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營鎮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下轄鎮
常營鎮,隸屬河南省周口市太康縣,地處太康縣西北部,東靠清集鎮,南連板橋鎮,西與扶溝縣呂潭鎮接壤,北與芝麻窪鄉、扶溝縣崔橋鎮毗鄰。人民政府駐常營南街路西,電話區號0394,郵政編碼461443,距太康縣城25千米。
1958年,成立常營公社。
1962年,改為常營區。
1965年,恢復公社。
1983年,更名為常營鄉。
1987年,撤鄉建鎮。
常營鎮地處黃淮平原,地勢平坦,平均海拔56.5m,土壤肥沃,年平均氣溫14.3攝氏度,年平均日照2315.3h,無霜期215d,年積溫5274.7攝氏度,年降雨715mm,林木覆蓋率24%。農業生產條件優越,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全鎮擁有機電雙配套機井2498眼,平均40畝地一眼井,有效排澆面積9.6萬畝,旱澇保收田6萬畝。各種大中型農具1.7萬部,每個勞動力擁有動力3.8馬力,用電量270度,每年小麥播種面積8萬餘畝,糧食總產5萬噸,其中優質小麥3萬噸,棉花播種面積6萬畝,皮棉總產0.4萬噸,肉類總產0.6萬噸,民眾生活水平有比較大的提高。
地處豫東黃河沖積平原,地勢西高東低,坡降16000,平均海拔56米。
常營鎮
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春秋氣候溫和,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多偏北風。多年平均氣溫14.5℃,1月平均氣溫0心,極端最低氣溫-11℃;7月平均氣溫27.5℃,極端最高氣溫41.9℃。生長期年平均263天。無霜期年平均218天。年平均降水量720毫米。
境內河道均屬黃河流域。老渦河、蘭支溝、后劉村流經全鎮。
2011年末,轄3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12個村民小組。
下轄行政村:
常南村 | 黃崗村 | 瓦子村 |
常北村 | 內崗村 | 寇家村 |
常西村 | 靳庄村 | 陳大庄村 |
何常村 | 新莊村 | 張小庄村 |
蘇老家村 | 后姚村 | 窪李村 |
前河村 | 前趙村 | 丁村口村 |
會城寺村 | 后劉村 | 和寨村 |
葛家村 | 魏家村 | 高寨村 |
黃集村 | 大昌村 | 五子李村 |
八里廟村 | 老官王村 | 五子王村 |
趙寨村 | 牛城崗村 | 鄧家村 |
馬集村 | 劉庄村 | 萬寨村 |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6929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636人,城鎮化率13.9%。總人口中,男性35650人,佔51.4%;女性33644人,佔48.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68172人,佔98.4%。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1千米,南北12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90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0.5‰,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長率5.4‰。
有回族1個少數民族,共1122人,佔1.6%。
農業耕地面積10.3萬畝,人均1.5畝。
2011年,農業總產值19000萬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3萬噸,人均1760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西瓜、油桃、草莓、花生、藥材、蔬菜等。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5.67萬頭。畜牧業總產值0.98億元。
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1.2萬畝,林木覆蓋率25%。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216台(輛)。農民人均純收入5419元。
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2.2938億元,比上年增長21%。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550人。
2011年末,商業網點1569個,專業集貿市場3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7133萬元。
2011年,財政總收入1703.9萬元,比上年增長7%。
太康縣常營鎮地處太康縣西部,常營鎮緊緊把握市場行情,積極探索,科學決策,適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優質水果,取得了明顯成效。發展優質雜果面積3.1萬畝,其中陸地桃面積1.3萬畝,大棚油桃4000畝,大棚草莓、優質葡萄、凱特杏等1.4萬畝。被農業部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常營油桃之鄉”,“華壽”牌油桃被省技術監督局確定為“綠色無公害環保食品”。
科學技術是發展農業的必要條件,缺乏科技含量的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為此,一是採取走出去的辦法,拉著農民轉,帶著農民看,解放農民思想,開闊農民的視野,學習先進技術,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先後組織鄉村幹部、農民代表赴山東等地考察學習。二是採取引進來的辦法,積極掛靠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引進先進的技術和品種,建立科研單位+基地+農戶(下崗職工)的生產模式,使技術更好地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以河南農大,河南農科院、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為依託,聘請專家教授給農民講解精品果林種植技術及我國入世后農業發展趨勢,提高了農民的技術水平和市場意識,培養了“永久”牌專業技術人才200多人,為全鎮農業生產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和可靠保證。三是為適應市場需求,先後從鄭州、山東、浙江等地引進種植優質水果新技術、新產品20多個。四是樹立品牌意識,創名牌,促發展。為創立名牌,在優質水果生產過程中,加強技術指導,利用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鄉鎮技術人員的技術優勢,按照無公害標準化進行指導生產、包裝,使果品質量明顯提高,被省技術監督局命名為“無公害綠色環保食品”。在此基礎上,在國家工商局為油桃註冊了“華壽”牌商標,同時,被農業部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常營油桃之鄉”,並在網上發布產品供求信息,提高產品知名度,使油桃等優質水果適應市場需求,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注重典型示範,園區帶動,把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作為提高產品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與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聯合,在會城寺、內崗等6個村布點連片,建立油桃開發區,全鎮已建成各類高效示範園區12個,尤其是會城寺、前河等行政村棚栽油桃,曙光、華光、艷光等20多個品種被國內權威專家認定為高產、優質油桃品系,其果品上市早,口味好,效益高,為農民發展市場農業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實行示範帶動,點面輻射,使園區建設與規模發展高效農業結合起來,全鎮12個示範園區帶動發展了3萬畝高效經作園區,形成了園區有基地、基地連市場,做到了建一個園區,帶一片基地,興一項產業,促進了農民增收。
