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坪鄉

江西井岡山市長坪鄉

長坪鄉地處江西省井岡山市西南部山區,傳說在明朝末年,有一將領從此經過插草為標,率眾軍在此開墾,長坪鄉由此而來。位於兩省三縣交界處(江西省井岡山市、遂川縣和湖南省炎陵縣),東臨下七,南接遂川滁州,西連江西坳與湖南炎陵交界,北與黃坳毗鄰,距井岡山行政中心70公里。全鄉國土面積69平方公里,轄中煙、長坪、仙口等3個行政村、19個村民小組,總人口共474戶1797人,平均海拔1076米,最高海拔1180米,最低海拔310米。擁有耕地面積1905畝,山林面積10萬餘畝,森林覆蓋率達93.5%。

歷史沿革


清朝初年,相繼有鄒、盧、林等幾十個姓氏由廣東、福建等地遷入此地。解放前稱遂川縣第五區長煙鄉,1958年成立長煙公社,1966年“長煙公社”和“下七公社”合併為“下七公社”,后又並為“黃垇(大)公社”。1969年“黃垇(大)公社”劃歸井岡山管理局管轄,名稱未變。1977年冬調整社隊規模,恢復長坪公社時,1984年長坪公社改稱長坪鄉至今。

地理環境


長坪鄉屬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降雨量1800mm,平均氣溫14℃,具有獨特的高山氣候、資源和環境,是井岡山市最偏遠、海拔最高的鄉鎮,擁有“小茨坪”之稱。境內無酷暑,日夜溫差大,有井岡山市最高峰江西坳(主峰1841米)、仙口熱水洲溫泉、排頭兵的故事發生地等旅遊資源;雨量充沛,山高澗深,落差大。

自然資源


長坪鄉[江西井岡山市長坪鄉]
長坪鄉[江西井岡山市長坪鄉]
長坪鄉屬亞熱帶山區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林木貯積量達17萬立方米,主要有杉、松及闊葉林,還有樟、楠、柏、梓、紅豆杉等名貴樹種,有毛竹1.8萬畝,320 萬根,並且適應天麻黃蓮、牛清、白芍等名貴藥材的種植。可再生毛竹資源儲量豐富,毛竹面積2萬餘畝。同時在這連綿不斷的群山中,還有各種飛禽走獸,其中有珍稀動物白鷳黃腹角雉、紅咀相思鳥以及鹿、獐、山牛、猴、穿山甲等。還有多種稀有珍貴動植物。
水電資源豐富,全鄉建成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萬千瓦,電力供應充足,一躍成為水電供應強鄉。共建有仙口電站、明珠電站、白水寨電站等8個小水電站,裝機容量5萬餘千瓦。
礦產資源豐富,儲量大,高嶺土、硅石礦達20000萬立方米,花崗岩1.5億平方米,銅多金屬礦儲量達5萬噸。

經濟發展


農業經濟邁向產業化,依託本鄉自然資源和人才資源優勢,大力推進傳統農業向高效特色農業的轉變。全鄉主要農副產品有冬筍、春筍、茶油、林木毛竹等。農業一是大力發展了仙口村網箱特種養魚,二是金銀花種植產業基地,三是魔芋種植產業基地,四是山葵種植產業基地,五是新建立了石蛙養殖基地。
以融入大井岡旅遊圈為契機,利用獨特的氣候和優美環境這一優勢,依託杜鵑山、黃坳山地自行車賽道、江西坳自助游、仙口熱水洲溫泉度假、探尋排頭兵故事發生地等生態旅遊帶以及井岡山南邊富有的客家人文歷史和獨特建築的古民居,整合山水資源、生態資源、人文資源,精心打造紅色旅遊、農家樂等生態旅遊產品,將鄉政府所在地環形路內區域著力打造成生態農業科觀光園,發展旅遊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通過生態農業科技觀光園的開發,輻射周邊群眾開展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核心內容的農家樂,增加群眾收入來源渠道。既滿足了農業生產的需要,又給遊客提供餐飲、住宿、遊玩等休閑的需求,具有生產、生態、生活服務、科普教育等多功能,實現了高山移民“搬得出、建得起、住得穩,能致富”。
人民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加快發展,科學發展,發揮資源優勢,艱苦奮鬥,開拓進取,促進了全鄉三個文明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2007年全鄉實現國內生產總值7169萬元,財政收入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98元。

社會事業


長坪鄉生態苑移民小區建設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思路,以“青磚、黛瓦、坡屋頂”為主要建築風格,加大交通網、安全飲水網、供電網和信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亮化、綠化、美化、凈化,形成了“溪水拾級而下,一路一景,步步有綠”,展現出了長坪山清水秀的美麗風光。