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美人
清代蒲松齡創作的小說
《木雕美人》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商人白有功言:“在濼口河上(1),見一人荷竹簏,牽巨犬二。於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自轉動,艷妝如生。又以小錦韉被犬身(2),便令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學解馬作諸劇(3),鐙而腹藏(4),腰而尾贅(5),跪拜起立,靈變不訛(6)。又作昭君出塞(7):別取一木雕兒,插雉尾(8),披羊裘,跨犬從之。昭君頻頻回顧,羊裘兒揚鞭追逐,真如生者。”
據《聊齋志異》手稿本
(1)濼(luò洛)口:地名,在今濟南市北郊。古濼水北流至此入濟水,因稱濼口。濟水所經,即今黃河河道。
(2)錦韉:彩色花紋的鞍韉。韉,馬鞍墊。
(3)解(xiè械)馬:山東俗稱出演馬戲為“跑馬賣解”。解馬,即馬戲。
(4)鐙而腹藏:俗稱“鐙里藏身”。馬戲演員腳踩馬鐙蹲藏馬腹之側。
(5)腰而尾贅:從馬腰向馬尾滑墜,再抓馬尾飛身上馬。
(6)訛(é俄):誤。
(7)昭君出塞:王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秭歸縣)人。元帝時被選入宮。竟寧元年(前33),匈奴主呼韓邪單於入朝要求和親,王昭君嫁與匈奴,稱寧胡閼氏。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有昭君墓。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詩、詞、小說、戲曲創作,亦多以為題材。
(8)雉(zhì知)尾:野雞尾羽,可作帽飾。
(9)言:說。
(10)荷:背著。
(11)已:完畢
(12)被:通"披"
(13)韉(jiān):鞍韉,又稱鞍韂,馬鞍子和墊在馬鞍子下面的東西
(14)生:活的,活生生。
(15)於:從。
(16)出:取出。
(17)叱:呵斥。
(18)別:另。
商人白有功說:“在濟南濼口河岸,見一個人扛著個竹箱子,牽著兩隻巨大的狗。他從箱子里拿出個木雕美女,有一尺多高,手和眼能轉動,穿著艷麗的衣服,如同真人。又用錦緞做成的小馬鞍墊子披在狗身上,便命令美女跨上去坐好。安置完了,呼呵大狗快跑。美女自己起身,表演各種馬術,先腳踩馬蹬蹲藏到狗肚子一側;再從狗腰向狗尾滑墜,抓住狗尾飛身上狗;后在狗背上跪拜站立,變化靈巧而不失手。又扮作昭君出塞的樣子;另拿出一個木雕男子,在他帽子上插野雉尾,給他披上羊皮袍子,讓他跨在狗身上跟在美女後面。昭君頻頻回頭張望,穿羊皮衣服的男子揚鞭追趕,真像活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