抓好農產品銷售,開拓市場,提高效益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搞好農業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基礎。為此,常營鎮把果品營銷作為重中之重,抓緊抓好。一是以小集鎮建設為載體,搞好水果專業市場配套,形成了市場,基地,農戶三位一體聯動發展,已建成佔地5畝的果品批發市場,促進了水果生產的產業化。二是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農民經紀人開展營銷。對龍頭銷售中介組織和農民加強指導,提供信息。農民自發組織,投資60多萬元,成立了常營棚栽油桃有限公司,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三是在許多大中城市建立農貿窗口,積極與外地客商簽訂優質雜果購銷合同,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全鎮有1300多名果農經紀人常年活躍在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由於果品質優,宣傳到位,產品很快佔領南北大市場,遠銷鄭州、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很多客商不遠千里慕名而來,競向訂購常營的果品,油桃價格在每公斤6元以上,大棚油桃單棚產值1萬多元,陸地油桃每畝產值4000—5000元,大棚草莓每畝產值8000元以上。
西臨大廣高速公路,311國道橫穿全境,213省道縱貫南北。
2011年末,鎮區客運公交線路1條,公交車30輛,年客運量12.2萬人次。
常營鎮是周口市歷史名鎮之一,因明初名將常遇春曾駐紮此地而得名。歷史古迹有夏朝開國王啟的五位王子築台作“五子之歌”諷勸夏王太康的“五子台”遺址,“歌台流響”是舊太康十大景點之一,還有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墓等。
朱元璋於1364年元旦,在應天府稱吳王,建置百官,常遇春為平章政事(丞相副職)。朱元璋稱王后,繼續發展自己,打擊敵人。
常遇春,字伯仁,懷遠人,相貌奇偉,長臂善射,善衝鋒陷陣,智勇三軍,為朱元璋得力大將。常遇春率軍迎戰河南王擴廓貼木兒,攻取潁州(今阜陽)。擴廓退兵沈丘,常遇春直逼沈丘。擴廓挾持軍民毀城西逃,常遇春率軍繼續追擊。常遇春追至太康縣(時屬大元大蒙古國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西一集鎮時,遭遇汴梁守將王良弼援軍阻攔。常遇春遂停止進兵,王良弼援軍退去,擴廓軍被救回汴梁。常遇春便在此集鎮就地安營紮寨。
朱元璋南征北伐,取得了重大勝利,推翻蒙元指日可待。吳元年(1367年)平章政事常遇春被任命為征虜副將軍,民國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百官的奉請下於應天府奉天殿即皇帝位,建明國。常遇春四十歲病卒,被追封為中書右丞相、太保。明朝時,太康人為紀念明初功臣常遇春,遂將其紮營的集鎮改稱常營集,后簡稱常營。
2011年末,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816人,專任教師32人;小學17所,在校生5749人,專任教師32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109人,專任教師22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993年8月開通有線電視。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0.59萬戶。
2011年末,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28個,藏書12萬餘冊。
2011年末,衛生院1所,村級一體化診所40個;病床75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08張。專業衛生人員8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24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887人次,住院手術278台次,出院病人2532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70/10萬,農村安全用水普及率9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4658人,參合率93.3%。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38戶,人數331人,支出56.99萬元,比上年增長20%;城市醫療救助14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95人次,共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30%。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12戶,人數3054人,支出334.11萬元,比上年增長2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3人。敬老院1家,床位60張。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1392人,參保率96%。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36個,鄉村通郵率100%。固定電話用戶2600戶,行動電話用戶21960戶。
給排水
2011年末,鎮區自來水廠1座,生產能力每日500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0%。
供電
2011年末,鎮區擁有11萬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2台,總容量7150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7條,總長度112千米,用電負荷970萬千瓦,綜合電壓合格率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