂女聲》全國5強

獲得榮譽


2020年5月,武書連2020年中國大學排行榜發布,江西師範大學在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榜排第130名。
2020年12月,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公布,江西師範大學排名第54位。
2021年1月21日,位居2021中國內地大學ESI排行榜第146位。
2021年7月,入選2020年現有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新增一級學科、博士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